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白雪 王 倩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注重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学习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具体探索与实践如下: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前身是高职院校,晋升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这种定位势必要求各个专业课程体系要与之相适应,也必然对大学语文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大学语文的课程模式,应对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作为公共基础课,应服务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服务于提高学生就业、从业、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我们现在培养的一部分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能适应其所要从事的岗位需要,为使大学语文教学能更好地服务于提高学生就业、从业、职业迁移能力的需要,我们深入不同行业、专业走访、学习,了解、掌握了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1)高校毕业生需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2)高校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语文实际应用水平、良好的口头和文字的沟通能力,以顺利完成工作中的相关任务。
在综合行业、专业调查走访和考察相关高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我院大学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一是通过文章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通过对各类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水平;三是通过语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口头和文字的沟通能力。课程定位是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性。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以教为中介的。教材是教师从事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由此可见教材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大学语文的教材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材内容由文选构成,另一类是教材内容由文选和应用文构成。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原来是高职院校,原大学语文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本科教育发展需要。大学语文教研组重新编写了教材,教材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口语交际篇,第二部分是书面表达篇,第三部分是经典欣赏篇。注重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口语交际篇中加入语言能力训练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书面表达篇中加入各专业需要的应用文,体现专业的特色;经典欣赏篇中加入富有时代气息、职业道德的篇章,密切联系时代发展,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影响最终的授课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应注重体现应用性、技术性,积极拓展教学内容,但不能忽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通过学习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修养。在学习语文知识、汲取文化精髓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利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与人相处。我们在自编教材基础上,选择一些高校编写的教材中的内容充实教学内容,如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应用文范例等。除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和经典文章之外,我们还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如将演讲稿和演讲比赛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讲授法,它的特点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注重体现应用型、实践性,这也要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授课形式。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如:(1)讲解篇章时重在引导、点拨,不求面面俱到;加强思考与讨论环节,注重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对关联性作品作平行阅读,从比较和联系中扩展视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2)在学习应用文时,采用案例教学,选择一个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应用文,让学生进行讲解,全班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让学生在体认中学习。(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使用网络,以网络这个大的资源库为载体,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以量化考核作为唯一的终结性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只关心课程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的动态关注,缺少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反馈。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确立发展性评价机制。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注重学生学习结果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如:我们将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和期末两个部分,各占50分,其中平时包括出勤、活动、项目作业、写作、随笔五个部分;期末包括背诵、基本知识、书面表达三个部分,以笔试的形式进行。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考核,使考核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操作者、实施者,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语文课教学改革,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即:(1)教师组成考察团队,到省内工程类高校、应用本科类和省外大学语文改革成功高校学习,同时,采访大学语文教育的相关专家和学者。(2)请知名专家到我院讲学,指导我院教学改革工作。
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将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断地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大学语文课真正成为一门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就业、从业、职业迁移能力的公共基础课。
参考文献:
[1]魏兆胜,杨辉.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0,(5).
[2]秦朝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3]王青.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