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勋
(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
蓝色经济区视角的日照城市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
王森勋
(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综合体现。蓝色经济区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摆在日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城市竞争力的内涵着手,分析了蓝色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日照城市发展的主要优势,并提出了推进港口经济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优化海洋产业集群,培育重大海洋项目;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海洋科技教育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海洋特色宜居城市等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
蓝色经济区;日照;城市竞争力;提升策略
城市竞争力理论起源于国家竞争力研究。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创立了国家竞争力模型,认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竞争力。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城市竞争力研究不断深入,其内涵也更加丰富和发展。一般认为,城市竞争力的主体是城市,城市竞争力是城市中各种要素合理有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对城市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优化,使其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①于涛方:《国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19期。
在构成要素上,城市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力量。②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第3期。经济实力竞争力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映一个城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经济实力竞争力不强,将严重制约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其二,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经济实力的主要表现。产业竞争力体现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产业生产力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可以产生强大的资源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其三,科技与教育实力。科技与教育实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本内核。它具有倍增效应,其发展壮大能够明显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扩张。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推进器,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提升。其四,开放竞争力。开放竞争力是一种软竞争力,指的是全方位的开放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对外开放,包括城市内部各要素、城市与区域内外联系的程度,主要表现在经济、人文、社会交流等各方面。其五,基础设施建设竞争力。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基础设施建设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为城市基础设施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维护城市正常运转的能力。
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走向海洋”已经成为经济实现新增长的动力源。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蓝色经济区建设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为日照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发展海洋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背景下,日照城市竞争力发展优势明显。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蓝色经济是直接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以及依托海洋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其外延涵盖海洋经济、临海经济、涉海经济和海外经济。①陈华、汪洋:《基于海洋产业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理论学习》2010年第2期。是对以往海洋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思想集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思维。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植发展海洋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和扩散,辐射带动内陆发展,是蓝色经济的具体内容和表现。2009年,日照市提出了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目标,狠抓整体规划和开发,在蓝色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日照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5亿元,进出口总值突破130亿美元,工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各项银行存款突破1000亿元。
(二)临港产业迅猛发展
在蓝色经济区发展定位中,日照市是两极之一的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规划提出要将日照建设成为“钢铁精品基地”,“现代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油气储运加工基地,海洋工程建筑基地,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海域生态环保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海洋文化和海上运动的产业基地,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区。经日照建市以来二十多年的强劲发展,2009年日照全市重点调度的38家临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0%、85%和85%,日照港口物流行业生产总值占到全市服务业生产总值20%左右。2010年,临港产业迅猛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发展到315家,其中过百亿元的两家;利税过千万元的达到3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应该说,临港产业已经成为日照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日照海洋产业布局已经十分显现,蓝色产业框架已初步形成。
(三)科技与教育不断振兴
海洋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科教兴海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战略。日照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发展大学经济,规划建设了大学科技园,出台了吸引高校、发展高等教育的各种优惠政策,目前已拥有入园学校8所,在校生6万余人。2011年在日照市级预算中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安排支出1960万元,比上年增长28.1%。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300万元,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资金200万元,科学技术奖励、专利申请及实施资助等310万元,农村星火科技培训、科普经费等150万元。
(四)对外开放上档升级
日照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岚山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获准设立,鲁南(日照)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建成启用,清大华创孵化器被批准为国家级孵化器,对外开放的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五年累计招引亿元以上的项目252个,到位资金10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在我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由3家增加到18家。接轨青岛全面深化,与半岛城市群、鲁南经济带和沿亚欧大陆桥地区的合作取得新成果。
(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蓝色经济区发展支撑保障能力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日照城市规划体系日臻完善,城市载体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生态宜居特色更加鲜明。五年累计完成市政建设投资199亿元,建成了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阳光海岸梦幻海滩、游泳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新增城市道路45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9.8平方公里。立足民生,重点改造提升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对市区内的香店河、沙墩河、张家河等其他4条河道进行彻底治理,建起供居民休闲的景观长廊;市直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帮扶,帮助社区进行文明建设,建造了一批现代化的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设备。如今,日照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1%,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6%,一个花园式、开放型、文明生态的滨海城市框架正在形成。
(一)继续推进港口经济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港口是日照的潜力和优势所在。应充分发挥港口作为日照核心战略资源的优势,围绕港口做规划,围绕港口做建设,以港口发展促进城市更快发展。②谢京辞:《蓝色经济区框架下山东半岛港口群的SWOT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3期。一方面,应加快港口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提升港口的建设规模和水平。巩固港口作为物流产业链条上的节点和桥梁作用,把日照港打造成国家重要的枢纽港。加快推进南北港区的主航道工程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工程建设,集装箱码头建设还有一些港口的集输运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扩大港口的吞吐能力。另一方面,应发挥港口的辐射和服务作用,促进港口和内陆腹地经济互动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港口基础设施、装卸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港口功能。以港口功能多元化带动腹地产业的多元化,使港口的发展与腹地经济发展真正形成一体,促进港口发展,实现港口和腹地经济的共同腾飞和有效互动。日照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应积极对接鲁南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的沿桥地区,促进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二)优化海洋产业集群,培育重大海洋项目
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为引领,以海洋企业为主体,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和附加值。升级改造传统海洋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筹集专项资金鼓励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和海洋科技开发。在海洋工业方面,加快高新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海洋特色主导的新型经济工业格局。在海洋新型工业化产业方面,积极推进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带动油汽储运加工业,扩大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生产,等等。①沈东珍、宋全峰、孙祝春:《新兴临港产业:引领蓝色经济的新增长极——从日照实践看“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第6期。在海洋装备制造业方面,继续落实大型船舶的制造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海洋工程项目;在海洋服务业方面,完善蓝色旅游业,促进旅游业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离岸业务,进行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等的大胆尝试。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合理规划,引导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要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夯实日照城市产业基础。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海洋科技教育创新
科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持。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调整海洋科技结构,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真正把基础科学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对于各职业院校来说,应积极建立主动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办学机制,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宽阔的就业渠道。同时,应瞄准经济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建设优势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与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产业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组建重点专业群进行重点打造,更好地为经济区建设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四)借力使力,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日照蓝色经济区发展,不是孤立的发展,而是要借助外力,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使城市更加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应加快引进资金,推进外贸进出口业发展。市政府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建立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机制,以各行业专家和专业人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全市招商项目发展,加大招商力度,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抓住机遇,有重点的寻求与强手对接。应依托蓝色旅游,促进日照旅游业发展。围绕临海优势,打蓝色休闲牌,推出海滨沙滩娱乐活动和海上休闲活动。整合各类资源,把海洋迷笛音乐节、国际帆船赛等旅游文化体育节会赛事纳入蓝色旅游体系。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海洋特色宜居城市
2009年日照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宜居”成为日照的城市品牌和形象。依托宜居城市品牌建设,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将日照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海洋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应系统地优化城市总体规划,立足长远,以发展的眼光,对已有的城市总体规划予以重新审视,使之更完善、更优化,更具可行性和前瞻性。继续推行“生态建市”的指导思想,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绿化质量标准,增加园林式公园等市民休闲散心场所。加强保护水源地、河道、滩涂等重要生态敏感区,正本清源,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品位与质量;加强山体、绿地、森林、岸线及海域等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着力塑造海滨生态宜居城市名片。另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社区医疗服务,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居民的补助标准,改善城乡的医疗条件;大力推行新能源,改善城市的能源结构,提高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不断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科学构筑城市和城镇发展框架,加强城市自身建设,改善城市交通,使城市空间拓展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O61.5
A
1003-4145[2012]04-0071-03
2011-11-05
王森勋,男,山东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教授。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