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巴特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副厅长)
畜牧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在畜牧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进程中,如何发挥品牌效应在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用品牌战略引领畜牧业,加快新疆畜产品品牌建设,是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的大局问题。近年来,随着新疆畜牧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畜牧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品牌。全区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63个,其中,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自治区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形成了近百个地方区域畜产品品牌。以西域春乳业、巴口香肉品、天康食品、泰昆禽业、新蓉皮革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品牌影响力和产业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为推进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和保证市场供给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1.提高认识,加强畜牧业品牌建设。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下发以来,各级畜牧业主管部门把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创建作为畜牧业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政策、组织、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为推动品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我们始终把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作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来认识。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注重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对优秀品牌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
2.加强领导,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一是成立自治区畜牧厅畜产品品牌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措施加大对知名品牌的宣传、支持和扶持力度。二是搞好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发挥新疆畜牧业信息网、《新疆畜牧业》杂志的宣传平台作用,编辑《新疆畜产品指导目录》,及时掌握信息,宣传新疆发展畜牧业品牌建设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加强畜产品市场检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健全畜产品生产、批发和市场销售三个环节的价格检测体系建设,积极为政府针对畜牧项目调整土地、资金、信贷、税费等招商政策,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合作方案提供信息服务。三是积极为创建畜产品品牌做好服务。天山畜牧通过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的审核,已确定上市。西域春、巴口香、泰昆集团等改制上市工作积极推进,品牌效应和产业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吐鲁番地区把大力发展吐鲁番斗鸡、吐鲁番黑羊等列入地区畜牧业重点工作,实现特色畜牧业、品牌畜牧业的实质性进展。呼图壁种牛场、乌鲁木齐种牛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褐牛场引进德国技术和资金,拟建成3个中德合作示范牛场。
3.依托优势产业打造畜牧业产业品牌。畜牧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各族群众具有从事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新疆地域辽阔,拥有可利用草场面积7.6亿亩,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3%,草场类型多样,草质优良;拥有耕地面积6590万亩,林果种植面积1600万亩,设施农业近100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1400万吨,饲草料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达。地方名优畜种遗传资源丰富,畜产品质量品质好。多年来,我们注重发挥、宣传新疆畜牧业发展的资源、品种、品质方面的优势,为打造畜产品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4.加强行业管理培育畜牧绿色品牌。一是完善制定各项行业管理规章制度。开展常规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每年按照农业部和自治区的安排,开展兽药、饲料、牧草种子、种畜禽等畜牧业投入品打假专项活动。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年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开展打击“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对生产企业积极倡导遵法守纪、诚实守信的经营规则,规范饲料兽药市场,创建守法经营、公平交易、安全养殖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打击“瘦肉精”等违禁兽药的生产销售使用,打击抗生素的滥用,杜绝药物残留超标,强化动物检疫,严防病害肉上市,提高畜禽产品品质。2011年查处畜牧业违法案件1200多起。三是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进程,提升畜禽产品品质档次。在国家和自治区奶牛和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的推动下,2011年,全区新建养殖小区219个,区内养殖小区总数达到3100个,使猪禽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了60%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40%以上,大多数规模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实现了机械化挤奶。进行区级无公害产地认证,创建5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乡镇,建设1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规模养殖场。扩大无公害产地认证的范围,打造绿色品牌,走标准化的快车道。
5.优化环境建设打造畜牧安全品牌。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各项防控机制,强化防疫体系的运行能力,兽医工作继续保持良好运行态势。2011年,全区仅发生1起重大动物疫情,疫情发生起数和扑杀经济损失较上年大幅下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全区基本形成“以检疫监督促防疫、以防疫保安全”的动物防疫工作新格局。县级以上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动物防疫体系项目建设工作,下达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资金5071万元,组织实施了1个省际公路动物检疫检查站项目,7个地州级动物防疫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51个县的552个乡镇兽医站续建和改扩建项目。新疆7家兽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国家兽药GMP(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复验,350家兽药经营企业顺利通过了兽药 GSP(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验收。二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全年全区共完成饲料安全监测2766批次,兽药监测1039批次,生鲜乳监测1360批次,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1257批次,畜产品监测3300批次,饲料产品监测400批次,“瘦肉精”快速检测5900批次,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在农业部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态进行的4次例行监测中,新疆畜产品全年平均合格率100%,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加大对畜禽标准化生产的管理。制(修)订国家和农业部标准6项,发布地方标准23项,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10个,为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畜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四是强化防疫人员的自身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全年累计培训各类兽医人员3100余人次。全区已累计有300人取得执业兽医资格,420人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全区兽医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通过扎实搞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畜产品质量监管,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一个防疫扎实、服务精良的养殖环境,为创建畜产品品牌保驾护航。
6.依靠先进科技打造畜牧业的技术品牌。一是发挥科技服务在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作用。2011年组织实施各类畜牧业科技项目90个,制(修)订国家和农业部标准6项,发布地方标准23项,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10个,为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畜牧业,创建畜产品品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是强化科技人员的技能,举办各类畜牧业培训班313期,培训2.06万人次,全面提升业务技能。三是加快品种改良和生产方式转变力度。2011年,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219个,补贴各类活体种公畜51681头只,采购冻精239.6万剂,补贴项目已覆盖全区所有县(市)。实施“新疆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在全区扶持44个多胎羊繁育场建设,引进基础母羊1.7万只。补贴能繁母猪37.56万头,有效促进了畜产品生产平稳发展。四是深入开展科技下乡入户活动,昌吉回族自治州启动了为期3年的“畜牧业培训年”活动,投入上百万元,办班18期,培训452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事业单位120多名科技人员常年在基层从事科技教育与科技服务。塔城地区先后2次组织56名养殖大户分别到外地实地考察学习现代化、规模化管理养殖知识。
7.畜产品市场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经过多年发展,全区已建成自治区级大型畜产品批发市场6个,区域中小型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 748个,全区有84个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有10个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2011年,全区出口牛羊肉3万吨、禽肉1万吨、总值2.22亿元;销往内地肉类3.88万吨、奶粉2.9万吨、皮张96.5万张,总值13.31亿元。
积极参与自治区加快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展会为重点,组织各地畜牧部门参加了近30个农产品展销会、对接会、洽谈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2年自治区畜牧厅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新疆畜牧水产博览会”,参展单位450多家,参展人数5万多人次,签约金额达到36亿元,全区反响强烈。为全面展示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快新疆现代优质畜牧业的发展进程,为宣传、展示、推介新疆畜产品品牌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
1.畜牧业生产的特殊性和落后的分散经营方式,造成畜产品加工与品牌创建开拓难。受草原畜牧业季节性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畜牧业发展条件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牲畜及畜产品不能像一般商品一样均衡上市,大多在秋季低价抛售。由于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产品多为肉、毛、蛋等初级产品,产业升级难。区域化布局、基地建设与专业化生产难度较大。加上受养殖业规模小,分散经营生产方式的影响,造成畜产品质量优劣不一,难以全面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影响品牌畜牧业发展。
2.品牌建设理念不到位,品牌战略导向不明显。由于长期小农经济的影响和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一些地方政府对品牌农业引导不力,有的认为创品牌是企业的事,与政府关系不大,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不少企业认为农业品牌效益优势不明显,创建工作难,忽视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而农牧民群众认为自己实力小,与农业企业只是产品买卖关系,创品牌与己无关,不注重产品质量。
3.品牌创建制度起步晚,畜产品品牌经营主体不健全。在畜产品品牌建设的指导上缺乏宏观引导。对品牌的形成、发展、宣传和保护力度等扶持政策上的力度不够。工作指导上,受品牌的外部性特征影响,政策性引导和投入力度上的扶持存在不到位现象。在投入结构上,过度重视生产环节而忽视品牌扶持、品牌包装和宣传的作用。导致一些有市场潜力的畜产品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失去了竞争力。
4.畜牧业品牌化产业链条短。新疆畜产品品牌虽多,但是在相应的产业化链条的延伸发展方面有所欠缺。如在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监管、产品精加工与包装、市场建设与培育、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大部分企业精深加工的畜产品种类、数量少。更缺乏在全国叫得响、有竞争力的畜牧业名牌产品。未能充分向畜牧产业的上游和下游扩展,不能充分发挥畜牧产业优势资源的转换。
5.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不健全。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使之成为名牌,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而在目前,由于新疆畜牧业生产大部分以粗放的小生产经营为主,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畜产品的品质各异,使得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必要的质量保证。
1.加强对品牌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当前,畜产品品牌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的原因,除了认识问题外,主要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指导。建议在加快畜产品品牌建设上制订和完善更加合理的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协调机制,并在项目争取上给予充分支持。不断规范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为畜产品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发挥科技创新在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创新可以使品牌畜产品保持质量和市场上的优势,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品种繁育、科学饲养、畜产品加工、包装等方面的科技支持尤为重要。建议加大对品牌畜牧业中科技创新方面的投资比例和投入水平,加大对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开展科技服务的力度,发挥科技在品牌畜牧业建设中的作用
3.加强对畜牧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的指导。一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化生产各环节的指导和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标准化体系,提高建设水平。二是倡导畜禽标准化饲养和健康养殖,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要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推广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养殖模式。三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对产业化经营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抓基地、抓龙头、抓机制、抓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扶持和指导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把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工作,当做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来抓。
4.增强农产品品牌的法律意识,加强品牌的保护。创立农产品品牌不仅是成本、时间、金钱的付出,更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障。建议进一步规范做好农产品品牌的申报、注册工作,防止农产品品牌的流失。另外,要完善保护品牌农产品的法律法规,积极培育优良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为品牌农产品保驾护航。
5.建立健全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是畜产品品牌营销的物质保障,而按标准组织生产管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因此,应该加快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
6.发挥龙头企业和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延伸、加长畜产品品牌的产业链条。一是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的外向型涉牧龙头企业发展。鼓励中小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兼并与联合,增强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不断完善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准入制度,优化龙头企业建设布局。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各类行业协会。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把生产和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理顺企农利益连接机制。三是加长品牌畜牧业产业链条。应根据各地优势和特点,积极探索发展“基地+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者“龙头企业+农户”等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品牌畜产品的深加工,并向畜牧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不断扩展,增强畜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