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汽车商标翻译

2012-04-13 17:15韦伟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译语译者译文

韦伟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汽车商标翻译

韦伟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汽车商标翻译的原则和不同翻译策略产生的效果。认为汽车商标的翻译以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中心,以彰显商品的特性、迎合消费心理为导向。为取得更好的译文效果,翻译时需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发挥译语优势,并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功能翻译理论;汽车商标翻译;翻译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商品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汽车商标词的翻译也日益受到重视。汽车商标的翻译对于推动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在跨文化语境下,汽车商标的翻译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往的汽车商标翻译研究,往往仅关注词汇或文化因素,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功能翻译理论重视文本功能的研究,强调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策略,为汽车商标的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将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汽车商标词的翻译原则,探讨具体的翻译策略。

一、功能翻译理论简述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翻译的功能主义专注于文本和翻译的功能的研究[1]1。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首先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费米尔(H.J.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成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目的论看来,翻译是“在目标语的环境中为目标目的和目标读者而产生的目标情境中的文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整个参照系不是原文,而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期待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2]。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Mnttri)则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翻译行为的概念,将翻译视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设计的复杂行为[3]。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na Nord)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强调译者的责任,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研究置于跨文化的视角,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翻译不是一种简单的语码转换,而是有目的的活动。译者的任务,在于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由于不同的翻译要求和不同的读者期待,翻译标准是多元的。从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的角度考虑,为使译文符合译语文化、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读者的接受能力,译者的翻译方法需灵活变通。

二、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汽车商标翻译原则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生产或销售的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同其他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记,这种标记通常由文字、图形单独构成,或由文字、图形组合构成。商标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识别商品,传递商品信息;二是广告宣传,诱导消费[4]。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商标的翻译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商业意图。汽车商标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产品形象,宣传品牌,促进销售。功能派翻译理论将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预期的功能和翻译策略,而翻译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受译本接受者、译本接受者的情境及文化背景制约。因此,汽车商标的翻译应该以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中心,以译文读者为目标,以目的语言、文化为取向。在功能派翻译理论下,汽车商标翻译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彰显商品的特性,扩大产品宣传

商标是商品的标识,商品质量的象征,是企业品牌宣传和产品推销的重要利器。商标的译名,要能更好地彰显商品的特性,提供商品信息,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进而刺激购买行为。很多汽车企业都力求在汽车品牌的译名中宣传其优良的品质和卓越的性能。Benz(奔驰)、BMW(宝马)等译名突显的是汽车充沛的动力。Patrol(途乐)、Lova(乐风),则强调舒适的驾驶体验。

2.迎合消费心理,注重读者效应

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接受者是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文本只有被接受者理解才能有意义。译者在翻译时,要根据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以及交际需求等来决定具体的翻译策略[1]12。消费者在商贸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汽车商标的特殊功能和交际目的决定在翻译中要使译文符合译语文化、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读者的接受能力。汽车商标的翻译不仅要注重语义信息的传达,更要注重译语对消费者产生的实际效果。好的商标翻译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给消费者产生积极、美好的联想,创造良好的审美体验,增强产品吸引力,进而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良好的印象和认同感,激发其购买欲望,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Transit(全顺)迎合了消费者祈求平安、顺畅的心理,Accord(雅阁)给消费者营造的是一种优雅、舒适的氛围。

3.发挥译语优势,传递商标内涵

在功能翻译理论下,对原文及其功能的对等不再是翻译过程的参照系,译者主体得到承认。汽车商标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汽车商标词往往包含丰富的内涵,有着独特的构成规律和显著的美学特征。不同类型的汽车商标词可能含有不同的功效。例如来自于专有的名词的汽车商标往往有特殊内涵,如Chrysler(克莱斯勒)、Ford(福特)是品牌创始人的名字。Santana(桑塔纳)、Elysee(爱丽舍)是地名,Polo(波罗)、Golf(高尔夫)则来自于运动项目。普通词汇构成的汽车商标一般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能引起人们心理的美感,如Crown(皇冠)、Fiesta(嘉年华)、远景(Vision)。为标新立异,加深消费者的印象,许多汽车企业在产品命名上大胆创新,利用了各种修辞手段和构词法,由此许多臆造词汇出现在了汽车商标里,如Volvo(沃尔沃)、Excelle(凯越)、Lexus(雷克萨斯)、Maxima(千里马)等。汽车商标的翻译要尽可能发挥译语的优势,把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音律和意境传递再现给消费者。

4.重视文化差异,减少失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汽车商标词深受社会历史、民族心理、价值取向和审美习惯等文化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很多汽车词汇如conquer,ranger是美国拓疆文化的反映[5]。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吉利(Geely)的名称,则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在功能翻译理论看来,翻译不是简单的语码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汽车商标翻译要符合目的语市场的语言和文化。丰田越野Prado(普拉多)的中文译名曾引起广泛关注。该车的原中文译名“霸道”,本意欲体现其卓越的越野性能,大有纵横天下,谁与争锋之势。但由于中日历史上的民族矛盾,以及丰田石狮向“霸道”行礼致敬的广告,暗含了严重的蔑视口吻,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反感,“霸道”成了“恶霸”,商标的译名影响了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程度。商标翻译必须尊重文化差异,使译文符合目的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减少因不了解或忽视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双方的社会文化差异而出现的翻译失误。

三、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

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理论中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译文的成功在于成功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由此功能派翻译理论突破了原文的束缚,将翻译的重点转向了译文和译入语读者。汽车商标的翻译侧重于翻译效果。在翻译时,为取得良好的翻译效果,更好地向目的语文化的消费者宣传产品,译者的翻译方法需灵活变通,不拘一格。

1.音译——发挥译语优势

音译保留原商标词的音韵特征,展现商标词音韵美的同时又体现了产品的洋气和异域特色。Volvo(沃尔沃)、Rolls-Royce(劳斯莱斯)再现了原商标词的音韵特色。Ferrari(法拉利)、Lamborghini(兰博基尼)、Cadillac(凯迪拉克)反映了产品的异国品质。如果在原商标词的音韵和译入语的音韵之间实现最佳的契合,则能让商标词的翻译产生独特的效果。Teana(天籁),取“天籁之音”之意,营造了一种清静、优雅的意境,暗示产品的优良特性。Hummer(悍马)、Bora(宝来)在保留英文原有发音的基础上,又充分发挥了译入语的优势,迎合了消费者的审美期待。

2.意译——传递商标内涵

意译,即在不违背译入语语言规范和不会产生歧义或者错误含义的情况下,直接翻译出商标词的含义。采用这种翻译方法的商标词往往能直接传达商标的词义,同时能反映原语中所包含的美好或者独特的内涵。Beetle(甲壳虫)、Mini(迷你),反映汽车独特的外形,Crown(皇冠)彰显贵族气质,Fiesta(嘉年华)、远景(Vision)营造了美好的审美期待,而莲花(Lotus)和红旗(Red Flag Car)则暗含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3.变译——迎合消费心理

为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许多汽车品牌在翻译时都另辟蹊径,选择创造性的翻译方法以迎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Accent(雅绅特),中英译名有很大的区别,但中译名暗含汽车犹如一位优雅的绅士,增进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Range Rover(揽胜),出自成语“寻幽揽胜”,意指寻找幽静的地方去饱览胜景,强调驾驶乐趣。吉奥(Gonow),充分发挥了译语优势,既展现了商品性能,又易于记忆和认同。

结语

商标是企业文化和产品形象的代表,商标翻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在目标市场的销售。由于将翻译研究的重点放在译文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功能翻译理论为汽车商标的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汽车商标的翻译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汽车商标的翻译必须以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中心,以彰显商品的特性、迎合消费心理为导向。为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翻译时须关注、考虑语言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差异,同时重视发挥译语优势,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以取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1]Nord.Christin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9 -11.

[3]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用[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贺川生.商标英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

[5]张向阳.文化语境与汽车商标翻译[J].邵阳学院学报,2005,(4):115 -117.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 Brand Names from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WEI Wei-hua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principle of automobile brand names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and proposes the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 brand names should be targeted at the fulfillment of translation purpose or function,which should help to advertize the brand and attract the consumers.Du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language and cultural gap,the advantage of target language and flexible translation strategy.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automobile brand names;translation strategy

H059

A

1001-7836(2012)10-0126-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10.052

2012-03-06

韦伟华(1980-),女,广西宾阳人,讲师,硕士,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译语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AIDMA 法则观照下广告译语的美学等效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