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女性知识分子情怀
——唐太宗贤妃徐惠诗文之分析

2012-04-13 16:47
关键词:太宗屈原

郭 海 文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唐代宫廷女性知识分子情怀
——唐太宗贤妃徐惠诗文之分析

郭 海 文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唐太宗贤妃徐惠,是一位在红尘落尽、繁华散去之后,身影还在卓然独立的女诗人,更是一位拥有知识分子情怀的知识女性。徐惠诗文知识分子情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直言进谏的品性; 纷吾既有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相对独立的情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士为知己者死的气节。

徐惠;诗文;知识分子

唐太宗贤妃徐惠,是一位在红尘落尽、繁华散去之后,身影还在卓然独立的女诗人,更是一位拥有知识分子情怀的知识女性。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从主题及写作方式两方面考察其诗歌的内涵,但这种研究不足以反映徐惠诗文的真实面貌。本文从徐惠的诗文入手,力图挖掘徐惠诗文背后深层含义,力图探求作为嫔妃的徐惠身上难得的知识分子情怀——直言进谏、感情独立、气节坚贞。

太宗贤妃徐惠,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徐孝徳,《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集十巻[1]1599。“惠之弟齐聃,齐聃子坚,皆以学闻,女弟为高宗婕妤,亦有文藻,世以拟汉班氏”[1]3473。唐书中有徐惠的父亲孝德让徐惠“试拟《楚辞》”[2]2167的记载,从而可看出,徐惠的成长离不开其父的影响,也可看出徐惠从小就已经接触屈原的思想并受其影响较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徐惠“生五月而能言,四岁诵《论语》、《毛诗》,八岁好属文”[2]2167。徐惠的聪明,“太宗闻之,纳为才人”。进入宫廷后,唐代的宫廷教育也对徐惠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后妃一向被奉为遵循妇礼、母仪天下的楷模,一般具备较高文化水准和良好的妇德修养,属于古代中世纪妇女中的高等文化层次[3]。宫廷中的后妃和宫女都有自己的一定职务和职责。而这种职责的完成就需要有相当的文化修养。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很重视对妃嫔的教育,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如掖庭局,“掌宫人簿账、女工。凡宫人名籍,司其除附;公桑养蚕,会其课业”。宫教博士二人,“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习艺馆,习艺馆中“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咏、飞白书、算、棋各一人”[1]1222。《旧唐书·后妃传》中列传的后妃有40人,其中有著述及文学等方面成就者就达6人[4]。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再加上先天的聪明智慧,进入后宫的徐惠,“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俄拜婕妤,再迁充容”[2]2169。

如果说文德皇后是靠品德赢得了太宗的尊重与敬慕外,那么徐惠就是靠才华、思想而赢得了太宗的欣赏与赞赏了,后者的身上更多地带有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痕迹。纵观徐惠的文学作品,我们可看出这种知识分子的痕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直言进谏、感情独立、气节坚贞。而这些与屈原又是何其相似,从而可看出徐惠在幼时受其父亲的启蒙教育的影响,受《楚辞》影响很大。

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直言进谏

徐惠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入宫以后,虽然位列妃嫔,但对国家大事也是十分关心,经常和唐太宗谈论国家大事,议论朝政,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唐太宗喜欢她知书善文,纵论古今的才华,把她看做长孙皇后一样的人物,对她的见解也颇多接受。“贞观末,(太宗)数调兵讨定四夷,稍稍治宫室,百姓劳怨”。徐惠以一个后宫弱女子,骨鲠上疏,“太宗善其言,优赐深厚”[2]2169。

这篇上疏全文计九百字,充分反映了她“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的进步思想,字里行间浸透了忧国忧民之情。且结构严谨,声情并茂,论据充实,真切感人。《旧唐书·徐惠传》和《全唐文》全文收录了徐惠的这篇疏文,《新唐书·徐惠传》和《资治通鉴》也都给这篇疏文一定的篇幅,可见这篇疏文深为旧史作者所重视。

徐惠的这篇疏文,充分发挥了骈体文长于辩论说理的特点,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论点鲜明,给日益骄满的唐太宗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贞观末年,朝廷诤谏乏人的沉闷政治空气注入了一股活力。其文笔和见识,实在不下于魏征给太宗写过的那篇《谏太宗十思疏》。

徐惠根本就不是仅仅靠“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5]在后宫受宠,而是想靠自己的学识、才能,像“来,我导夫先路”的屈原,在宫中担负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重任。

我们从徐惠《奉和御制小山赋》也可以看出这种直谏的精神。《全唐文》卷四记有太宗《小山赋》,卷九十五亦载徐惠(太宗徐贤妃一)《奉和御制小山赋》,“按合韵和通押的规则,其所押韵部大致相同。可见最初和赋或和韵,只是用其韵部但不必用其韵字,还不似后来严格的和次韵”[6]。这首赋虽然少不了颂圣之词,“唯圣皇之御宇,鉴败德于前规。裁广加以从狭,抑高心而就卑。惧逸情之有泰,欣静虑于无为”[7]979。但字里行间像是在说反话,又像委婉的规劝。马积高认为:“唐代有许多反映现实、揭露现实黑暗的抒情之作,特别是讽刺小赋之多超过前此任何一代,成为唐赋的一个突出特点。”[8]作者在最后,真诚地表达了对君王对国家的一片忠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祚绵长的殷切希望,“期保终于一国,奉天眷於千龄”[7]108。

徐惠尽管年纪轻轻又是一介女流,但文采风流比起很多当时的男诗人来都是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儒家人格要求士人集忠孝的品质于一身,方可为君子,同时士人又被赋予另一特殊的权力:“谏”或“诛”(义),即劝谏、批评甚至反抗君王[9]。徐惠认真履行了她作为“士”的职责。

二、纷吾既有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相对独立的情感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显现”[14]43。就像屈原在《离骚》中塑造的那个纯洁高尚佩戴鲜花香草的君子,徐惠在感情上也是相当独立的,她正是通过这独立的感情来显现“道”的庄严。徐惠现存的五首诗的主人公无疑都是“我”。“第一人称带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作为一种本色化的语言,尤其能够唤起人的本色体验,正所谓言为心声”[10]39。它体现了作为知识女性的徐惠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相对独立的情感。

(一)《拟小山篇》——童年勾勒的理想自我

徐惠在情感上的独立应该追溯到她的童年。相传徐惠八岁时作骚体诗——《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比遇,荃何为兮独往?虽然这首拟作跟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相比,篇幅要小得多,其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二者也有共同之处。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小山之徒闵伤屈原”[11]之作。而徐惠这首拟作,采用的是屈原笔下的意象——桂、荃;表达的是跟屈原相似的高尚的品格——刚直,展露了跟屈原相同的“专注自视、孤傲自足的神态”。透露出跟屈原一样的孤独寂寞且高洁独立自我感受。如果说,小山仅仅是对屈原的“闵伤”,而徐惠就是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了。正应了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所说,“其(《离骚》)衣被词人,非一代也”[12]。

早慧、“遍涉经史,手不释卷”的徐惠读罢《离骚》,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也在情理之中。就如同“香草始终与屈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当人们谈论《骚》的特征,或说某人的作品有‘骚’的遗意时,他们几乎总是首先想到兰、蕙、荪、芷等群芳构成的世界。在这个精神王国中,君子向草木学习,以清高自勉,从而表示自己与价值观念的对立”[13]71。那么,《拟小山篇》中的“荃”——应与《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一样,是作者自喻。在这里,成了与她命运相关的灵物。从中,我们仍能看出,而这种观念对徐惠一生的影响。

(二)《赋得北方有佳人》——人格独立的自画像

正因为徐惠有这样的童年积淀,成年的徐惠才画出独具魅力的人格独立的自画像。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古代作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照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徐惠这首诗以指定的“北方有佳人”为题,是据李延年的诗篇而来。李延年知音善舞,常为汉武帝作新歌变曲。一次他为汉武帝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徐惠作此诗,应该是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铺排成篇,类似拟作。这首诗固然有她着笔的模特,却又何尝不是自己的自画像呢?

全篇仍未脱六朝宫体浮艳诗风。如“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钟惺就曰:“眉间发尚雅,脸上生则落恶道矣!长孙后诗‘井上新桃榆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同一用桃柳,何等精艳!可见诗贵深细。”[14]97“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钟惺评价:“‘摇字’、‘转字’妙在有风度,‘宜字’、‘艳字’则有矜惜意矣。”[14]97虽然如此,我们也仍能从诗中感受到不同于宫体诗的地方来,即“独立”上。“由来称独立”脱胎于李延年的“绝世而独立”。徐惠在运用此话时,着眼点没有放在“绝世”二字上,而是把笔墨放在“独立”上。正因如此,全篇的境界大转。也就是说,诗歌全篇是围绕“独立”二字在做文章,正因为是围绕“独立”二字,所以,诗篇的下半部分可以说是她“独立”的宣言,即“孤芳自赏”的表现,体现的是“精神”的高洁。如果全篇换成“由来称绝世”也未尝不可,不是有“绝世佳人”一说吗?但是如果改成“绝世”,全篇境界全无,仅仅就是一个美人在表示自己的美姿、媚态而已。所以说,徐惠的才能远远地高于靠“姿色”“媚态”取悦于人的一般的嫔妃,她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宫廷知识女性。

(三)《进太宗》——天然的女儿性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有一部分是活泼泼的小女儿,她们是阳光下、田野上年轻、自由、鲜活、充满野味的精灵,正是她们,生动了古代的中国,生动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然而“我们民族在后来的生活中,并没有从这野性的风俗中汲取多少自由的精髓”[15]。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已看不出天然的女儿性,而是多了“妻性”及“奴性”。

徐惠的《妆殿答太宗》就是在那个年代难得的表现“女儿性”的作品,体现出作者难得的自尊与独立。《幼学琼林》:“徐贤妃却天子召,露沁新诗。”[16]61全诗如下:“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此诗《全唐诗》作《进太宗》。徐惠的诗清新活泼,她用了“千金一笑”的典故,戏谑地反问太宗:像我这样的大美人,你传召我一次,我能来吗?徐惠的问句,不但平息了君王的火气,也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体态婀娜、不胜罗绮的艳丽宫妃,在君王面不屈己、不媚人的独立形象。“后妃宫女拂逆君主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手段,出于自觉意识,多数因性气所致”[17]223。由此可见徐惠的机智和顽皮及活泼的女儿性,以及太宗与她之间,不仅是寻常的帝妃之爱,更有知己般的懂得与欣赏。在强调庄严又玄妙的“后妃之德”的后《诗经》时代,突然冒出这样的“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的充满灵性的诗句,难道不是徐惠的天性、才华使然?

(四)《秋风函谷应诏》——不让须眉的豪放之作

《秋风函谷应诏》被她的侄子徐坚收录在他编纂的《初学记》(卷七,地理下)里吟咏函谷关的几首诗词之中。徐惠是其中唯一的女作者。但她这首诗夹在众多男作者中,无论气势还是立意都苍劲壮阔,人们根本看不出此诗出自深宫一名小女子之手。

“秋风起函谷,朔气动山河。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贞观十五年(641年)三月初,唐太宗将幸洛阳,辛巳,行及温汤。冬,十月,壬辰,幸嵩阳,辛丑,还宫。壬申,车驾西归长安[18]。此次洛阳之行,有魏征及徐贤妃等人随行。徐贤妃写的这首诗,是到达函谷关时,应唐太宗之命而作。

应制诗,多为歌功颂德,因袭蹈旧之言。徐惠此首诗却能“自拔于陈言之外,别出机杼,而为耳目一新之词。虽是应制之作,却写得气势雄浑,意境壮阔,不似前诗‘柳发眉间’、‘桃生脸上’那样纤艳。但在泼墨写意中能做到工笔细描。”[19]诗人笔下,雄关金风,山河朔气,千岭劲松,古陵风雨,广隰愁云,重关落日,紫气飘忽,真人东来,无不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浑不似女子手笔。实属难能可贵的佳构。这首诗是用律诗的音律写成的,前三联均对仗。对仗工整,音律和美,结构紧凑,寓意深远。此诗首联以“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起句,即给人一种“天地间正邪的会战即将开始”的感觉。颔联的“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表达的诗意是邪的一方“杂雨”正在摧残正的一方“偃松”。“杂雨二字,不特用意新典,亦觉观物之细。”[14]97颈联的“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表达了作者此时担忧的心情。“重关落日,真有惨在。此诗中真境也。写出亦可悲。”[20]尾联“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笔锋一转,高兴地说当年的真人又回来了。言外之意,对圣王充满了信心,也就是认为圣王一定能处理掉这些邪恶的旧势力。

正当初唐的诗坛充满着齐梁柔靡之风的时候,在徐惠的诗歌里出现了“冷的色调”。这不仅是徐惠的才情使然,更是她的“独立”的个性及思想占了上风,这一点,只能让齐梁诗人望其项背。

(五)《长门怨》——既怨且怒的决绝

有学者认为:“宫怨总是出现在富有宫廷色彩的地方,那是一个富丽堂皇而深邃寂寞的世界,一座养尊处优的监狱,一种几乎失去了时间向度的空间。翻一下《玉台新咏》,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题为《长门怨》的诗无不一再地描摹深宫的环境和景色,敷衍《长门赋》中的几个重点。”[13]178徐惠的《长门怨》则不然,它主要突出的人物的心理描写。一般的《长门怨》都写到失宠的佳人并未死心,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但是徐惠并不然。她的诗既“怨”也“怒”。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思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一怨:“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是用汉武帝弃陈皇后的典故。想当初用金屋藏着的阿娇,也难逃被弃的命运。更不要说其他嫔妃了。

二怨:“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此句用汉成帝宠赵飞燕弃班婕妤的典故。有学者在讨论汉成帝的班婕妤时说:“一般来说,得宠的女人的后一步是想方设法固宠,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班婕妤则不然,时时以传统道德行为来左右夫妻关系。”[17]150徐惠也是如此,她总是以“极谏”自居,总是以“独立”标榜,她只需要一段可以互相酬唱应和的平等的爱情来释放她的丰盈和美丽。然而,在“六宫粉黛”“三千宠爱”里,徐惠不可避免地有其他宫廷女子的愁怨。强调“守分”是为了突出自己和班婕妤一样,从小受的是儒家礼教和宫廷礼制的教导,是读书人。所以她也有着班婕妤对着团扇发出的“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21]的怨叹。

一怒:“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徐惠尽管也懂得歌舞管弦,但她毕竟在皇帝那里的印象是以诗文见长的,当皇帝取歌舞之乐的时候,她的风头就可能被其他女子所掠,所以她会有“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的怒气。强调“诗书贱”,也就一再表明自己的身份,是个有知识、有头脑的宫廷女诗人,并不仅仅是以色悦人的宫廷嫔妃。

二怒:“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宫廷里的竞争无疑是惨烈的,这就要求每一名有机会接触皇帝的女子竭尽全力,以自身的色相和才艺,用“荐”等方式取悦皇帝,徐惠自然不能置身于这种游戏之外,何况她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只是到徐惠写这首《长门怨》的时候,她已开始厌倦这种游戏了。在这里,诗人无用“皇恩”都用了“颓恩”,可见诗人之勇气与胆略。“覆水难重荐”,诗写得斩钉截铁。这种“决绝”的态度在《长门怨》一类的诗中很少见,一个“决绝”的嫔妃在宫廷中也很少见。所以,向来令人忧伤、悲痛的《长门怨》在她的笔下,也不尽是“眼泪”,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尊严。

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士为知己者死的气节

徐惠在宫中只待了十年,在没有子女的情况下,却由正五品的才人,晋升到正二品的从容;而比她早进宫的武则天,一直到唐太宗去世,都只是一个才人,没有得到任何升迁,可见唐太宗对徐惠,应是十分宠爱的吧。

在这种情况下,做为旷世才女的徐惠,她怎能不知太宗,不懂太宗呢?因为,像她这样的知识女性,平日追求的其实不是平常夫妻那样的厮守,而是灵魂的相契相知。她把太宗当做爱人,更当做知己。所以,“及太宗崩,追思顾遇之恩,哀慕愈甚,发疾不自医。病甚,谓所亲曰:‘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因为七言诗及连珠以见其志。永徽元年(650)年卒,时年二十四,诏赠贤妃,陪葬於昭陵之石室。”[2]2169徐惠所写七言诗,我们没有见到,但从她自身的表现,我们似乎看到了“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屈原的身影。如果徐惠也像武则天那样,也不是没有机会。从唐高宗李治娶了她的妹妹来看,要说吸引力恐怕决不比武则天小。她也可以选择另一条人生之路,像其他嫔妃那样,衣食无忧、平平淡淡度过后半生。而自美与自重的徐惠必然有着孤傲不群却又落居边缘的悲壮心境。对于徐惠的死,与其说是殉情,不如说是殉节。这让她和屈原自沉汨罗江一样“摆脱了臣妾意识,保全了自己不可凌辱的人格尊严”[10]127。

透过徐惠的诗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形象立体、个性鲜明的后宫知识女性:她既独立自尊,又多愁善感,既有后宫聪慧多情女子的娇媚可人,更有古代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理想和士为知己者死的品格。难怪后人如此评价:“曹大家续完汉帙,徐惠妃援笔成文,此女之才者。”[16]58“惠者,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柔质受谏曰惠”[22]。徐惠称惠当之无愧。

[1]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曹大伟.中国古代女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45.

[4]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7.

[5]繆文远.战国策新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8:519.

[6]杜松柏.律赋试士与限韵进程的发展[J].时代文学,2008(1).

[7]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马积高.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53.

[9]曹晋.屈原与司马迁的人格悲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6.

[10]彭红卫.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刘向辑.楚辞[M]//武平.楚辞文献集成.扬州:广陵书社,2008.

[12]刘勰.文心雕龙·辨骚[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247.

[13]康正果.风骚与艳情[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93.

[14]钟惺.名媛诗归:卷九[M].四库全书集部:339.

[15]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16]程登吉.幼学琼林[M].济南:齐鲁书社,1998.

[17]赵剑敏.细说后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44.

[18]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76:6165-6175.

[19]苏者聪.闺帏的探视——唐代女诗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64.

[20]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97.

[2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6-117.

[22]吴以宁,顾吉辰.中国后妃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90.

[责任编辑孙景峰]

TheTangDynastyPalaceFemaleIntellectualFeelings——Analysis of Tang Taizong Imperial Concubine

GUO Hai-we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Tang Taizong imperial concubine Xu Hui is an outstanding independent female poet,even an female intellectual.Her poems mainly shown in three aspects:First,she can speak out against wrongs;Second,she hav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emotions;Third,she have the moral integrity of death for her friends.

Xu Hui;poems;intellectual

K242

A

1000-2359(2012)04-0147-05

郭海文(1966-),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研究。

2012-03-01

猜你喜欢
太宗屈原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读屈原〈天问〉之一》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肱骨良臣魏玄成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诗·天问
太宗纳谏
屈原送米
敢于说真话的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