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新升本院校的科研现状

2012-04-13 19:48刘丽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刘丽萍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30)

如何改善新升本院校的科研现状

刘丽萍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30)

为了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新升本院校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是建设教学应用型本科大学的需要,是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的需要,是推进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此,要立足四个基点,切实提高科研质量;把握五个环节,切实提高科研成效。

改善;新升本院校;科研现状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科学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要求。1999年后,中国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高校。这类新升本院校普遍存在建校时间短、师资和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特点,而且这类高校普遍还带有浓厚的专科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面对越来越激烈的高校竞争以及为了适应党和国家对高校的基本要求,这类新升本院校步履维艰,笔者以如何改善这些院校的科研现状为切入点,浅谈三方面粗浅认识。

一、深化三个认识,切实提高科研能力

(一)提高科研能力,是建设教学应用型本科大学的需要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之一。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不仅对人类社会进步意义重大,而且对大学本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也至关重要。

例如,从高职高专新升本的院校往往从自身实际出发,发展目标定位为教学应用型本科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重视科研,而是“教学与科研并重”。这类新升本院校往往距离建设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标准,在科研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距。科研在学校的全局工作中仍然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不能忽视。

1.科研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型本科教育是介于研究生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之间的一种本科层次专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达到本科专业标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科研与教学互动是实现这一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水平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善于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科研有助于促进学科建设。学科是大学学术体系的架构,是大学学术资源的载体。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学建设,但教学建设和学科建设都必须以科研为依托。没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作依托,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就无法产生,学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学科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竞争。只有具有前沿性的科研项目、科研课题及产生的科研成果才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科的知名度。

3.科研有助于实现服务经济社会的使命。面对近年来最为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国上下已经充分认识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抵御经济风险、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的那样,“在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但更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这更带有根本性和长远意义,是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所在。”所以,提高自主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突破经济环境制约、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这些新升本院校履行光荣使命的关键所在。

4.科研有助于培育先进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土壤,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大学健康持久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养分。国内外任何一所高水平大学或者说名牌大学,都有特色鲜明的优秀校园文化,从而确保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各项建设相比,更具有基础性的价值和长远的意义。从高职高专新升本的院校正处于校园文化融合、重建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力弘扬独立与自由、创新与批判的学术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此引领带动先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逐步办成教学应用型大学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事业氛围。特别是从现状来看,加强科研、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迫切需要加强的环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1]这是把从高职高专新升本的院校打造成为精神家园、文化天堂的一种理想追求。

(二)提高科研能力,是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的需要

实施“高教强省”战略,就是要通过这项战略措施,开发人才资源,为增强全省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提供智力支撑,最终实现“经济强省”、“富民强省”和“文明强省”目标。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高校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到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五个一批”以及“五个服务计划”无不依托科研成果来作为支撑。因此,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及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了解掌握市场需求找准科研选题,通过“产学研用”结合争取更多科研资源,通过为政府和社会排忧解难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贡献率与社会影响力,努力成为地方创新体系的主力,不仅是提高自身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实现“高教强省”的需要。

(三)提高科研能力,是推进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1.科研催生新的生产力。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系统工程中,科研是这一伟大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应在加速发展现有生产力的同时加大科研创新的力度,提高民族的智力和能力,逐步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这是我们神圣的历史使命。

2.科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追求自身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的自然倾向,也是社会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科学研究始终是最进步、最革命、最深远的因素。科研极大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广阔的智力空间、自由的时间、民主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动力,这是人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3.科研帮助教师自我成长。教师的成长,首先是人的成长,即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生产、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世界和塑造自己的新形象,从而创造自己的新的存在状况和新的规定性。而科研是一种知识的创新,教师通过科研,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势,完成知识的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文化价值,创新自己和自己的世界。搞好科研,教师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并将这种有生命的东西传递给学生,这是有意义的人的生命成长。

4.科研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通过科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等高级思维形式,使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检索,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科研为学生提供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高层次思维技能,在有效获得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能力和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升,这是自然的人的生存能力的进化。

新升本院校要实现成功转型,就要进一步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明确科研工作在学校改革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科研齐头并进,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以科研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以科研树立学院形象,牢固树立“特色强校”的思想,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省、科研兴国的宏伟目标。

二、立足四个基点,切实提高科研质量

(一)以学科专业特色为基点进行科研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认为,大学应该有几个最有特色的方面,而不应该面面俱到[2]。如何加强科研能力,需要抓住学校本身最强的方面发展下去,集中力量发展几个最强的项目。新升本院校科研就是要以特色学科专业为基点,重点围绕并自觉着眼于特色学科建设的需要,服从学科发展目标,与学科方向保持一致开展各项研究。要紧密依靠学科集体力量,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借助学科平台搞科研,这样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科研特色。

(二)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点进行科研

作为一所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高校,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研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依托地方也是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黑龙江有的新升本院校就以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围绕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坚持现代经济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提供服务。

(三)以行业需求为基点进行科研

校企联合是高职高专院校多年坚持的办学特色之一。从高职高专新升本的院校科研应发挥优势,继续以行业为基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突破口,促进“产学研用”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通过建立和完善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的多种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参与科研项目,共建“产学研”联合体;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寻求政府支持、拓宽服务领域等途径,建立学校、政府、社会三者间良性互动的“产学研用”机制。

(四)以团队和个人科研状况为基点进行科研

新升本院校科研工作已初具规模,但特色不明显,缺少在全国和省里居于领先地位的成果。应以团队和个人科研为基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形成知识和专业结构、学历和年龄结构科学合理的科研队伍;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鼓励高层次人才围绕优势特色学科,组建课题攻关小组,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争取承接高级别、高水平的大项目,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三、把握五个环节,切实提高科研成效

要搞好科研,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丰富的专业知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一定的研究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一)项目申报环节

选题要恰当。申报课题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根据需要选题,并给该课题确定一个恰当的“题目”,题目命名是否恰当、抢眼,是入围的先决条件。选题既要有价值,又要符合自身科研的实际情况。有些教师不善于从教育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是随心所欲地寻找一个课题进行申报,根本没有进行细心的论证,缺少学习,缺乏积累,不是偏离教育课题的研究要求,就是模仿他人的研究课题。选题不恰当,是课题申报不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定位要准确。课题申报应该着重考虑学校的建议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课题指南”,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题目既不可过大也不能过窄,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高,要准确定位。

论证要新颖。项目论证要坚持全面性原则。项目论证好坏,是决定项目能否成功立项的重要条件,论证时要考虑周全,让评委清晰地知道这个课题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创新点是什么。项目论证还要坚持独特性原则,突出一个“新”字。观点要新,要让评审专家看过后有耳目一新之感,认为项目组的论证确实有闪光之处;材料要新,论证中参考和引用的观点、资料必须是最新的,最好在国际国内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这样的论证才能打动评审专家。

团队要优化。在申报课题时,必须合理组建科研团队,做好充分的准备,拥有大量的资料,才能取得良好的申报立项效果。课题研究团队结构是否合理,是课题完成的关键。

填表要规范。课题填报要做到“全”、“精”。所谓“全”,就是要求申报书中各部分都要规范填写,项目中所涉及的资料、参考文献等要列全;所谓“精”,就是填写过程中用词要简练、流畅,论证充分。

(二)项目研究环节

搜集资料。搜集资料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搜集资料方面应该注意:

(1)文献资料注明出处;(2)事实性材料要有时间、地点、背景;(3)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考证;(4)对代表性的事实性材料要有科学选择;(5)搜集资料的方法要科学:(6)对材料要进行综合分析。

整理资料。整理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整理资料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

分析资料。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揭示本质和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是一定的质和量的统一体。所以,对教育科研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既要从质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也要从量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

运用资料。教育科研同其他任何科研一样,都不能停留在经验事实和间接材料的搜集与获取上,而应该以此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综合、提炼概括、科学表述,以揭示出其蕴涵着的本质和规律。这是科研结题的重要基础,是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准备。

深化研究。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教学反思法等。要反复推敲、讨论、修改。

(三)成果发表环节

在研究计划中,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比较小的课题写成最终成果形式即可;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有阶段成果形式。最后,将阶段成果综合并发展成最终成果。或者将比较大的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分别有各子课题的成果形式和总课题的成果形式。

(四)项目结题环节

项目结题是整个科研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在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在这一环节主要注意回答好四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四是这项课题的评价性结论如何?包括课题研究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研究的路线是否正确有效;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数据是否翔实、准确,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是否正确;研究成果的总体水平及其影响等。

(五)成果转化环节

评价研科成果的成效和价值主要看其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般说来,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看其应用情况,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看其获奖情况。

科研工作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提高师资水平、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决定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和社会影响的大小。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科研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办学思路,实施“特色强校”、“科研兴校”的战略,为全面推进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而努力奋斗!

[1]王秀梅.诗经·小雅[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罗红,沈祥春.当前高校科研能力建设浅识[G]∥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2010.

G640

A

1001-7836(2012)05-0004-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5.002

2012-01-13

刘丽萍(1971-),女,黑龙江铁力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