杨林芳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浅析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杨林芳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在21世纪,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沟通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会因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而不断改变和重塑。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新生事物最直接的接受者,受到网络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主体的网络消费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希望能对大学生更科学地进行网络消费有所帮助。
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问题;原因
2010年7月15日,《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 IC)发布)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特殊消费群体,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成为了网络消费的主体,他们的网络消费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笔者在郑州市几所高校中随机抽选了150名大学生进行关于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问卷调查。下面通过简单的调查分析这些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基本情况:50.7%的学生没有网上购物,49.3%大学生已有网上购物的经历,10.7%的学生表示要尝试网上购物。通过这个表格对大学生网上购物的现状可见一斑。有一半的大学生有网上购物的经历,并且1/10的大学生经常网上购物。
大学生网络消费和购物存在这样一个状况:目前大约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有网上购物的经历,并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选择网上购物;在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当中大二大三的学生参与网上购物的水平明显高于大一的学生,而大二的学生比大三的学生网络购物水平稍高;性别因素对网上购物影响较大,女生网上购物的参与率相对高于男生,没有参与的女生中表示尝试网上购物的较男生多;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商品价位都较低,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商品的质量、商家的信誉和交易的安全性;购买的商品以服装、饰品、图书、音像制品和数码产品。
第一,商家信誉度问题。所谓“人无信则不足立于世”。商家没有信誉,或者信誉度不够都会影响到商家的销量,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态度。但是目前,很多网络商家的信誉度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而这些商家也不把这种质疑放在心上,长此以往,对消费者和商家都没有好处。
第二,商品质量问题。由于网络上商家注重给消费者加强视觉效果,所以消费者买到手的商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调查中,未参加网络消费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消费中商品描述不清楚,实际商品与网上看到的商品质量相差很大,因为这样的原因不愿意网上消费的大学生占22.7%。
第三,售后服务不到位。大学生在购买网上商品时,无法真切接触到商家的商品,只是凭借在网上的肉眼浏览,选择了商品之后,可能在第一时间将商品拿到手了发现质量有问题,或者商品在使用几天之后出现问题,找商家要求售后服务,商家会找各种理由推辞。这就侵犯了大学生的权益。
第一,商品是否合适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时空局限性,有时候看着好看、合适的商品,买到手上不一定是合适的尺码。调查中不参加网络消费的同学中因为网上消费物品试用不方便的占15.5%。
第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网上购物要求消费者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有信息泄露的隐患,安全性存在问题。另外网上消费和购物大多是通过网上银行和支付宝付费,个人信息外露也容易导致银行卡或者资金被盗。调查中认为网络消费容易存在网上诈骗行为因此不愿意在网络上消费的同学占11.3%。
第三,购物无节制,浪费金钱。很多大学生在参与了网络消费和网上购物之后,开始变得花钱没有节制,浪费金钱。甚至有的同学消费资金比在现实生活中的消费翻了几番。
第一,获得商品时间问题。传统购物一般是在商品选好后,直接付费就可以拿走,而网络购物则需要订货后的一个等待过程。目前出现了很多快递公司,在为网络购物者送货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目前商品配送而言,拿同城配送来说,最快的一般需要一个小时,最慢的则需要两天或更多的时间。若购买者需要买的东西很急,网购方式就不太合适。
第二,配送过程的问题。由于快递公司是应社会发展需求产生的,网购也是刚兴起不久,这样在商品配送过程中,会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商品质量在长途颠簸过程中受到损害,或者货物发错等问题,也是经常会出现的。
第三,交易安全问题。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传统的交易,当面进行验钞或者验货,交易基本安全,然而在网上交易,则需要通过网上银行和支付宝等虚拟的交易环境进行,这样就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账号有可能被盗或者遗失,这些都是安全隐患问题。调查中没有网络消费经历的人认为支付的安全性低,所以不愿意尝试的占10.3%。
第一,消费从众性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网络消费显示出很多独有的特点。他们网络消费动机既有从众化的一面又有个性化的一面。大学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跟从模仿大多数同学和其他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方式。所以很多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会因为追随社会潮流或者效仿他人而产生奢侈浪费的后果。
第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相较于社会上其他消费群体而言,自我保护意识不是那么强烈,而且由于没有过多接触社会,思想较单纯。所以在网络上填写自己的信息和网上开户时不会考虑保护自己信息的有效措施。很多同学会莫名其妙收到某银行的催款通知单。这是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没有好好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造成的后果。
第三,维权意识不强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比较纯洁的一个群体,无论与谁发生冲突都尽量选择用息事宁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很多同学网上购回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都会选择沉默,而不会与商家或者快递公司正面交涉。这样一方面损害了自己作为消费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对有问题商家或者快递公司的一种放纵,也使这种侵权情况反复出现。
第四,盲目攀比消费
大学生没有切身体会到赚钱的不易,消费时盲目跟风、仿效攀比。一方面浪费自己的金钱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导致不理性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的蔓延。
第一,市场经济负面后果
我国市场经济属于后生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畸形发展或者会产生很多负面后果,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相应的文化产业的构建和发展重视,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再加上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市场又存在多变性,使得部分商家道德观念混乱,诚信缺失,造成网络消费的不安全性。
第二,商家追求片面追求利益
很多网络商家,不注重诚信为本,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假冒为例产品横行,这样商家降低投资成本,但是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加上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不健全,是的商家即使不法经营,也会想方设法逃脱法律的惩罚,这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得商家在巨大的诱惑面前,选择侵犯消费者权益而只顾自己高收益。
第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这一方面原因有两个层次是解释:第一,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应该对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有所保护的法律还没有出台,这样会使得双方中的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进行无所顾忌的违法活动和侵权行为。第二,相应的法律法规已经出台,但是,政策的执行不力,这样使得不法分子的违法侵权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所以,网络消费就存在隐患。
第二,道德教育虚化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非常注重“诚信”品质的国家,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当今社会,在应试教育的催生下,我国的道德教育很多时候都停留在说教层面上,课堂上说一套,课堂外又是一套。很多真正可贵的道德只停留在嘴皮子上,行为方面却出现了迟钝。网上购物又有很好的匿名性,网络消费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加入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网络消费,网络消费的优点会更加凸显,而缺点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改进。通过对问题的理性分析期望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能向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1]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黄少华.《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3]邱泽奇.《数码区隔与中国社会》.《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王海萍著.《在线消费者粘性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5]韩小红主编.《网络消费者行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6]M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713.36
A
1008-7508(2012)05-0130-02
2012-03-14
杨林芳 (1988~),女,河南安阳人,现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性别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