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淼
(辛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河北 辛集 052360)
校联社联合农机人员培训应该专门面向农村,在立足于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现代化服务。通过培训来实现农机人员素质的提升是当今农村实现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
(1)数量不足。在这里,可以将农机人员定义为能够熟练地进行动力机械的有效操作的农业工作人员。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各种各样惠农政策,其中一项就是针对已经购买了农业机具的农民发放一定比例的经济补贴,使得农民购买以及使用机具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可以知道,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人员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就目前已有的农机人员数量而言,还不能够充分满足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要求。
(2)技术水平低下。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一般来说都是在八年左右,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农机人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其学习机具操作的主要方式就是师傅带徒弟,这样很容易造成技术使用漏洞以及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出现。显而易见,大多数农机人员的理论知识比较缺乏,专业技能的掌握不全面,所以,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会频繁发生各种农机事故。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农机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农机专业,专门的农机院校之所以没有设置该类专业主要是因为生源太少。造成生源少的根本原因就是培训费用过高的缘故,已经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使得其宁愿自学也不愿意去掏钱参加培训。
(1)将新型机具有效推广与农机人员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农机具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型号也颇丰。若是要在某一地区进行现代化新型农机具的有效推广应用时,应该将农机合作社以及管理站与相应的培训学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施推广,同时,开展有效的农机人员培训工作,使得合作社、学校以及农机人员各方都实现了获利。
(2)结合农业时事进行农机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在有效结合农业时事的同时进行农机人员培训对土地所有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样做能够使其在接受培训的同时兼顾了生产与农时,对于相关的农机人员培训学校来说,节约了租用土地和教室的相应费用,同时,还能够因地制宜的对学员进行因材施教;对于相应的农业管理站来说,其在实施了农业机具试验的同时向农机人员展示了具体的新型机具功效及其使用方法,在培训农机人员的同时完成了产品的宣传;针对农机人员学员来说,让其在现实的情境中完成了对农业机具操作的有效学习,是刻板培训转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印象深刻、利于掌握的实践学习过程。(3)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可以运用相应的教学组织法。针对校站社联合的农机人员培训模式来说,在实际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教学指导者可以有效地运用任务驱动组织教学法来进行农机人员的组织培训。具体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务教学法主要是将一个具体的任务作为相应的线索,通过该条线索可以把所有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然后,学员可以在教学指导者的有效带领下来进行学习,最终实现任务的优化完成。并且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在实际的农机人员培训过程中,任务驱动组织教学法的推广使用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帮助参与到培训过程中的相应农机人员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与交流探讨,实现技能的真正掌握。
(4)采用合作学习来有效开展农机人员培训。在实际农机手培训过程中,可以进行学员分组,明确其各自责任分工,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各学员之间的技能交流学习。具体来说,教育指导者将接受培训的学员组织起来,依照相应的合作程序,本着共同进步的相关理念,合理地进行学员分工,帮助学习。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农机具都是有着很大的重量,其所占的空间位置也比较大,在进行机具搬运的时候仅靠一人之力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农机人员培训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相应的有效途径进行农机人员的培训,能够为整个农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后盾。
[1]张晓辉.关于农机手培训所用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1,(2).
[2]高玲,夏然雨.强化农机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