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①

2012-04-18 05:03杨金铭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人格心理健康

杨金铭

(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①

杨金铭

(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大学校园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的各种环境日益复杂多样,社会转型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加,这也对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认清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格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进而实现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培养

人格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人的过渡阶段,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将其形容为“心理断乳期”,这也正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一、心理健康和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概念

对于人格的概念,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有着不同的界定。我们把心理学家对人格概念的界定综合起来看,可以给人格一个粗略的定义:人格就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的道德、思想、灵魂、行为、态度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统一。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的特征。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和谐处理好人际关系;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学习适应等。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是认知、情感和人格等内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状态。主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能够愉快而积极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生命活力,能够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健康地生活,不断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概念,是一种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调整认识、完善自我的一个重要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将很大程度决定人格培养的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建立良好的兴趣爱好,预防心理障碍,矫正行为偏差等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来完成,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大学生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压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帮助他们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的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学会认识环境,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个体,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矫正行为偏差,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必要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健全人格的养成。大学生是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而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加之承受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正是这种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如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人格养成必将受到直接影响,极易出现人格障碍;反之,如果对大学生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拥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思想认识没有偏颇,必将对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内容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具体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这些内容都将对大学生人格的养成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不仅使之逐渐形成日趋完善的人格,而且丰富了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内容。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格形成的稳定性

大学生从繁重的基础教育走出来,开始逐渐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独立的思考和处理问题。这一阶段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将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及时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能够保证他们在这一转折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且提高人格形成的稳定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格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加强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终的“落脚点”,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决定外在表现,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健全的人格,体现了人格培养的主旨;第二,有利于落实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使教育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重能力,不重素养,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三,有利于推动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民人格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未来民族的素质好坏和祖国的兴衰,是时代的使命。

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一)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个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为有效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条件和环境;加快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要求高、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的工作,需要有一支有较高水平和专业素养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来承担这一工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强烈,批判性思考能力较强,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因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设法满足他们的自尊需求,使每个大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尊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从而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自主向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尊重他们的进取心、好胜心和首创精神,尊重他们的缺点、弱点中埋藏着的优点、长处和闪光点,利用他们自身所具有的潜能、积极的心理品质去克服和修复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积极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

(三)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预防障碍性人格的形成

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指在经济上比较贫困、或者在学业上落后、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散漫、或者在家庭、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大学生集合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易于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形成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者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所以对“特殊群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要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展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做到有的放矢。如对特困生,要培养他们乐观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心理品质;对降级生要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消除学习障碍,重新恢复自信心;对违纪的学生要积极引导,随时掌握思想脉搏,使其认识行为的危害性,增强改正错误的紧迫性,为其转化创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等,更好地预防大学生中“特殊群体”障碍性人格的形成。

(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个体个性的保护和培养

个性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们在思想、情感、性格、能力等精神领域方面,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特征。个性是人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纵观历史,从古至今,所有杰出人物,都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应该得到保护和培养。只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才可能有利于学生形成鲜明的人格特点,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多种类型的创新人才。按照一个“模子”去塑造人,必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更不能适应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要把“因材施教”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让教育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标准”的教育需要。在教育目标上承认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灵活多样,尤其是学生个性中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更应作为重点。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许惠英.人格培养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3]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2004,(2):11.

[4]伊影秋,许良.谈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S4).

[5]吴桂韩.论高校人格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G641;G444

A

1007-9882(2012)01-0062-02

2011-12-19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9)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1155XS202)

杨金铭(1975-),男,黑龙江依兰人,佳木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高登辉]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人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