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靖,丁述红
(1.四川省华蓥市天池畜牧站,四川 广安 638000;2.四川省华蓥市畜牧食品局,638600)
近年来,四川华蓥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大量涌现,各畜牧专业合作组织自组建运行以来,紧密联系企业和农户,有力推动了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产业发展。笔者通过调查,形成了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现状及发展思路的研究报告。
2010年以来,华蓥市新发展了6个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要求,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其中:生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个、肉兔专业合作组织1个、家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其他畜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个。发展会员398名,带动农户600余户,实现销售收入60余万元。以华蓥市富农生猪专业合作社、天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华蓥市东云养兔专业合作社为典型示范,按“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五统一”的运行机制,带动社员致富增收,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路子。
华蓥市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运作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完善。
2.1 合作社运转资金缺乏 由于资金欠缺,合作社建设的畜禽交易市场没完全形成,已有的销售市场也不够规范。关键是基础设施薄弱,与日益发展的交易量不相适应,束缚了合作社的发展。受资金的影响,服务体系也不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较为滞后,基层农民很难及时了解到新技术、新信息。
2.2 管理技术人员短缺 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合作社负责人自身文化素养不高,不及时学习新知识,带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缺乏企业经营理念。目前合作社还比较缺乏有经验的“农民专家”。
2.3 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一种互助组织,主要靠合作社的返利吸引社员参与。全市部分合作社的产品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定,但真正在组织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时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
2.4 内部运作欠规范 由于畜牧专业合作社处于初始阶段,许多农民认为合作社是某些领办组织或领导干部的事,对入股入社还不太重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高,许多合作社内部的民主管理只停留在形式上。农民的合作意识不强,许多农民只能共享利益,不能风险共担,未能真正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2.5 规模普遍偏小 据统计,全市已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10个,发展社员570人,入社农户559户,年营销额7215万元,实现利润1315万元,平均每个专业社才721万元,社员人均得利2.3万元。有许多合作社的交易量还不及一个运销大户。
3.1 落实目标任务
3.1.1 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量。要结合全市畜牧业发展情况,围绕产业重点,立足龙头牵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农村农业经济发展需要,规范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畜牧专业合作社。
3.1.2 提升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层次。采取有效措施,使全市畜牧合作组织提档升级,规模扩大,增强合作组织的吸纳、带动、辐射和抗御风险能力,延长产业链条。
3.1.3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典型。培养典型示范社,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用典型经验指导全面工作,以此推动整体规范发展,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明确发展重点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级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社。立足全市主导产业,建立和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走“果(林)、草、畜”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大力兴办以草食畜禽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同时结合区域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畜牧业生产格局,积极发展野鸡、香猪、肉鸽、鹌鹑、野猪等特色畜禽产品。
3.3 创新工作举措
3.3.1 广泛进行合作社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认识。要让各级政府,充分了解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价值理念及民主的管理方式。要加强对成功典型的宣传,使广大干部和农民认识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
3.3.2 规范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基于目前我国的农民现状和专业合作社的特点,迫切需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各级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原则组建,建立和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真正让农民社员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
3.3.3 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抵御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的能力还很弱,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干预专业合作社正常业务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及时制订必要的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方面给予一些支持,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