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不应忽视它的工具性

2012-04-13 03:15郑力军
中小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工具性基础知识人文

郑力军

2001年8月,我国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八)》(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又指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些人据此认为语文教学应站在文化、文学的立足点上,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学生体味课文,进而一步步进入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学殿堂,汲取更多的精神财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教学国文是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以反映社会现象和满足受众精神需求为动机的一种艺术活动。我们所说的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范畴内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其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思维品质的健康发展。语文教学与文学教学不完全一致,不能把语文教学等同于文学教学。语文教学首先要教学生学会使用这一工具,其次才是让学生站在文化、文学的立足点上,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

时下有专家给语文教学“把脉”说:“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多以“得意”为主,也就是只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就像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总结发言时说的那样: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了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了从读学写来了解文章写法。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会把语文掏空。他还说:出现这种重人文轻语文、重言语内容轻言语形式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老师们对“语文”性质的理解偏差。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崔峦老师的话,谆谆告诫我们,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立足工具又要弘扬人文,既要得意更要得言。那种“拔出萝卜必定带出泥”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因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长在一起的,是不可分离、互相依存的“一体两面”,教学中无论是对“工具性”的训练还是对“人文性”的挖掘,都会让学生在一面收益的同时对另一面也有附带的收获。但是,那毕竟是如购买正价商品时获得的附赠品一样,没有太多的价值,就算有了二性统一的意识,却也容易走“眼高手低”的老路。

我认为: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源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布鲁姆强调,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即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所以,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地孤立地机械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课文——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否则,只能令学生讨厌,引导学生钻进死胡同。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讲解每篇课文,甚至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类似这种片面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魅力、抛弃了语文的文学教育也是对语文教学的误解。

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展开联想,使学生尽可能地进入作品有声有色的艺术境界之中,于动情处歌泣流连,于沉思中绞尽脑汁,才是入门;入于作品之中,出于作品之外,有所收获,看人生通透明朗,处世事游刃有余,可算过院;读得万卷书,行得万里路,言由其衷,行不逾矩,见高山而知仰止,望大洋乃悟兴叹,方谓登堂入室。

肖复兴谈道:语文是一切课程的基础,语文是面对学生的,文学是面对人生的,语文和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先要攻克语文这个堡垒。语文可能是六年至九年的影响,但文学可能伴随你一生,影响你的一生。文学是浪漫主义的,语文是现实主义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谈道: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而文学则是更多地作用于人生、人的心理。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社长赵丽宏说:语文是基础,是母语。语文老师要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丰富。要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生一生中有几十次、几百次的阅读经验,认识了解了几百个智者,你也会成为智者。有了丰富的阅读经验,你的想象力会更丰富,人生也会更完美。中国作家协会会长、《新读写》主编钱汉东说:语文注重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语文最重要的内涵。文学是为你打开一个更美的世界。他再三告诫大家,读一本智者的书,会给你带来许多的勇气。

猜你喜欢
工具性基础知识人文
清律的基础知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掌握基础知识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