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艺坊”模式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2012-04-13 12:41邓叔平
关键词:演艺校园文化师生

邓叔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影视艺术系,湖南 长沙 410100)

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部分,艺术教育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属于高校校园整体文化中的“软件”。发掘艺术教育的创造性,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及创新之路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需要,结合特定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和积累,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都建校时间不长,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不足。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正因为如此,许多高职院校往往过分强调学生的技能培训,而忽视学生的人文教育、艺术教育以及思想情操的陶冶。有的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有的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管理或者是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当下,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普遍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隐形的第二课堂,弥补学生在人文素养、人格修养、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等方面的缺失,另一方面,如何有效地解决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的现实矛盾。演艺坊模式找到了技能教育与艺术教育相契合的新路径,实现了在浓浓的校园文化艺术气息中学习技能和在技能训练中营造校园艺术氛围的良性互动。演艺坊模式自2010年起在我系启动后,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活动,不仅在教学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突出效果,而且在全院师生以及其他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演艺坊模式的内涵

演艺坊是剧目、节目生产和技能训练的场所,演艺坊模式,既是指一种艺术节目的舞台展演形式,也是一种极具探索性的艺术教学新模式。简单地说,它就是在剧目、节目的排演过程中,以舞台为中心,影视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编导四个专业相互渗透,唱中有舞,舞中有演,演中有编,编中有导,学练演一体化的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的艺术教育新形式。它以学生实验剧场为依托,通过“艺术展演月”活动,旨在带动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三、演艺坊模式文化建设的创新性

(一)演艺坊模式的生动形象性

演艺坊模式把讲堂、会场搬上了舞台,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寓乐于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演,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演练中接受知识、磨砺技能、塑造人物、体验角色、感悟人生。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学生自觉培养了求真、向善、崇美的高尚人格。如2010年的首届展演月里的话剧《生死场》,通过抗战时期一群生活在偏僻的东北穷乡僻壤的一群胆小怕事的农民赵三、二里半、王婆、麻婆等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表达了“人可亡,尊严不可亡;家可欺,民族不可欺”的爱国主义主题,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对学生上演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2011年第二届演艺坊艺术展演月的冯院长原创话剧《人啊!人》,通过一个交通厅厅长的蜕变过程,对人性和人情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挖掘,对师生及广大观众的心灵及情感也是一次彻底地陶冶和净化,师生在看戏和演戏的双重体验中受到教育,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也是一种通过“艺术美育”实现德育导向的新途径。

(二)演艺坊模式的文化套餐性

演艺坊是课程改革成果展示的一个窗口。我院以高职骨干院校建设为龙头,以精品专业建设为重点探索出的演艺坊艺术教学新模式,将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贯穿和渗透在各专业教学中。在成功举办的两届演艺坊展演活动中,有影视表演专业演出的话剧《生死场》、《捕鼠器》、《沦陷》、《暗恋桃花源》、《人啊!人》、《爆玉米花》等中外话剧近20场;也有音乐专业推出的《音乐剧之夜》、《青春向左,残酷向右》等音乐剧、音乐专场《多彩的青春》以及民族、流行歌曲演唱20余场;编导专业展播评析了学生的DV电视短剧;舞蹈表演专业更是以拉丁舞、爵士舞、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秧歌等形式多样的舞蹈。演艺坊展演活动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精神风貌,是呈现在璀璨舞台上的一道又一道精美的文化套餐,演艺坊模式的各专业同时启动,分工协作,相互协调,彼此借鉴。声、形、台、表、导各路兵马你方演罢我登场,既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一次大练兵,也是对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的一次全方位考验。

(三)演艺坊模式的师生共育性

师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榜样示范作用。作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用自己的高雅举止去影响学生,用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去教化学生,用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我系演艺坊展演活动,老专家们亲自串演角色,老到而细腻地表演出了人物的情感深度,其敬业精业的工作态度,对学生而言,无疑有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在戏剧排演时,不仅要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戏份,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艺术的“洗礼”,而且在舞台上师生共同担纲,同台竞技,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加强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密切了师生关系,对尊师重教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四)演艺坊模式的舞台拓展性

演艺坊模式以舞台作为演出场地,展现的是社会人生的广阔舞台。艺术教学的舞台化不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还有利于大学生思考社会人生,了解和认识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从学生到社会成员的角色和意识的转化铺平道路。演艺坊举办两届以来,师生的艺术才能得到了有效锻炼,他们在国家级、省级多项专业大赛中成绩骄人,不仅在校园师生当中有口皆碑,营造了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而且也得到了院领导、社会各界及家长的积极好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演艺坊模式的独特作用进一步由校园拓展到校外。

演艺坊模式是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种拓展和创新,它对于建设高品质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典范性意义。首先演艺坊模式中各艺术专业协同作战,有利于吸取艺术的多种“维生素”,提高学生表演技能。其次,艺术教育以它独特的和谐性对学生健康的生理心理的形成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它通过轻松愉快的艺术形式来改变和调节人的情绪状态,使人从艺术作品中得到情感的抒发、情操的陶冶和人格的完善,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演艺坊模式可不仅仅局限于艺术类专业,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借助大学的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大学生艺术团等机构在其它各专业进一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使得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

鉴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当从其自身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校学生特点科学客观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它们相互之间的共融性效应和相互协调的关系,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演艺校园文化师生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