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凯麟,贺才乐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儒家诚信传统与诚信道德建设
唐凯麟1,贺才乐2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儒家对诚信有较系统而深刻的论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等具有深远影响。
诚信;儒家传统;市场经济;诚信教育;制度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诚实、守信的简称,诚信是指为人处事态度诚恳、真实无欺,讲信用、守诺言;诚是信的内心态度,信是诚的外在表现。儒家对诚信有较系统而深刻的论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等具有深远影响。
一
“信”与“诚”最早见于《尚书》,但在当时并不都具有道德意义。孔子既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首位系统阐述“信”德的思想家。在孔子看来,信首先是讲信用、守承诺,所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孟子虽然也讲“信”,但重在论“诚”,他将信与诚、善相结合,认为通过“诚身”能达到“至诚”,最终取信于人、取悦于亲;为信具有善德,所谓“善人也,信人也”。(《孟子·尽心下》)荀子则集孔孟诚信思想之大成,首次将诚与信连用,并赋予“诚信”以真正的道德意义,使儒家诚信思想日趋完善和成熟。在儒家的眼中,诚信在安身立命、交朋结友、治国安邦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孔子特别强调诚信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认为诚信是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在他看来,信不仅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而且是人生路上的“通行证”。[1]P62所谓“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孟子认为诚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而且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原则。他特别提出“思诚”命题,认为思诚的目的在于实现人道与天道的统一,在于取信于他人。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荀子发展了孔孟的诚信理论,认为诚信是对每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并将是否诚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根本标准。
其次,诚信也是交朋结友、进德修业之基。孔子主张要把信放在首位,认为信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道德底线,人只有先取信于人才能与人合作交往,只有不失信于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所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他还主张诚信是君子进德修业的基本要务,认为“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易传·文言传》)孟子进一步提出诚信是人们交朋处友的基本准则,认为交友不要计较亲属势位,而要唯德以求。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人际关系“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荀子则认为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应以诚信为本,并主张诚信不仅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所有人际交往都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
最后,诚信还是治国安邦之道。“对于国家来说,诚信尤其重要,它是国家、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石和保证。”[2]P62孔子着重论述了诚信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诚信是治国、立民之本,一个国家和政府可以“去兵”、“去食”,但不能无信,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而社会一旦形成诚信之风,国家的政令就会畅通无阻。所谓“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孔子还高度重视诚信在国家交往中的作用,认为诚信既是政府或国家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交往的道德标准,所谓“道干乘之国,敬事而信”。(《论语·学而》)荀子则认为诚是能“化万物”、“化万民”的“政事之本”。在荀子看来,当政者个人带头讲诚信,既是实现社会诚信的关键和前提,也是称霸天下的重要条件,所谓“诚信生神”、“信立而霸”就是这个道理。荀子还特别提出建立政治诚信的主张,强调当政者必须要具有诚信的品德。所谓“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荀子·议兵》)儒家关于诚信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二
儒家的诚信传统,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等具有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
第一,诚信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先秦儒家的诚信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诚信成为与封建道德其他规范相互贯通的结合点,并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汉代的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使信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宋代的周敦颐更是将诚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和道德的最高原则,认为“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书·诚下》)这样,诚虽然内发于主体之心,但向外可扩展为仁、义、礼、智、信等德目,成为人们成就理想人格的起点。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更是联结格物、致知、正心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介,成为道德内养与外成的关节点,具有促进道德完善、家庭和睦、国家兴旺、天下安宁等多种社会功能。所以,道德修养先得有一颗不二的、向善的诚心,这是前提条件,所谓“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3]P7我们今天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就是要继承和弘扬儒家优秀的道德传统,对儒家诚信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4]
第二,诚信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诚信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能带来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经济效益。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信用就是金钱”,“假如一个人信用好,借贷得多并善于利用这笔钱,那么他就会由此得来相当数目的钱”。[5]P3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道德经济,一些经济行为需要利用法律来约束,另一些必须依靠信用、诚信来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诚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要靠诚信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不少弊端也要靠诚信来予以克服。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虽然不像物质产品那样会给企业直接带来利润,但它是企业的一种资源,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的原动力”。[6]P273离开诚信,社会竞争就会进入无序状态,市场经济也就会失去其存在根基。温州人以其切肤之痛道出了一个真理:“诚信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企业之必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不讲诚信的人,无人愿与之打交道;而不讲诚信的企业,也没有人和企业愿意与它共事。”[7]P51今天,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人不讲诚信,大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使全社会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据统计,每年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的总产值高达2000亿至30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造成的税收和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8]
第三,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点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规范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提出了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内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中诚信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诚信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4]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全社会提供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已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实践证明,将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必将能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第四,诚信是个人健康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准则,是我们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和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诚信缺失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去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作出牺牲,不可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也不可能为业内人士所认同与接纳。所谓“言而无信,行之不远”,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恪守诚信的人,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一切客观事物,才能有利于自身人格的健全与升华,才能有利于自身健康的成长和成才。“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9]在全社会大力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以大学生为例,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本应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引领时代风尚,但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却不容乐观。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大学生却只占其中的0.48%。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一是学习上的诚信缺失,如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论文剽窃等。据2005年9月底大连理工大学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经常抄袭作业的占13.2%,有时抄袭作业的占42.5%,很少抄袭作业的占33.8%,从不抄袭作业的只占10.5%。[10]P39二是生活中的诚信缺失,特别是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包括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费、电话费等。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学费和住宿费来源,但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曾一度暂停。三是求职就业时的诚信缺失。如有的求职简历作假,或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或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有的就业随意毁约等。这些诚信缺失,都是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
三
儒家诚信传统是自然经济和宗族社会的产物,是与当时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必须对传统诚信进行改造,使诚信道德教育与诚信制度建设相结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儒家诚信道德?如何有效地开展诚信建设呢?
一是加强诚信教育,树立全民诚信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是我们开展诚信建设的思想前提。诚信是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树立诚信意识要从每个人自己做起。自己的诚信不能以他人的诚信为前提,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诚信。如果每个人都以诚信要求自己,社会就会成为一个诚信社会。我们要从现在抓起,从自身抓起,下大功夫培养全民诚信意识,使“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在当前的诚信教育中,必须改变诚信教育内容模糊、诚信教育方法单一、诚售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等现状,超越“重知识轻品德、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模式,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情感体验、社会实践等方法,多从改革教育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实现诚信道德知与行的统一,以求诚信教育的实效。
二是强化后天的修身学习实践。儒家一致强调修身学习是获取诚信的重要途径。如孔子主张对民众要“先富后教”,教以“文、行、忠、信”,否则“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论语·阳货》)孟子认为诚是修身的一个重要原则,当政者只有加强官德修养、实行仁政才能取信于民;荀子也认为,只有依靠人的后天努力,诚信才能得以实现。诚信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习得、养成过程,重在后天的学习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是诚信教育的根本。
三是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政府、家长和教师要做诚信的楷模。这是诚信道德建设的关键。为全民树立诚信榜样,建设诚信政府,领导干部是关键。因为领导干部是否诚信,直接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风气。家长是首任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是否诚信,对后辈也会产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礼记·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是否具有诚信品德,更会对学生产生决定性影响。我们还要借助于电影、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诚信事迹,对全社会产生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
四是普遍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构建社会信用制度体系。法律制度规范是诚信教育的保证。我们要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利益导向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通过该体系便捷地查询和监督所有企业、个人的诚信行为。特别是要建立长效奖惩机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如将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与在今后的评先评优评奖、推荐免试读研、就业留学、贷款创业等挂钩。
我们相信,有中央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有力推动,一个具有强大诚信道德力量的中国必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唐贤秋.道德的基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瞿振元,夏伟东.中国传统道德讲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2011-7-28.
[5]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钢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6]邹建平.诚信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7]刘晓芬,徐传运.温州商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8]陈瑛.公民道德建设的春天[N].光明日报,2007-09-13.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4/02/content_569314.htm,2011-7-28.
[10]陈晓晖等.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2).
B82
A
1004-3160(2012)03-0041-04
2012-01-13
1.唐凯麟,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伦理学;2.贺才乐,男,湖北天门人,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刘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