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途径探析

2012-04-13 12:41陈瑞娟
关键词:美育媒介美的

陈瑞娟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麦克卢汉在1964年的著作《理解媒介》提到,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个人都裹挟其中。对受众、阅听人而言,大众媒介意味着知识、信息、主流文化甚至权力。还有人说,在这个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权力,谁就掌握了财富。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其媒介认知能力、信息掌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从媒介获取外界信息,让信息为己所用,并对信息做出正确评价、处理的能力,以及在参与媒介活动中的创造能力、生产能力和思辨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宗旨,是使大学生成为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优质公民。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相对媒介的发达程度而言,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信息搜寻不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目前大学生运用媒介获取信息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十分强烈,主要是获取娱乐、新闻及与大学校园生活相关性较强的信息。同时,大学生更多接触的是网络媒介,通过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获取的信息较多,而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获取的信息较少。其次,对信息真假的分辨力不足,评价不够客观准确。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快速便利,为广大公民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同时也带来大量偏离实际的网络谣言。大学生在面临这类信息时往往难辨真假。此外,某些媒体在“利润最大化”原则驱动下,追逐“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以致存在不少媚俗、低俗等内容,影响了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正确认知。第三,参与媒介的程度不深,参与的层次较低。大学生参与媒介交流积极踊跃,形式多样,如在视频网站上传播拍摄的影视作品,向媒体投稿(如摄影照片、副刊文章等),在社交网络分享、评论信息等。但总体而言,大学生参与媒介活动的人数占总群体的比例较低,参与的形式也较简单。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毫无疑问,媒介素养的提高对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媒介传播和社会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已逐渐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中也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不少高校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视不够,课程设置单一。笔者通过对南京地区五大高校课程体系的调查发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主要由选修课来完成,内容主要有两类:以提高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为目的的信息检索类课程和以促进大学生了解媒介传播为目的的媒介理论类课程。前者注重从技能上提高大学生运用媒介、获取媒介信息的能力,后者则从媒介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角度,介绍一些与媒介、传播有关的知识理论。这些课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较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媒介素养低的问题。其次,没有建立完整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课程联系松散。调查中发现,在四年的授课计划中,类似媒介素养、传媒与生活这种内容的选修课并不多,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此类课程。应当看到,媒介素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对此,高校应予以重视。

二、审美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意义

审美教育,又称为美育或美感教育,是通过传授关于美的知识,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聪明才智和整个精神面貌。[1]审美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贵族弟子学习的“六艺”技法中,“礼”、“乐”、“书”三艺便包含了最初的审美教育思想。战国时期,涌现出一批主张审美教育的人物。孔子认为,诗乐修养是达到“仁”的境界的重要途径;荀子强调个体要自觉地积善修身,并提出“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2]儒家认为美育可以“以美储善”。通过审美教育,能使受教育者的人心得以完善,真、善、美与自由相统一的人生境界才能够得以实现。近代中国,在内忧外困的历史环境下,一批学者认识到审美教育是提升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1906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把教育分为体育和心育,其中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他认为,要培养完美的人物,德育、智育、美育缺一不可。近代美育思想中,有代表性的思想还有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先生认为,与宗教相比,美育具有自由、进步、普及的特点,因此主张“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参入其中。”[3]210在蔡元培看来,美育能使国人的感情勿受污染和刺激,使其受艺术熏陶而纯正,在世俗中用审美教育把那些不利于人格高尚的思想完全消灭掉。

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侧重从技能上和知识上改善大学生媒介素养,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审美教育能启发美的认识、美的分析、美的评估和美的表达,具体到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训练其审美思维,提升其审美理想。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决定着他对事物的理解、评价和接受。对美丑的认识,是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培养大学生从美的角度去审视谣言、炒作、虚假新闻等现象,分辩信息的价值,提升他们识“丑”和辨“美”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约束和指导自身的行为。

(二)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早在1934年,蔡元培就提出,“我以为如其能够将这种爱美之心因势利导之,小之可以怡性悦情,大之可以治国平天下。”[3]360他认为美育具有“立人”的作用。审美教育是对心灵、精神的教育,不涉及任何功利性的因素,目的在于教会人们从美的角度去欣赏、判断事物。在高校贯彻审美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客观、公正、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媒介现象以及媒介中正面或负面的信息。

(三)激发美的创造,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媒介。审美教育能够激发想象,激发灵感。系统的美学教育课程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在创作时具有美的把握能力,创造出更富于美感、符合人们审美习惯的优秀作品,以美的形式与媒介互动。

总之,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培养其审美能力、审美理想,激发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分辨和评价能力、对媒介现象的审美能力和参与媒介活动的行动能力。

三、高校开展审美教育的途径

笔者通过对南京五所高校课程体系的调查发现,当前高校的审美教育课程主要涉及:文学作品鉴赏类、影视文化类、艺术欣赏类(如音乐欣赏、绘画欣赏等)、作品设计欣赏类(如广告设计欣赏、家具设计欣赏等)。总体而言,内容多样,覆盖面广,学生选择余地较大。但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看,这些课程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课程的开设比较随意,课程之间没有时间和层次上的联系。此外,当前高校审美教育往往看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注重“欣赏”,而不重视理论的提升,缺少审美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而这类课程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当前高校审美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建立完备的美学教育课程体系。在审美教育课程体系中,在基础年级增加美学或艺术学的入门课程,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美学理论或艺术理论,做到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同时,还应增加艺术欣赏的内容,如音乐艺术、摄影艺术、文学艺术、建筑艺术等,通过对生活中具有普适内容的讲解,提高大学生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和看待生活现象,提升审美修养。此外,在公共课体系中增加审美教育的内容。目前,高校公共课主要用于外语和思想政治教学,审美课程教育还未进入到公共课的体系中。要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应该把审美教育提高到与思想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科学的审美教育体系,使得各类课程在时间和知识层次上衔接紧密,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条件。

(二)在课堂教学中把审美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审美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大学生美育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分辨是非、善恶、美丑、优劣的能力,从而在接触媒介信息的过程中,能自主地抵制不良信息,正确地分析和评价有用信息,积极地参与传播。因此,高校在审美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加入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将审美教育与媒界素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势利导,为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服务。

(三)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美学知识,积累审美经验。美学教育是面对人的知、情、意的人格教育,不能只是单纯地灌输理论,应更加重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美的理论去解释和看待社会现象,通过美的熏陶,提升个人的审美品位,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因此,审美教育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鼓励他们进行美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美学经验。如开展各种讲座展览、举办创作比赛等,引导大学生多接触丰富的审美内容,激发创作兴趣。

(四)强化任课教师的美育素养和媒介素养,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对提高审美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审美教育的教师来自各个专业,对美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在开展美育及媒介素养教育时,应出台相应措施,鼓励教师自我提高,给教师提供学习提升的平台;同时给出相应的考评措施,为大学生审美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靠保障。

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这是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一条新思路。通过“美”的观念、“美”的作品、“美”的思维的熏陶,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促进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公平表达和信息的公平流动,建立更加公正的言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安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室. 审美教育[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1.

[2] 梁哲.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与高校审美教育[J]. 河南教育,2011(8).

[3] 沈善洪. 蔡元培选集:上卷[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美育媒介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