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养禽业中禽流感的流行及免疫现状

2012-04-14 16:53孙海龙左绍航王林果郑念军王选强
兽医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抗原性禽类活疫苗

孙海龙,左绍航,王林果,郑念军,王选强

(1.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2.山东布恩集团,山东临沂 276020)

当前养禽业中禽流感的流行及免疫现状

孙海龙1,左绍航2,王林果1,郑念军1,王选强1

(1.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2.山东布恩集团,山东临沂 276020)

禽流感专题之免疫防控

禽 流 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烈性传染病。自1978年在意大利的鸡群中首次发现本病以来,已在美洲、欧洲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现有本病流行。我国自1995年首次报道禽流感发生以来,每年都有禽流感发生的报道,尤其是低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的流行几乎呈常态化。由于禽流感病毒(AIV)血清型众多,变异性强,给免疫预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现将我们在实际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了解的一些情况做下汇总,望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一、高致病禽流感(HPAI)的流行动态及预防

1.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流行状况。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目前在我国主要呈现局域性、波浪式流行,每年的10月中下旬到来年的5月中下旬出现发病高峰,以后逐渐趋于平静;对于蛋鸡和种鸡主要是造成产蛋性能下降,商品肉鸡近几年发病明显增加;2008年以前水禽带毒不发病,近年来水禽不仅带毒而且发病出现死亡。

2.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在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及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的禽类养殖挽回了经济损失。但随着免疫压力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加,禽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在不断加快,已形成现有疫苗毒株(H5N1RE-4+RE-5)不能完全保护的现状。有专家学者对国内不同地区的HPAIV进行分子生物学的分析比较,发现现有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在抗原性上出现较大的差异。如2008年第7分支在局部地区再现,2009年以后2.3.2分支有取代2.3.4分支趋势,变成主要流行谱系。因此,从理论上,Re-4 、Re-5毒株需要更换。

3.高致病禽流感(HPAI)的免疫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防控措施,首先是对发病禽场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禽类完全隔离和扑杀;其次是在平时的饲养中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体系的建立,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类自身的抵抗能力;第三是免疫接种预防(1)商品肉鸡 5~10日龄皮下注射禽流感H5N1RE-4+RE-5疫苗 ;(2)蛋鸡和种鸡,开产前最少免疫3次灭活疫苗,让鸡群抗体滴度保证在7 log2以上,使鸡群具有完全的抗感染和抗死亡的能力。具体可参考以下免疫程序:15~20日龄进行H5灭活疫苗首免;45~50日龄进行二免;115~120日龄进行三免;40周龄加强免疫。肉种鸡三免在140~145日龄进行。

二、当前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的流行新动态

1.H9N2亚型仍为当前禽流感流行的主型。H9N2亚型禽流感呈地方性流行、持续存在,肉鸡50%左右的感染能够检测到LPAIV,个别地区发病发病绵延不断,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发展,传染源的存在及疫源地的根除十分困难,疫情隐患长期存在;市场开放、流通频繁、检疫工作滞后等给流行创造了便利条件;不免疫或不按免疫程序免疫;疫苗保护力达不到理想效果;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2.临床表现出多样性。H9N2是多种疫病发生的诱因,典型暴发:突然发病、感染率高、传播范围大;非典型流行:没有特征症状,主要引起产蛋下降、育雏及育成鸡ND等疫苗免疫失败;条件性发病。

3.H9N2亚型禽流感抗原性在漂变。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抗原漂变、基因重组的现象十分普遍,已形成一个遗传分支。有研究资料表明:1998~1999 年间的毒株抗原性无变化,疫苗保护率为100%;2000年后毒株间抗原性发生了变化, 疫苗保护率在下降,尤其是2008年以后,各地毒株的抗原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使得经典毒株的疫苗保护率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低的问题。

4.较高致病力的H9N2亚型毒株的出现。H9N2亚型禽流感各地区不同分离株的亲缘关系在2003-2008年间较近。但是在2008年冬季以后,一些地方出现变异株;从病毒HA抗原结构的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各地方毒株出现个别差异性变化、亲缘关系较远,给防疫带来困难,特别是在和水禽混养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在免疫和环境压力下,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已发生了较大变异,对此必须高度警惕。

5.我国H9N2流行分支有区域性。第Ⅰ亚分支在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地区流行;第Ⅱ亚分支福建、广西最近零星分离;华中地区流行第Ⅳ亚分支;华南地区流行第Ⅵ亚分支。

三、当前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的免疫状况及保护情况

灭活疫苗免疫是目前预防低致病性H9N2亚型禽流感的重要防线。在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灭活疫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灭活全病毒疫苗安全性好,抗原组分齐全,免疫原性强,不会出现毒力返强和变异危险,能够经受同亚型AIV的攻击,能给免疫鸡群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鸡均属低致病力毒株,单独感染该亚型病毒不能导致鸡只发病,该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禽类感染和发病与环境因素及混合感染密切相关。感染后的HI试验结果表明,这些病毒抗原性比较复杂,出现抗原变异株。

H9N2灭活疫苗使用能使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减少禽类养殖的经济损失。有学者将两个不同公司的H9N2灭活疫苗在白羽肉鸡实际生产中做免疫攻毒保护实验,分别发现免疫14 d后抗体升到5.25和5.12,而对照组为1.12;免疫后3周后采用1:10稀释的H9和NDV混合液进行静脉注射,每只鸡0.2 ml, 35 d后再检测H9HI效价,分别为8.3和7.4,对照组为5.2,记录发病率分别为33.3%和40%,对照组为100%,死亡率分别为13.3%和20%,对照组为66.7%,说明目前市售疫苗并不能完全保护该亚型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发病,但免疫接种新流二联灭活疫苗的鸡群能大大减少死亡率,即使是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也能起到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四、免疫中存在的问题

1.免疫存在空档期。H9N2都采用灭活油苗免疫预防,免疫注射油苗,仅仅产生循环抗体,且产生抗体速度较慢,一般需要2周以上产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的抗体滴度,故存在短暂的免疫空白期让病毒入侵。

2.只有灭活疫苗,缺乏黏膜保护。油苗免疫主要是体液免疫,作为病毒主要入侵的呼吸道却没有合适的活苗作为基础免疫或者加强免疫,因而缺乏局部黏膜屏障的保护,不能有效阻止H9病毒进入体内。进入体内的H9病毒被体内循环抗体中和,很快中和已经产生的体液循环抗体,导致免疫效果很快失效,大量病毒继续进入,导致体内组织器官损伤,包括免疫器官等组织,从而造成混合感染,发病损失很大。

3.同一血清型出现不同分支,交叉反应差。在疫苗的选择压力下,近年来毒株间抗原性发生了变化,疫苗保护率在下降。大量文献也证实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试验不同病毒疫苗之间交义免疫原性差,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提示H9N2亚型禽流感的防治疫苗候选株应在严格抗原性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更新。

4.多宿主感染,传染源难于控制。目前国内养禽业主要是公司加农户模式,一个区域内同时饲养各种批次的鸡只,虽然某个养殖户能做到全进全出,但针对这个小区域而言做不到,因而不能做到免疫同步,病毒通过气溶胶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传播快,很难清除,使得病毒有了生存的空间,大环境很难控制。

5.现有疫苗具有局限性。疫苗是否具有良好的保护率,主要从两个方面决定,一是保证疫苗血清型和亚型一致;二是疫苗中足够的抗原量。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厂家的灭活苗,每个厂家的质量不一,抗原含量有高有低,导致免疫鸡群抗体水平不一致,鸡群零星发病。另外我国南北毒株有着较大的差异,现行的疫苗在其抗原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导致南北免疫效果的差异。

五、未来禽流感疫苗的发展方向

目前灭活疫苗的使用并没有有效的控制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甚至在免疫鸡群仍然可以分离到病毒。尤为重要的是,某些地区从人和猪上也分离到了H9N2亚型流感病毒,预示着有可能给人类健康造成新的威胁。另外文献报道H9N2亚型不同病毒疫苗之间交义免疫原性差,当前疫苗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免疫防疫的需要,提示防治疫苗候选株应在严格抗原性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更新,针对目前防治H9N2现状作者做以下思考:

1.重组活载体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是将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保护原性的HA基因或NA基因重组到载体病毒中,用此重组病毒作为疫苗,它可在动物体内复制,并不断地表达出外源基因,从而诱导禽类产生针对AIV的免疫保护力,这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禽流感疫苗研制策略。目前油苗免疫预防H9N2,缺乏活苗进行局部黏膜免疫,重组活载体疫苗的研发,可以弥补油苗的局限性,并可解决散毒问题,如采用ILT作为载体还可做到一针防两病的效果。

2.标记疫苗。标记疫苗是用一种疫苗给动物免疫后,通过与之相配套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以将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区分开来。在我国,尽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灭活疫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免疫原性强,抗原组分齐全,免疫保护时间长,但其存在着自身的一些缺点,利用血清学方法不能区分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干扰病毒流行病学监测,尤其是影响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而在尚无疫情发生的地方不主张免疫,因此在很人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正由于常规禽流感灭活疫苗的不可克服的缺点,使得开发灭活标记疫苗成为必要。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为流感病毒疫苗研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3.VLP疫苗。病毒样颗粒(VLP)是含有某种病毒一个或多个结构蛋白的空心颗粒,形态结构上类似完整病毒,具有与完整病毒相似的免疫原性,并通过激活抗原提呈细胞,诱导免疫应答。VLP不含有病毒核酸,不能自主复制,因此无致病性,在疫苗研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已有多种亚型流感VLP合成的报道,动物实验证明这些VLP可诱导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数种二价(多价)混合流感VLP也被合成并证实在不同亚型流感病毒间具有交叉保护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流感VLP疫苗具有高免疫效价、能有效诱导交叉免疫应答和安全性高等特点,特别是结合良好的佐剂使用能够增强流感VLP疫苗的免疫原性。

4.亚单位疫苗。该种疫苗的优点是杆状病毒系统属于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HA蛋白能进行糖基化形成正确的空间构象,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并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但是亚单位疫苗需要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而且在家禽中应用成本较高。

高效、安全、实用的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一直是世界养禽业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我国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实施全面系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措施势在必行。

六、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

诊断原则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予以诊断。也可做血清学诊断如血凝抑制(HI)试验或间接ELISA等。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变,故不容易做出确诊,应采集病鸡气管、肺、心、脑、脾、胰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同时抽取发病时和发病后14~28 d的病鸡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以便确诊。

七、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

针对H9N2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采取坚决淘汰、强化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在严格隔离、封锁、确保疫源不外溢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

1.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养禽场的防疫管理,避免从疫区引进禽类,防止鸡与其它禽类(如鸭、鹅等)接触。

2.加强疫苗免疫。免疫接种是控制疫病发生的杀手锏,在流行季节要尽早免疫和多次免疫。合理的免疫程序应根据母源抗体、疫苗的性质、疾病流行的特点及家禽的种类来制定。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可参考如下方案:

(1)蛋鸡和种鸡:5~10日龄新支流或新流二联灭活疫苗首免;35~40日龄 新支流或新流二联灭活疫苗二免;120~130日龄 新支流或新流二联灭活疫苗三免;40周后加强免疫新支流或新流二联灭活疫苗。

(2)快大肉鸡(50~60日龄出栏):1~7日龄免疫新支流或新流二联灭活疫苗。

(3)中慢速黄羽肉鸡(90日龄以上出栏):5~7日龄首免新支流或新流二联灭活疫苗;视不同饲喂时间35~40日龄进行二免。

3.药物治疗。对H9N2亚型禽流感,适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双黄连口服液,仍有一些早期预防、减轻症状和减少损失的作用。对H9N2亚型禽流感,适当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感染,也可以减少死亡损失。如感染早期在饮水中加入头孢类药物、利高霉素、强力霉素等,均可减轻一些死亡损失。如能及时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在文章的创作和编写过程中,得到国家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白朝勇博士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特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抗原性禽类活疫苗
花生致敏蛋白Ara h1与咖啡酸互作对其抗原性的影响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鸽毛滴虫黏附蛋白AP33的理化特性与抗原性分析及细胞表位预测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