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克拉索夫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2012-04-13 19: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王 平

涅克拉索夫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王 平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164300)

涅克拉索夫是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他立足于批判现实、思考人性、关注命运,以音韵自然的民歌风味,刻画出真实、挣扎而浑浊欲清的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社会,开创了一代新诗风。特别是对女性形象的关注与塑造,使他的思想得到了深刻的艺术表现。

涅克拉索夫;诗歌;新诗风;女性形象

涅克拉索夫是俄罗斯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幼年的懵懂,初识文学的浅薄,成熟后的才华横溢与伟大,勾画出一幅凄美的人生三部曲。在人生和事业发展中,女性给了他无尽的力量和灵感,而他则给予了女性足够的尊敬和倾注。在诸多作品中,有忠于爱情理想、承受生活重担、遭受凌辱、饱受打击等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女性形象。每个形象既是一种个性的典型,又是各种典型的集合。通过对艰苦岁月现实社会背景的描绘,借助这些形象展现了俄罗斯妇女的高尚、英勇、爱情专一的本质特征和共性特点。

一、启蒙人生、沁染心扉的伟大母亲

诗人的人生和创作道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他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是在雅罗斯拉夫省的格列什涅沃村他父亲的庄园中度过的。但是,他的父亲是“打猎者和赌棍”,把家庭变成了“农奴情妇和饲犬人的收养所”,只有诗人的母亲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和温暖。诗人的母亲是一个有教养、天性温柔而又富于理想的女人,她把自己全部丰富的天赋才能都献给了孩子们[1]。诗人后来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怀念母亲,“我的可怜的母亲”、“受难者”、“亲爱的”等都是诗人诗篇里对自己母亲的称呼。在母亲的陪伴下,诗人度过了童年最美好的时光。“当周围暴虐在狂欢,犬舍里猎犬在嚎叫,暴风雪吹打着窗户的时候”,母亲绘声绘色地给他讲述迷人的俄罗斯童话和民间传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转述莎士比亚、但丁、普希金、莱蒙托夫的不朽诗篇。她那充满了高贵和柔情的故事,对农奴同情和关心的态度,减轻了周围生活给予孩子们的沉闷印象。后来,诗人在回忆母亲的长诗《母亲》中,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哦,我的母亲啊/是你鼓舞了我/是你拯救了我的灵魂……我在呼求你的爱怜/我向你唱忏悔的歌/好让你那温柔的两眼/用痛苦的热情洗净我所有的污点/好让你用坚强的意志增强你已注满我胸中的自由的、高傲的力量,并使它走上正确的道路[2]。

诗人父亲庄园附近有一条“被无数的脚燎磨平了的”道路,不远的山脚下纤夫们过着非人的生活。农奴的悲惨命运、纤夫们深沉的歌声和流刑犯的身影,让诗人幼小的心灵里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3]。在《片刻的骑士》一诗中和长诗《母亲》中,诗人只要谈到“母亲”,都善于赋予她广泛的社会含义。母亲的形象向来就在民族诗歌传统中与祖国的形象相联系,如诗歌《俄罗斯——母亲》,以及诗集《最后的歌》的最后一首诗《催眠曲》中,把母亲的形象和祖国融合在一起,以重笔浓彩,渲染了爱国主义的瑰丽的色调和感情。诗人在俄罗斯文学和口头语言中创造了祖国——母亲这种崇高的句子。

二、充满理想、天真烂漫的青春女性

《萨莎》(1855)是涅克拉索夫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首长诗,这是诗人在60年代前夜“寻找英雄人物”的开端。在这首长诗中,诗人提出了俄国50年代的两个中心问题:“多余人”的问题和来自青年贵族一代的先进人物转化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问题[4]。在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前夜农村的破败景象下,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少年时代的萨莎无疑是一缕阳光,温暖而舒畅,自由和宁静。

萨莎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草原的荒村里土生土长,像田野上的一朵鲜花。虽然家境贫困,父母却总是尽可能希望她度过自己寂静无邪的童年,从未想到,也根本无法想到通过教育来启迪这个小小头脑的智力。他们认为书本对孩子是禁锢,简直是活受罪,科学使乡下脑壳惊骇不宁。就这样,萨莎整天在草原上活泼地跑来跑去,乌黑而含笑的两眼燃烧着,像宝石那样晶莹,脸蛋儿红扑扑,又黝黑,又丰满,双眉是那样纤细,肩膀是那么溜圆!她奔跑着,在辽阔的田野上,呼吸是那样的自由和甜蜜。田野上繁花似锦,天空中太阳在蔚蓝的高空微笑。冬天的黄昏,萨莎爱听保姆的童话。而在早晨萨莎便坐上雪橇,满怀着幸福,从冰山上像箭似的向下飞去。

三、饱受凌辱、委屈挣扎的底层女性

长诗《严寒,通红的鼻子》描写农民朴洛克因长期过度的超体力劳动,患上急症而死,他的妻子达莉亚带着沉重的悲哀,在风雪肆虐的严寒冬季去采伐柴薪却在饥寒交迫中冻僵而死去。诗中“马”的这一形象是时刻与主人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以任劳任怨的家畜形象来衬托涅克拉索夫作品中俄罗斯女性的坚强和坚韧品格。“老马萨夫拉斯卡在严寒中失去了驾车的男主人,命运的鞭子却转到了勤劳的俄罗斯妇女身上。”[5]诗人深爱着他的妹妹,这种亲情对诗人写这首诗也许有一个潜在的影响,对诗人关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可能有所关联。诗中,女主人公达丽亚的形象正是诗人笔下迷人的妇女形象之一,是真正的斯拉夫女人的完美典型,是诗人眼中的一个美人,“她是世上的一朵奇葩,脸儿绯红,身儿周正,个儿高高……她浑身透露着能干,而且洋溢着内在的力量。”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妇女,在他丈夫死后,勇敢挑起了家庭重担,最后,为给孩子们取暖,孤身一人到森林里去砍柴,结果被“严寒大王”凄惨冻死在森林里。临死前,她深情地想着孩子们,想着农民的劳动,幻想着和自己死去的丈夫团聚。她“一门心思地想念着丈夫,呼唤他,和他谈天……”

诗人是第一个把俄国农民(农奴)特别是受压迫最深的农妇(女农奴)作为正面人物来歌颂的诗人,对他们倾注了热情、尊敬和无穷的信心。按照诗人自己的说法,他的缪斯就是那些亲爱的农民姐妹。他认为俄罗斯妇女的艰苦命运有三个阶段:同奴隶结婚,做奴隶儿子的母亲,至死也服从奴隶。诗人许多诗歌作品的主题,描写了俄罗斯妇女的悲苦命运。其中诗歌语言朴素、真实自然、优美动人,情节描写感人肺腑、基调沉郁,读之无不潸然泪下,无愧妇女命运的歌手的称号。诗人通过达丽亚勤劳、淳朴、坚韧、忠贞的形象,显示了劳动者精神世界的美。诗人塑造达丽亚这一形象的目的,就是要表现俄罗斯人民的优秀代表蕴藏着的旺盛体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借助达丽亚临死前的幻想,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忠贞无畏、英勇抗争的先进女性

诗人在《祖父》(1870)和《俄罗斯妇女》(1871—1872)这两部长诗中,讴歌了十二月党人的献身精神,更对十二月党人妻子的那种坚贞不屈、勇敢无畏、甘愿为革命事业作出自我牺牲的光辉品质和英雄性格进行了深情歌颂。

十二月党人革命发生的时代,农奴制度的残酷剥削,书刊审查的严厉,给人们造成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但正如黎明前的黑暗,预示光明即将到来。《俄罗斯妇女》正是对俄国社会生活的观察,展示了俄罗斯妇女的优美形象。这首诗由各自独立但思想内容又密切相关的两篇长诗组成,《特鲁别茨卡娅公爵夫人》和《沃尔孔斯卡娅公爵夫人》塑造了十二月党人的妻子特鲁别茨卡娅和沃尔孔斯卡娅光辉的形象,歌颂了纯洁爱情、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和坚贞不屈的精神[6]。在诗人眼中,这两个妻子是他内心鲜明的寄托,通过二人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辛辣地揭露了沙皇黑暗的残酷统治。在她们身上有无数俄罗斯先进女性光辉,她们执著于爱情、温柔善良、信念坚定、忠贞无畏,在各种重压和封建禁锢中,更加突出了她们鲜明的个性特征,含蓄不失勇敢、温柔不失坚强,她们是敢于向“沉重的令人讨厌的生活”挑战的巾帼英雄。

诗人是最能鸣“公民的怨”的“民间苦的歌者”,伟大的公民诗人。他以笔征伐,揭露统治者的贪婪和残暴,揭开血淋淋的俄国现实,真实地再现了俄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在诸多诗篇中,女性形象如霁后荷叶上晶莹剔透的水珠,立于荷间凝眸,洞穿世间沧桑,为我们描绘出那个时代的音容笑貌。同时,通过女性形象艺术地表现出诗人关于人性和命运的思索,对生存、生活、生命的感悟。

[1]魏荒弩.涅克拉索夫初探[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涅克拉索夫.诗选[M].魏荒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221.

[3]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17.

[4]张书立.外国文学评介丛书[G].沈阳:辽宁出版社,1983:330.

[5]宋淑凤.试析《严寒,通红的鼻子》中的自然形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1).

[6]孙忠霞.涅克拉索夫诗歌作品中的俄罗斯女性形象探析[J].作家,2008,(18).

I106.2

A

1001-7836(2012)05-0129-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5.052

2012-03-21

校级课题“涅克拉索夫创作诗学研究”(RWQ201140)

王平(1982-),女,黑龙江黑河人,助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