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G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2-04-13 19: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唐 友

基于3G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唐 友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哈尔滨150025)

3G时代的到来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在蓬勃发展的3G行业背后,3G人才缺口已成为困扰运营商、手机厂商的难题。为了解决问题,企业要与高校紧密结合,培养创新型3G人才,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案并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G市场

一、3G的概念及发展方向

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从全球3G市场发展来看,3G的核心推动力在中国。2007年,中国在10个城市中进行TD-SCDMA扩大网络规模技术试验使中国3G产业在以TD-SCDMA为主要力量的方向上快速起步和发展,3G的演进也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前提下,融合先进技术,继续向移动通信的前沿领域挺进。2007年,信息产业部在确定了三大3G标准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之后,又发布了涉及WCDMA、CDMA2000、TD-SCDMA三大3G技术的130项推荐性通信行业标准[1]。3G标准体系基本确立,这无疑对中国3G的商用和产业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3G发展相对先进国家比较晚,2009年我国才正式迈进3G时代。在经济危机市场低迷的状态下,我国3G的发展需要借助行业发展来拉动内需,同时刺激消费来实现经济结构转变,这对于3G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未来全球3G市场将向纵深发展,我国3G商用将在电信业务增长、移动宽带发展、TD完善、运营市场均衡和共建共享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到2009年底,以大规模用户放号为标志,中国通信业将全面进入3G时代,届时3G将全面开始商用。今年,3G用户发展将进入高峰期,预计5年内将有一半的移动用户成为3G用户。中国的3G蛋糕非常之大,发展前景广阔,中国3G的发展也将极大地推动全球3G的发展[2]。

二、3G市场的需求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随着3G网络的兴起,通信行业一时成为IT人才向往的乐土。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通信行业将迎来鼎盛时代。为使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高校应与通信企业公司合作,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企业公司是教育行业中的产品总代理,也是国内领先的高校综合实训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专注于通信行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在同行业中获得了技术优势和领先地位。

据深圳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毅介绍,3G网络是现代通信行业发展的重点,市场前景非常好,新兴的3G通讯行业的兴起,需要一大批懂得最新的通讯理论,掌握扎实的通信技术的人才。而目前市场上,适应这一需求的人才非常少。如果企业专门培训员工,财力和精力都投入过大。与学校联合共同培养,可以直接制造“对口”产品,使员工一到企业就“用得上”。而学校开设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体现了学校信息时代的敏锐性和前瞻性。对于提升学校的品位有较大的作用。学生投身于发展前景广阔的通信行业,对于职业发展也非常有利[3]。“这是一次基于双方需求的长期合作。”

目前,许多公司已经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共育人才等多方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为使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学生的培养更符合社会前沿需求,很多学校还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双方将在共建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电信员工培训、校园无线(WLAN)网络改造、校园移动网络建设、电信业务开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广泛合作,借助知名通信企业的优势,培养一流的通讯技术人才。

3G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国家投入1.5万亿发展3G产业,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份,我国电话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其中3G用户超过6 000万,预计今年底,3G手机用户将突破1亿,3G应用消费市场陡然扩大,引爆3G应用市场需求。但由于大学传统教育的滞后,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一所大学开设3G应用软件开发专业,而国内专业从事3G应用软件开发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据工信部统计,仅2010年,3G人才缺口就在100万以上,传统教育制度不完善导致人才的严重失衡,制约了3G产业的发展[4]。3G人才的缺乏和市场的需求,亟待整合国内资源,推出3G特色专业,构建技能与学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最具竞争力的3G高端应用软件开发人才。

三、企业与高校共同解决人才需求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落后,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去;三是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学生就业难危害巨大,它既阻碍了大学生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途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也给社会安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为了解决计算机和通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3G市场需求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其中有“面向3G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基于xFace技术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并在人才联盟在培养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人才方面出台了多项举措。

成都“面向3G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基于xFace技术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的启动”,不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新的支撑平台和技术开发工具,同时以xFace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技术的正式运营,也标志着成都建成了全国领先的、面向3G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将加速成都移动互联网产业化,助推其发展成为中国3G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产业的摇篮[5]。

1.搭建平台,优化创业环境

据介绍,该3G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期为基于xFace技术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免费向企业和个人提供从研发、测试到市场推广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平台一期已纳入大学生创业计划,不仅为创业学生提供xFace开发技能培训、xFace开发工具下载使用、测试等服务,还可打造专业的发布平台,供创业大学生发布应用[6]。培训3G技术大学生,吸引爱好3G开发者参与,孵化出互联网应用,这些服务对创业大学生全部免费。

今年5月,为了推进大学生创业,决定再打造大学生创业载体,并配置办公设施设备;建立大学生创业投资体系,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特点,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基金和担保资金;打造“三库一平台”培育体系;出台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制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专利申请补贴、项目申报、工商注册、人事服务绿色通道、大学生创业企业引进的人才落户、大学生廉租公寓等优惠政策。

2.创新模式,人才联盟多管齐下

“针对目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人才联盟创新性地实施BOT人才培养模式,即由公司来储备并管理人才,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并将他们提供给企业。如果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来成都投资,就有现成的熟手可用,便于节省招聘和培训的时间,从而实现生产上的无缝衔接。进入企业的人才如果获得认可,可以转换为企业员工,也可以在脱离企业后,回到人才联盟从事一些项目开发工作等。”实现了国内、国际的“人才并购”。

从多家品牌培训机构入驻与高校合作,到组织企业员工再培训,再到BOT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联盟不断创新,帮助企业优化人员配置,减少创业成本,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而筑好的“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栖息”。

被吸引的很多企业,主要从事提供软件与服务外包培训资源等业务。这样的市场潜力更大,而且高校多,本土人才储备丰富。“软件与服务外包是高产能、低消耗的环保产业,政府扶持力度非常大,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企业、高校合作展开,将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才。”

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思路

目前整个移动通信产业处于新的业务转型期,业务结构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手机增值业务如短信、彩铃等,由于用户普及率高、推广已久等原因增速已趋于平稳,而移动互联网、软件等业务的应用出现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同时,物联网、三网融合理念的推出也引起了新一轮的涵盖多行业的移动通信行业新业务的爆发。各运营商都将移动互联网业务作为其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建立了各种形式的3G业务应用平台,使多种应用内容都可通过一个平台在手机上得到实现。

与此同时,随着业务平台的不断创新,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与移动网的融合正在加快步伐,各种从互联网上移植过来的业务,如下载、邮箱、游戏、搜索、博客、即时通信、电子商务、拍卖和VOIP等,由于3G手机的普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和普及[7],一个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来临。

3G的出现意味着创新,这不仅仅体现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和演进,更体现在运营商运营模式的创新。运营商需要以深层次开放的心态,同业内所有参与业务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合作,在研发、应用、推广、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寻找到适合3G新业务的发展之路。因此,业务创新是发展3G的必由之路。

应用型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应开设特色3G课程,3G本科特色的体现是构建国际四大主流的android、iphone、Windows Mobile、symbian等3G开发平台[8],充分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数据参考,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就业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最具竞争力的3G专科课程。

1.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3G本科特色学习采取一人一机的教学模式,30人小班授课,以实战为主,理论为辅,按照4∶1的比例上机与理论教学,培养强化学生的项目实践开发能力,培养工程化、深技术化3G开发人才。3G学习只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该学习根据市场需求与合作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制定课程体系,保障学生学习的专业学有所用,并实现定向培养模式。同时,3G本科特色就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参与3G商业项目开发,入学就与学生签订共同开发商业项目协议,扶持优秀团队和个人创业,并且免费为学员组建项目开发团队,真正保障学员技术实力和创业激情。

2.完善的就业保障

3G本科特色学习以高质量就业为最终导向,是学校实现良好口碑最有价值的体现,培养计划—教学安排—课程设置—项目辅导—就业指导都是为了最终的就业服务,3G本科特色学习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采取小班授课,一人一机,所有学习过程实现全程监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具备3G本科特色就业入学资格的学生,入学就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学校直接推荐给用人单位。

3.双重认证

技能加学历认证,让社会、市场人才需求者更放心。

学历证书:毕业颁发报考院校学历证书。

毕业颁发国家认证:通过考试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证书。

五、结论

总之,高校与企业联合“唱戏”。通过深化“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入学就参与一系列的活动,以及“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校企合作方式,构建系统化、综合性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工作平台,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改善企业用人环境和推进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1]于大江.中国联通3G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陈立.电信重组和3G发牌后中国移动竞争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陈红,周春雨.浅谈国内电信运营商的3G营销渠道建设[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0).

[4]胡胜洋.3G时代的先进国家信息化运营——3G与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0).

[5]刘泽利.3G通信在中国的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0,(27).

[6]刘畅,郝向阳.浅析3G技术下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商贸,2009,(15).

[7]Niovi Kehayopulu;Michael Tsingelis;Intra-regular ordered semigroups in terms of fuzzy sets[J].Lobachevskii Journal of Mathematics,2009.

[8]Christoforos Ntantogian;Christos Xenakis;One-Pass EAP-AKA Authentication in 3G-WLAN Integrated Networks[J].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2008.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od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3GMarket Demand

TANG You
(Harbin Deqiang College of Commerce,Harbin 150025,China)

The arrival of the 3Gera will greatly change our life.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also give our life new experience.Behind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3Gindustry,3G talent gap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plagues operators and mobile phone manufacturers.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cooperate closely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3G talents.Therefore,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se different schemes combined with practice to improv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innovative talent;cultivation mode;3G market

G642.0

A

1001-7836(2012)05-0007-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5.003

2011-12-07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1251304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HGJXH B2110603)

唐友(197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从事3G与嵌入式、软件工程、软件架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