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光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党的建设科学化路径探析
徐晨光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拼搏,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胜利。9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当前,我党担负的使命任重道远、面临的形势深刻变化、面对的风险与挑战更为突出、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紧迫。这要求我们从新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党的建设新方法、新路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前提。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2]P274同样,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执政党。理论成熟才能政治坚定,理论进步才能锐意进取,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为此,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新的实践。
1.坚持理论指导。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同体[3],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能取得成功,关键一条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认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但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上世纪80、90年代,东欧国家兴起所谓“民主化”改革浪潮,各国共产党都纷纷改旗易帜,在指导思想上,放弃和否定马列主义,在党章中只字不提马列主义,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最终迷失了方向,丧失了政权,遭到了历史和人民的唾弃,教训十分深刻。二要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党的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但从来不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盲目崇拜马克思主义。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党的建设新鲜经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内涵,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党的建设,推动党的建设实践创新。
2.强化理论武装。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要掌握群众,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强理论武装。理论武装必须常抓不懈。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是我党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来的一条基本经验。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鼓吹民主自由,在党内允许存在不同的思潮和派别,不干涉党员的信仰、言论和行动自由。在入党标准上,提出对入党者可以“不管其世界观如何”,允许其“不一定具备定型的世界观”,党内可以“实行信仰自由和世界观的宽容”等,从根本上放弃了对党员的理论武装,最终自酿苦酒、自毁家门。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前总书记格罗斯·卡罗伊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匈党不是从外部,而是从内部被攻破的。”理论武装必须自觉自为。理论武装既需要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新成果的广泛宣传,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自为,不断加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坚定自己、强化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增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信心,真正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3.推动理论创新。一个先进的政党,必定是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必定是理论上不断创新的党。坚持理论创新是我党的鲜明特征。邓小平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4]P146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造性地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并成功指导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理论创新必须紧密结合发展实践。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发展实践为基础,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
按照科学规律来推进党的建设是新时期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科学化的实质就是按规律办事”。[5]“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党的建设按政党活动的规律办事”。[6]党的建设科学化,说到底就是寻规律、顺时势、求实效,就是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努力按照其内在规律来推进,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明显。
1.科学研判世情、国情、党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审时度势,客观分析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准确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和平、发展与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肆掠,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我们既面临着百年难遇的发展机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世纪挑战。从国内形势来看,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创业和奋勇拼搏,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很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从党的历史方位来看,经过90年的不懈努力,我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已经从一个最初只有数十人的革命党转变成为一个拥有8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党的历史使命已经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担负的时代使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党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政治化、内部矛盾问题日趋国际化,国际争端和冲突不断,局部战争频频发生,并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使我国的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其实质则是使党的执政环境趋于复杂化。二是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显增多。例如,我们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如何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政治诉求;我们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坚定全党全社会的理想信念;我们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三是反腐斗争成效明显,但形势仍然严峻。当前反腐倡廉总的形势是好的,人民群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认可的。同时也应看到,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比如,腐败活动向一些关键领域渗透、向一些社会领域扩散,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增多;腐败活动的方式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数额不断增大。腐败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上升,不少事件和事故背后隐藏着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影响极其恶劣。我们只有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效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应对复杂局面、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从容面对新情况,有效解决新问题,不断迎接新挑战。
3.有效避免盲目性片面性随意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提高党的建设规律认识和运用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避免随意性。一要把握方向,减少盲目性。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没有明确的方向,就如同无头的苍蝇、四处碰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根本方向。我党能够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核心领导力量,关键就在于我党始终保持了其他组织和政党无法超越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根本方向,纯化队伍,提升能力,永葆党的青春活力。二要全面推进,克服片面性。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五大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各项建设必须齐抓共举,不可偏废。重组织而轻思想;只抓作风而不抓制度;注重对贪污腐败严厉打击,忽视长效预防机制的建立,这些都是片面的做法和认识,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三要坚持原则,避免随意性。加强思想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队伍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做到任人唯贤,集聚五湖四海优秀人才。加强作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享,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以科学制度规范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要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必要环节,“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7]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快制度建设,确保党的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1.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一是体系要完整。制度是内部各要素相互连接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堆砌物。党的制度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完备体系,在设计上应覆盖党的建设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自成体系。因此,制度的制定要总体设计、全面规划、细致安排,既注重党的制度建设整体上的完备性,也注重制度要素建设中在具体内容上的完备性,确保要素齐备、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形式规范、不留空当。二是内容要协调。一个有效的制度必须是内容高度协调统一的制度,内容不协调、不统一就会出现政出多门、互相打架的现象。因此,既要重视基本的法规制度,又要重视具体实施细则;既要重视单项制度建设,又要重视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的配套;既要重视党内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又要注意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要充分考虑制度适用对象的范围、层次、地域差别、风俗习惯以及制度环境等因素,对现有的制度安排进行优化组合,既使各项制度安排在结构层次上达到空间的耦合,又在时间维度上彼此关联渗透,形成相互衔接、合理配套的网络体系,真正发挥党的制度的整体合力和系统优势。三是连接要紧密。中国当代史学大师钱穆在分析中国历史时指出:“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制度建设,不仅要注意制度要素的建设,而且要注意各个制度之间的有机连接,防止“脚疼医脚,头疼医头”,搞单兵作战,力防陷入“钱穆制度陷阱”。目前党内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工作制度之间还不能做到有机连接、顺畅运行,时常还会出现一些制度之间相互掣肘的情况,还需要从整体上协调党内制度的各个要素的具体实施形式和运行规则,保证制定的各项法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
2.突出制度的针对性。一要结合实际。要结合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度执行是否有效的现状,对已经制定并实施的制度进行梳理。对不完善和有缺陷的制度,要及时补充和完善;对需要细化的制度,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对已过时的制度,要适时加以废止;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制定新的制度予以防范。二要切中要害。点穴的秘诀在于找准穴位,治病的精要在于找准病因。制度有效也在于找准了问题,切中了要害。要从党的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加强对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以着力解决广大党员干部所普遍关注且具备了解决条件的现实问题。三要突出重点。在思想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学习培训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认真学习,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懂、真用,锻造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在组织建设方面,要重点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以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面,夯实党的战斗堡垒。在作风建设方面,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建设,以制度促进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为群众服务。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
3.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制度必须具有权威性,才能行之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做到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一要广泛宣传。我们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制度的价值、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筑牢遵纪守法思想基础,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二要严格执行。制度是由人设计,也要由人执行和遵守。制度如若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却不能执行,必然形同虚设。然而现实中还存在立法与执法“两码事”、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两张皮”、“处处高压线、处处不带电”、“四菜一汤”变成“十菜一汤”、照规章制度办事变成照长官意志办事、按规矩办事变成看领导眼色行事的现象。重人情、轻法纪,重情面、轻规范,重潜规则、轻硬规定,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还大量存在,制度执行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严重影响了制度的权威。因此,我们要把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纳入党的建设整体工作部署,健全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全面覆盖、全程跟进、组织严密、协调有力的监督检查体系。三要自觉维护。维护党的制度的权威性,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一定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首先必须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必须坚决不做。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还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关系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果。”[8]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9]P39-40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我们当前的“过河”任务,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任务的“桥梁”,党的建设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的成效和执政的成败。我们必须适应党的建设面临的客观环境和肩负任务的新变化,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实践推动与学习借鉴相同步,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完善党的建设科学方法体系。
1.继承我党传统的好做法。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方法在党的自身建设中的运用。创造和发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在思想建设方面,我党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坚持用党的路线、纲领、方针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在组织建设上,我党探索出了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既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集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集体力量,又保证了党的思想集中与行动统一;为了增强党的凝聚力,保障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党创造性地“支部建在连上”的方法;我党在在长期地革命斗争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还形成了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集中教育与个人修养相结合、说服教育与榜样示范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等许多具体的好做法。这些好传统、好方法,是我党在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是我党始终能够始终保持强劲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原因,也是我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不断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2.探索科学有效的新方法。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所提出的长期、复杂而严峻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是我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要应对这些考验、化解这些危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和水平。党的建设不仅需要在理论上、组织上和制度上改革创新,也需要在方法上紧跟时代潮流,顺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创新。“老办法不想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这种尴尬局面反映了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方法上的不足、手段上的贫乏。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中央的要求得不到具体的落实,一些很好地理论和思路得不到践行,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党的建设成效,这进一步增强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党的建设新方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党的建设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探索和遵循事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内在客观规律;要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理性分析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找准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关键原因;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和检验,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我党科学执政的水平和能力。其次要注重从基层和群众的创造中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方法创新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和支持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级联创”、“党员承诺制”、“党群工作站”等这些年探索出来的好方法都来自基层,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和创造出来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实践第一、群众第一的观点,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不断总结基层和群众的新探索、新创造,党的建设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3.借鉴国外先进的洋经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我们用更加宽阔的胸襟和视野,大胆吸收和借鉴体现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包括学习和借鉴国外政党建设中的一些有益经验和先进做法为我所用。比如,我们进行各种选举,但被选举人对选举人负责、受选举人监督的观念非常淡薄,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代表往往不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领导干部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国外一些政党被选举人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的观念很强,关键在于有科学的制度和一整套办法。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规定在每个选区都设立民众联络所,议员一般每周都要到所在选区进行一次现场办公,收集和听取选民意见,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就当场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由议员出面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协助解决。包括部长在内的议员每周都要定期走访选区选民,听取选民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这些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很有启示意义。再比如,古巴要求共产党干部群众平等、领导不搞特殊化。许多高级干部与普通群众住在一起,不讲特殊。除外事工作需要,各级干部坐的都是低档车,公职人员乘车外出,路上遇到要求搭车的群众,如果有空位,不得拒载。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持了古巴党员干部与群众的紧密联系,促进了干群关系的和谐性,也是为什么古巴经济十分困难,但老百姓对政府没有多少怨言,人心比较稳定的关键原因。这些好经验、好办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总之,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党自身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真研究借鉴外国政党的有益经验,为提高我们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服务。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徐晨光.党的建设与执政安全[J].湖湘论坛.2010,(6).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邹庆国,姚桓.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制度、方法[J].新视野,2010,(7).
[6]孟凡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价值分析[J].理论研究,2010,(3).
[7]陈志刚.党建科学化的四个向度[J].前线,2011,(4).
[8]许青云.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意义及基本途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2).
[9]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