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护理

2012-04-14 04:55:36宋厚梅袁琴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引流术患肢负压

宋厚梅,袁琴芳,王 芳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科,江苏无锡,214041)

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通过残存的毛囊、汗腺等皮肤成分可自行愈合,但往往由于过度炎症反应、渗出和坏死组织的存在以及感染中毒,影响组织修复,且损伤程度常进行性加深,是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问题[1]。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是近年来治疗各种复杂创面的新技术,同时也是创伤护理领域的新启程。2010年8月起,本院开展VSD治疗深Ⅱ度烧伤18例,在护理配合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男 14女,女4例,年龄 22~68岁,平均30.6岁。深Ⅱ度烧伤面积(7.0±3.0)%总体表面积(TBSA),部位为上肢或下肢。致伤原因:火焰烧伤9例,化学烧伤4例,热液烫伤4例,电击伤1例。

1.2 材料

VSD材料采用医用泡沫(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成分为聚乙烯醇,是一种泡沫型合成材料,有极好的可塑性、透水性、生物相容性[2]。可根据创面大小修剪。多侧孔引流管,包裹在VSD材料内。半透性粘贴薄膜:成分为聚氨酯,美国3M公司生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透气、透湿性能,同时能防水和防止细菌入侵[3]。

1.3 治疗方法

于伤后48 h内手术,将深Ⅱ度烧伤创面在无止血带状态下,用滚轴刀保守削痂至创面轻微渗血,根据创面大小将材料修剪后贴于创面,将材料边缘缝合固定于周围正常皮肤,再利用具有生物阀功能的半透性粘贴膜封闭术区,借助三通接头将引流管接通中心负压装置,调节压力至-26.6~-40 kPa[4]。持续负压封闭吸引7~14 d,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评估。预计1周内不能愈合者再次应用VSD。于术后14 d启视创面,再次评估。

2 结 果

应用VSD负压吸引术介入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同时配合全方位护理后,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14d创面愈合率、创面细菌清除率等情况都比传统治疗方法有优势。18例应用VSD负压吸引术的患者中,13例经一次VSD负压吸引术后肉芽生长良好,二期植皮成功,5例经2~3次VSD负压吸引术后二期植皮成功。

3 护 理

3.1 保持有效负压

保持有效负压是封闭负压成功的关键,一般调整负压至-26.6~-40 kPa。使用前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若出现引流管有裂缝,生物半透性薄膜或引流瓶有破损等现象,应当立即提醒医生更换装置。VSD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并定时挤捏引流管,防止管道阻塞、扭曲和受压。

3.2 加强引流管护理

负压引流技术的关键,一是可以使引流区域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及时清除,创面很快获得清洁的环境,减少创面细菌的数量,防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二是持续负压状态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可以有效改善创面的微循环,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因此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5-6]。每周更换2次引流瓶,引流液多时及时更换,并汇报医生。更换引流瓶时,先用两把血管钳左右交叉钳夹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行流入一用泡沫敷料内,调好中心负压后才可松开止血钳,防止漏气。准确记录引流管通畅情况、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3.3 患肢护理

观察患肢血运、颜色、温度等情况,若颜色青紫或苍白、皮温下降甚至冰凉,汇报医应坚持生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保持患肢于功能位并给予抬高。禁止在患肢输血、输液、测血压,以免产生皮下血肿,影响VSD引流。

3.4 创面观察

VSD负压吸引后,不需每天换药,一次封闭可以保持有效引流7~10 d,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护工作量。薄膜如果瘪陷表示有效,如果恢复原状,表明膜下积液,负压失效。定期检查各接口是否松动,检查负压大小是否准确,及时给予调整。密切观察创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3.5 一般护理

做好病房地面、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走动,防止交叉感染,降低创面感染率,对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严格隔离。

发热护理:烧伤初期,患者体温一般高于基础体温,嘱患者高热期间卧床休息,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或中医疗法如背部刮痧。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辛辣刺激饮食,多饮西瓜汁、绿豆汤。疼痛护理:伤口疼痛是烧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持续VSD负压吸引也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若患者主诉剧痛,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做好相应记录。

3.6 心理干预

烧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突发的躯体创伤,创面愈合后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挛缩现象,患者担心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担心家庭经济困难,担心出院后拖累父母及子女。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7 功能锻炼指导

肢体功能的恢复是护理的重要任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宜尽早进行,锻炼应坚持“次数从少到多,幅度从小到大”的原则,既不影响VSD引流,又不耽误肢体功能的恢复。如手部烧伤应用VSD引流术后,指导患者拇指对掌、手指屈伸,以主动活动为主,配合被动运动。

[1]孙永华,于东宁,陈 旭,等.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处理方法的回顾及改善创面微循环的初步实验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1):17.

[2]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3]王彦峰,陶巨民,陈务异,等.应用医用泡沫材料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复杂感染创面[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7,14(5):312.

[4]魏 莹,赵耀华,牛希华,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1):134.

[5]苟 丽,陈俊霞.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儿软组织感染创面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97.

[6]吴 芳,袁友荣,王晓燕.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6):24.

猜你喜欢
引流术患肢负压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