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建
(湖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湖南 长沙 41000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党性”,灵魂是“真实”,它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与时俱进的广播电视节目怎样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摆在广播电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世界各国对广播电视的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这基于一种法理上的认识,就是广播电视频道资源是公共资源,获得这种资源使用权的机构有责任履行义务。而这个义务就是弘扬主流价值观,保护本土文化传统。在中国,就是要让广播电视频道频率这种公共资源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广播电视节目的公益价值。
“价值观”,这是一个普世的哲学命题。一个频道、一个栏目,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节目制播标准。而这些标准都是受个人价值观这个元素深深影响的。所以,个人价值观对于媒体的主导思想、经管理念、节目制播标准等是否能坚持社会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节目不可能在一种没有边界的情况下进行随意创作,不能为无止境追求收视率而放弃基本的道德规范,不能为商业利益而无视现代文明的伦理底线。因为这些对于国家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与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新闻媒体所有个人价值观无疑都应统率和服从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优秀节目不仅是支撑广播电视业的重要支柱,而且也应当成为传播与弘扬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前段时间,湖南卫视收视率下滑,报纸、网上的各种猜测和议论都有,不管别人在说什么,湖南广播电视台和湖南卫视自己正在深层剖析原因,积极探寻路径。进入2012年7月,经转型创新,湖南卫视《向上吧,少年》、《完美释放》、《我们约会吧 +》、《新闻大求真》4档新节目播出获得良好的收视,得到监管部门的肯定、观众的好评、网络的热议和文化传媒界的探讨。转型的初试成功虽然有舞美、编排、播出、主持人等各方面改变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节目青春励志、导向向上,在兼顾娱乐的基础上品质得以提升,社会核心价值观得以体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蕴含的力量。
真实性是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马克思认为,新闻报道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是单纯强调新闻的本质真实,新闻的总体立场以及新闻事实的内在规律更值得注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就是“真实”,是真正要求报道做到实事求是。它的真实性包含三个对立统一:一是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对立和统一(也就是取与舍的把握);二是新闻时效性与真实性的对立和统一(也就是快与慢的把握);三是报道角度与真实性的对立和统一(也就是曲与直的把握)。为什么要把握真实性的对立统一?把握好了是不是就不真实了?以山西黑砖窑事件和引发全国人民口诛笔伐的“小悦悦”事件为例,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发出去以后,却给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输送了“弹药”。
因而,新闻讲出来的一定要是真实的,但真实的不一定非要讲。怎么讲?要力求“讲成就而不引起怀疑;讲缺点而不引起泄气;讲发展而不引起攀比;讲调控而不引起忧虑;讲先进而不引起反感;讲问题而不引起恐惧”。要用“补偏救弊、扶正祛邪”的视角来看待成绩与问题,和风细雨是说,大气磅礴也是说,把真话用适当方式说出来是说的艺术,更能让人信服和接受,引导社会健康、和谐、向上。不注意实事求是,不把握好全面、整体的真实性,这样做只会堵人民群众的心,泄人民群众的劲,煽动人民群众的怨愤,把人民群众带向危险的边缘,最终受害的还是人民。
如此说来,有的同志就要质疑:是不是负面的东西就不能报道或者只能轻描淡写地讲讲呢?答案是否定的。媒体应该全面、准确地对负面新闻进行报道,对起因、经过、结果及涉及的背景、各方态度等有关内容进行剖析,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媒体能否客观公正地报道、及时全面地分析、冷静负责地引导,体现了媒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体现了媒体工作者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媒体能否扮演好“船头瞭望者”和“理性把关人”角色的重要标尺。例如湖南公共频道《帮助直通车》中的“记者在调查”根据举报用镜头客观揭露了长沙开福区伍新工商所年检时强迫收取会费、不开收据并威胁企业主的事实,由此深入调查追踪,层层推进,追查收取费用的协会和该工商所之间的关系,也初步揭露了该协会只收钱不干事的真相。这样的报道关注了个体企业的合法权益,镜头真实震撼、证据确凿,这就是有力的舆论监督。
新闻题材有很多,什么样的新闻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取与舍的标准又是什么?总的来说,应该符合“四个有利于”:“一切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广播电视节目是否为人民服务,是否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是看它的客观导向。媒体播出的所有节目,都要以群众愿不愿意看,看了能不能信服地坚定地跟党走为标准。
正如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必然具有一般人所缺乏的品位一样,一个得到广大受众喜爱的广播电视媒体,必然会有着“成色”十足的品位。很难想象一个品位很低的人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广播电视媒体若要得到更多受众的喜爱,就必须努力打造自身的内涵,迅速提升自我的品位。
例如个别女主持仿效少数低品位的三流明星,不断展示自身性感部位,国际频道《华人视线》“为‘欧洲杯’宽衣解带的嫩模们”语出“我等浑圆豪乳自当解放”,这些都是思想品位低俗的表现。还有些栏目,过细展示犯罪过程和犯罪手段,这也是一种通过血腥、暴力满足低级趣味来赚取收视率的低品位。如湖南金鹰纪实频道《丁点真相》播出的“谁动了我的一百万”,讲述警方破获一起利用高科技手段复制受害人银行卡盗刷95万的案件。节目中详细介绍犯罪嫌疑人如何利用购买的磁卡读写器采集受害人银行卡信息进而克隆该卡,节目还使用情景再现的手法表现整个作案过程。如此详尽介绍作案手法并情景再现此过程,对不良分子有示范作用,负面影响较大。
广播电视是一种完全的普及媒体,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思想、文化、专业素质,也就是“品位”,对电视节目传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社会人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要有正确的新闻观。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倡导文化的多元化,讲究娱乐的视觉冲击,同样必须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内容导向健康向上。2.要培育良好的职业观。近年来,媒体从业人员不仅流动性大,且职业培训大多以技术为重,导致部分年轻记者“狗仔化”,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媒体从业人员应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不跟风炒作,不捕风捉影,严守职业道德。3.要打造坚定的世界观。媒体要有坚定的世界观,用正确的立场、观点予以判断、表达。如果传统媒体的娱乐节目和报道丧失信息“过滤器”功能,沦为纷乱繁杂的网贴、微博的“复印件”,将危及媒体整体的文化品位。
娱乐节目、文艺节目同样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把握导向和原则上就会自觉坚持团结稳定鼓劲、阳光健康向上。
凭借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而成为公众话题人物的马诺的名言“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而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当年引发了全国性声讨,因为她的这句话是在挑战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重德轻利的传统价值观。而在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中出现的嘉宾潘杰,在舞台上公然声称“蔑视所有女性的思想”,“女人的智商很浅薄”,口出狂言伤害所有女性的自尊,挑畔社会对女性尊重的基本价值观,立刻遭来现场所有女嘉宾的谴责。这样最大限度积聚人气的人,就是所谓“话题人物”。
为了让节目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娱乐节目选择一定的话题人物作为卖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娱乐节目选择话题人物一定要慎重,因为话题人物在吸收人气的同时,也存在隐患。他们往往挑战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展现的是丑陋的一面,以引人鄙视为手段,满足人们的“审丑”心理。作为公开播出平台,这样的“丑”实在不该宣扬播出。话题人物也往往让现场难以控制,因为节目主持人本想就话题人物营造一个热烈讨论的氛围,但最后却难以把握对话题方向的引导,给节目带来一定的现场驾驭风险。而且话题人物往往反过来利用节目。从马诺开始,后来许多人都意识到制造话题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于是陆续出现了一些靠装疯卖傻满足人们审丑心理的“话题人物”。这种“反利用”,最终伤害的是观众和社会的道德秩序。
公益慈善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它体现了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有意识地帮助和关怀。在我国,目前人们的公益慈善意识还比较淡薄,公益慈善活动参与度低。广播电视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愉悦观众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职责和使命,其中传播公益慈善精神就是广播电视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受观众追捧的电视娱乐节目曾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节目多、精品少、利益多、责任少。但近年来,全国广播电视娱乐节目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慈善理念,积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弱的优良传统美德,强化人们的慈善意识。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梦想合唱团》在最后一期的“梦想盛典”上,爱心企业捐赠了1320万元用于在全国贫困山区修建便民桥。又如浙江卫视配合《中国梦想秀》设立了“圆梦基金”和“圆梦·助力热线”,接受爱心企业家和各界群众的慈善报名,为追梦人和帮助人双方牵线搭桥;还专门抽调20多人成立“圆梦办公室”,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寻求社会公益支持。江西卫视则利用历年红歌赛累积的人气和歌手,投入《红星闪闪》的演出,以一组精彩的节目为当期资助对象“兑换”爱心善款。娱乐节目为公益慈善事业尽一份力量之事例不胜枚举。
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融入公益精神更是走在前列,取得了成效。2007年,《勇往直前》在国内娱乐节目中开创了娱乐与公益联姻的先河。近年来湖南卫视转型升级,设立了中国电视媒体领域里的第一支公益慈善基金——芒果V基金。2011年,《帮助微力量》作为中国第一档民生公益慈善微帮助节目,实现普通观众的慈善心愿,两季16期节目,“芒果V基金”共募集善款超过300万,帮助了全国15个省(市区)共1100多名受益人,参加“芒果V基金”爱心捐赠的社会公众达到30万人次。《变形计》在深入关注社会教育话题的同时,利用微博共同发起一场又一场救助活动,捐助互换贫困儿童治病,扶助一贫如洗的家庭。《天声一对》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赛歌形式为依托,以募捐“校车”为主题,利用短信微博捐款等“微力量”与现场募捐相结合的方式,将粉丝对偶像的支持转化成一笔笔爱心捐款投入公益事业。
上述事例表明,一场注入爱心并精心编排的综艺节目可以将自身的影响力转化为巨大的公益力量,从而形成公益效果的最大化。这样一种寓教于乐的节目模式,将公益元素注入到娱乐节目之中,不仅给节目注入了活力,还彰显了电视娱乐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公益形象,也有力地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美誉度和影响力。娱乐节目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虽然公益慈善与娱乐方式本身并不矛盾,但公益慈善不应沦为娱乐的附庸,否则便是本末倒置,应该用娱乐的影响力真诚地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在受众中倡导、弘扬、植入慈善理念,汇集涓涓细流,使得广大普通观众积极加入到公益慈善的行列中来,这比电视台直接捐助做慈善来得更有力量。在开心放松之时,宣传、鼓励友爱与互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自尽一份力量,这才是娱乐与公益结合之根本。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以,我们必须认知一条准则:“执政之基在基层,人民群众在基层。基层是实践的主战场,基层是新闻的原产地。”媒体是为人民服务的,归根到底,是要站在人民的视角上,把服务观牢牢扎根在每个媒体人心中。当前,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此三要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湖南经视在《经视新闻》中以“走进群众心坎里”为总标题,采用原生态的纪实手法,从2012年4月20日起,历时3个多月,抓拍大量的细节镜头,充分展示了全省各市(州)委书记、市(州)长在基层一心为民的形象,充分体现了“领导就是服务”,是对“服务型政府”的生动诠释。
2012年5月温家宝同志来湘考察是湖南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湖南省主流媒体尤其是湖南卫视对此高度重视,报道充分,播发了“温家宝在我省武陵山区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等重要新闻,记录了温总理深入农村、农户、学校、企业调研的情况,重点传达了温总理对武陵山特困地区连片扶贫攻坚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等重要指示精神,主题重大,细节感人,视听语言丰富,充分体现了温总理亲民、务实、高效的作风。
只有“心中有群众,笔端含深情”,怀着对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新闻工作者才能真正走近群众,与人民心贴心。株洲广播电视台欧东阳、尹正艳两位记者不辞辛苦地深夜走基层采访环卫工人,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救人的优秀事迹,引发中央、省直各级媒体对他们的集中宣传。
进入2012年主汛期以来,遭遇暴雨袭击和防汛抗灾成为百姓生活中极为关心的大事。益阳、衡阳、怀化等市新闻综合频道推出各种“抗击暴雨”、“抗灾自救”专栏和系列新闻报道,反应迅速,全方位、高密度地展开了对雨情、灾情的报道,及时传递了各级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多角度反映了社会各界对遭受大暴雨的受灾群众的关心和帮助。岳阳新闻频道“再访临湘观山村——大山深处焕新颜:创建‘秀美村庄’”的报道,记录了记者对临湘詹桥特大山洪泥石流重灾区灾后重建一年来巨大变化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报道关注基层,注重大局,起到了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作用,彰显出主流媒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舆论引导力。
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播出特别报道“消失的村小”,反映了当下基层需求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深切矛盾,对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湖南广播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医改在湖南”,展示了湖南医改的成就及亮点,体现出党和政府对这项民生工程的重视和关怀,对如何持续做好医改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金鹰955广播《对话955》特别节目对公安部推出17项严管驾驶人的新规进行探讨,及时向市民传递了讯息,帮助市民正确理解驾考变化趋势及政府相关部门严防“马路杀手”的良苦用心。这些报道选题都紧扣社会热点,贴近民生,调查深入透彻,叙事论理深刻,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思考观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有利于营造安全、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近来,各主流媒体注重加强对弘扬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2012全国百城百台爱心送考”活动在长沙启动,由湖南广播交通频道首创的爱心送考至今已连续举办12年,其规模不断扩大,形式、内涵不断创新,从爱心送考延展为“迎考、送考、助学”组合发力的“爱心三部曲”。这一活动弘扬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创新了学雷锋的活动思路,有声势,有影响。湖南经视《经视播报》、金鹰955广播《编辑讲述》和湖南教育电视台《纵览天下》讲述了“最美司机”吴斌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从普通人物的感人事迹入手,从他们的英雄举动中发掘出人性的闪光点,为观众全面展现平民英雄的壮举,从而引发人们思考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美丽,令人动容,发人深省。
新闻报道与写作有四种境界: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深出的报道语言艰涩,除了个人理解和表达能力不够外,也有态度和视角的问题。其实,很多事实和道理,只要记者心中装着读者和观众,用心体会琢磨,融会贯通,完全可以用通俗易懂和丰富多彩的语体表现出来。不管深出还是浅出,浅尝辄止的采访都写不出好报道。编辑记者不能习惯于写论文、公文、八股文,一定要学会文艺语体。同样一句话,语言效果有天壤之别。为什么不能让报道给大多数人一看就懂、读得畅快?报道语言文字一定要丰富多彩,这样的报道才能让人民喜闻乐见。在这些方面,一些传统的党报都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有的甚至在头版头条以小见大,将大问题和大政策融汇于普通人的生活中,深入却浅出,写到了人们的心坎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很值得广播电视记者学习。
现在许多媒体的“走转改”报道都是关注省里、市里、县里的大事、大项目,关注热点话题。这当然应该报道,不过不要一窝风。社会上真善美的东西有很多,老百姓的诉求点也很多,媒体更应该把笔端伸入泥土深处,将镜头聚焦普通百姓,用浓墨重彩抒写城市和乡村的巨变。例如怎样解决农民“三个月种田,九个月赌钱”的问题,有的地方、有些家庭还是做得很好的,可是这方面的报道很少。关于投资新闻,记者乐于报道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殊不知乡村办的小项目有利于维稳,有利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解决土地抛荒问题,解决农民增加收入问题,解决传统节日交通部门不堪重负问题,解决城乡偷盗问题,解决农民工夫妻性饥渴带来的系列问题。媒体如果能够引导农村小项目遍地开花,就是一件积大德、稳大局的大好事。再如从平凡的人和事中看出伟大,从负面的问题中找出正面的意义。有些人总爱把社会秩序看得一团糟,却不能够在平凡的人和事中看出伟大。湖南公共频道每晚18:30至19:00播出的“市井发现”栏目已播出200多期,将新闻做到老百姓身上,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发现、用镜头去正面记录老百姓的可爱之处,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节目开播以来,收视率稳步上升。这也再次证明,和老百姓心连心的节目,展现社会真善美的节目,内容、形式与广大受众品位相切合的节目,是大有市场的。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节目,什么样的中国电视文艺形态才是好的?这是专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密切相关。真实表现中国人生活状态、情感梦想、终极关怀,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自己独特之处的电视节目,就是最广大的中国人需要的好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编导要及时有效地反映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创造性体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才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才能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包容性、感召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
总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认可不认可是检验广播电视节目是否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终标准,也是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