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芝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学江苏徐州221000)
浅议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解振芝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学江苏徐州221000)
人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做人的教育。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人的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者介绍一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做法。
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思想;学科品质;环保意识
人文教育一词现已用得十分普遍,什么是人文教育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人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做人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要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抽出的。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也是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既要有科学素质,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一个人如果只懂专业知识,没有人文知识,他的知识结构是有缺陷的,他的视野和思维将会受到限制。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断地呼吁加强人文教育。可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都应该树立人文性的学习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掘人文教育素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可参考如下做法: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人,是一种人对人的活动。然而我们现在的德育教育是向学生灌输道德规范、道德行为、限制学生的某些行为等。学生只能是被迫地接受,作出与之对应的反应。它缺乏人的关怀和理解,这不是德育教育。现在的德育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平时教育中教师总感觉大多数教训的语言对学生等于白说。因此恰当的德育教育方法是保证我们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有力途径,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德育教育效果的好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德育故事为素材,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影响道德学习者的思想意识,促进其道德认知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外界环境来营造德育环境,如在实验室贴上一张写着“文明干净的实验室也有你的功劳!”,这样一张设计精美的小纸条,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限制自己的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还可以通过一个假设的情景,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去判断可能产生的后果,如在进行空气污染教学时,布置课外问题进行探究:调查本地区对空气污染的大的企业有哪些?“如果你想建立一个硫酸厂或造纸厂或炼钢厂等,你准备将厂址选在何处,如何处理工业废气?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
课堂是我们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我们化学教师要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在课堂中可增加“白磷自燃”、“喷水显字”、“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一些有趣的实验,既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崇尚科学与文明,反对迷信与愚昧,逐步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是一种崇高的思想感情,一个人只有渊博的科学知识而没有爱国精神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渗透爱国理念,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发明或创造的资料,使学生感到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如: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纪文明的进程;冶炼金属和烧制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的发明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如在讲授“蛋白质”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9月17日,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已被世界公认是领先的,在国际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近代化学史中,有不少化学家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科研条件,深情地投入到祖国的怀抱,如侯德榜博士、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等。这些鲜活的事例渗透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另一方面,也应使学生知道我国现代化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相当大,从而把学习化学与自己的成才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激发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化学学科有自己特有学科特点,它包括化学知识、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意识和学科品质等结构。化学学科品质主要包括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等。良好的化学学科品质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化学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学生能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和自制性。
培养学生化学学科品质的渠道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以实验为媒体的启发式教学;开放化学课堂;开放化学实验室;家庭小实验的制作;也可通过化学知识、化学原理的讲解,逐步树立学生的学科品质。例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可以相互作用生成其他的物质,但不能无缘无故地消失或增加,它们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人们只有遵守这一规律,才能更好地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时,让学生感受相关化学家所经历的过程,培养学生勤奋钻研、严谨认真的科学品质。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转化为科学习惯。在这方面,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以良好的示范影响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在叙述或分析问题时必须从事实出发;得出的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关键问题要让学生了解来龙去脉,弄清前因后果;对问题的分析要有理有据,使人信服;做演示实验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对解题要求严格按步骤进行,对误差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解释。这对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学科品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环境与地球生物的生存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社会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化石燃料利用时,知道“温室效应”和酸雨产生的原因;学习化学与材料时,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学习化学肥料时,认识到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水体的富养化等等。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做到:为保持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为减少水污染,实验时不乱倒废液;为减少白色污染,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饭盒……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通过运用课堂教学、化学实验、参观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能以自己的行动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做出贡献。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恶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20世纪初,在日本由汞污染引发水俣病,由多氯联苯污染造成米糠油事件;在我国的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近其又出现瘦肉精事件,黑心馒头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所有这一切说明化学品与化学过程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网上也传说中国老百姓用生命认识化学。于是,化学成为“有毒”、“污染”的代名词,“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成了广告语。其实万物包括人类皆由化学元素组成。各种元素与化学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其性质和生物功能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理智的、客观的、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并应用这些化学物质为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例如CO是众所周知的剧毒气体,会致人在短时间内死亡,但是炼铁时CO是重要的还原剂,也是重要的燃料,现在人们又发现CO也有重要的生理与病理作用。所以我们对待物质时,应告诫学生有责任遵守科学道德,弘扬其正面效应,抑制其负面效应,使之服务于人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有效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形成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朋友、关心家人、关心自己,富有责任感的21世纪的高素质的公民。
[1]高剑南,王祖浩主编.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傅建明主编.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天若,付勇.化学教育也应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M]//吴星,沈怡文主编.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17
1008-0546(2012)03-0018-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