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今
(佳木斯市委党校,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转换,邓小平基于对我国国情和社会本质的认识,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变化和新趋势作了透彻分析,提出了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都十分注重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的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前人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均始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思想。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并且科学地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判断,结合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现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资本主义的思想和学说。他曾指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1]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发展成就,不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就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所以必须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对待资本主义必须要有科学的历史继承性态度。
要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就必须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又要看到实现这一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等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仅仅存在着斗争与对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存在着一定的继承与相互补充的关系。客观地讲,人类到目前为止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因此,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要重视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并且要对其不断地吸收、利用和借鉴。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认识不科学,排斥和拒绝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僵化,独自关起门来搞建设,结果是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进步。就此,邓小平深刻指出,“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2]“我们引进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3]“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4]为此,我们必须善于把握住发展机遇,着眼于我国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从思维方式上转变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也充分证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认真借鉴、利用资本主义发展文明成果,必然会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对立与斗争,不重视汲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合理成分,必然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也是与我们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密不可分的。邓小平关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思想与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也为我们更好的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邓小平不仅对借鉴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阐述,而且在改革开放和探索建设有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利用资本主义的方式和途径也作了积极地探索。
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对象要涵盖世界上所有国家,对外开放范围既要包括政治、经济领域,也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而且整个对外开放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层推进。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我国政府在1978年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从1980年起,中国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分别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其后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进入90年代,又陆续开发和开放了上海浦东新区、长江沿岸城市以及一批边疆城市和省会城市;还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个保税区、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样,我国经过近20年的努力,就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在不同的对外开放地区,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出口创汇、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起到了窗口和对内地的辐射作用。所有这些举措对我国全面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开辟了试验场,成功地推进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繁荣了社会主义经济,开创了我国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对外开放的崭新格局。
“一国两制”思想是邓小平打破思维瓶颈,对于祖国统一问题的一个独创性构想。这一科学构想不仅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有效方式。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后,港澳地区与大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更方便我们借鉴利用其资金、技术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吸取其发展市场经济的先进经验,以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同时,港澳地区已成为我国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广泛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为我国更好地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供了广阔空间,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邓小平提出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从根本上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传统观念,这是邓小平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思想的又一伟大创新。邓小平就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5]这从根本上纠正了人们的传统思想,通过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再思考,对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随着邓小平对资本主义认识的理论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进程也不断地向纵深推进。通过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破解了束缚我国改革开放推进的难题,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邓小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理论思考的结果。所以我们要认清这一理论的时代价值和这一理论留给我们的启示。
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我们要力排“左”、右两方面的干扰,以在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有益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问题上有更明确而清醒的认识。
首先是“左”的干扰。我们要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有着明晰的历史定位,即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中国处在滞后于西方国家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我们从书本上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其学说的具体内容教条式的直接应用于中国,头脑缺乏“错位对应”意识,那就等同于把仅仅在将来有可能实现的事放到现在来做,必定会导致超越阶段、超越实际的“左”倾错误。所以,要坚决克服,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其次是右的干扰。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实现了经济跨越式飞跃。然而恰恰此时,有些人却忽视了它与生俱来的贪婪、专制的重要本性,这种本性决定了它不会与发展中国家机会均等,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机制,才能得以发展和壮大,才能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说明,在利用资本主义过程中,要注意“左”和右的两种倾向。
世界始终处于发展变革过程之中,同处一个世界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即互相依存,又矛盾对立。我们要总结和吸取以往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基本经验,进行理论再思考,形成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思想,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共处、合作中逐渐发展壮大,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最终成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性认识和妥善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不断充实借鉴资本主义的科学内涵,使它的具体实现方式有更新的突破,形成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举措,就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7.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2.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