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翠兰
(江苏省如皋市桃园初级中学 江苏 如皋 226557)
课程改革以来,教学目标的设置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显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重视,最主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类的隐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初中化学教学在教给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化学基本技能、掌握化学研究方法的同时,还肩负着发展学科兴趣、实事求是、培养意志力、树立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的志向等重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说:“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我在化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潜在的兴趣材料,通过实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或顺口溜等展示化学知识的魅力,既减少了机械学习的环节,又让学习过程变得有意义有趣味,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透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在绪言的教学中,我增设了“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和“密信显字”等几个趣味实验,特别是“密信显字”实验,当我将“水”喷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时,“世界真奇妙,等你来探奥”几个红字立刻在白纸上显现出来。这些实验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化学世界真奇妙”的感叹从学生心底油然而升,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其中奥秘的热情。
我还常常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医院等地调查,搜集与化学有关的素材,“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进社会”。如我班社会调查小组就曾调研过课题:《农村沼气推广利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沼液、沼渣在农业、畜牧业中的应用》,将调研报告提交给有关部门后,引起了足够重视,采纳了其中的部分建议,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乐于参与生活决策的意识和品质,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激发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把。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化学教学正需要这样的吸引力,让学生乐此不疲。
化学是严谨的学科,在化学学习中,很多时候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结论和实验结果,实验因素的变化也很容易导致不同结果的出现。
在实验过程中,因控制条件和操作步骤的差异而往往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教师应教育学生尊重事实,应把“异常现象”看作是促进学生探索的机会,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例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有的铁丝生锈了未用砂纸打磨,有的可能是氧气不纯,有的火柴一点着就伸入瓶中了等等。这样在纠正缺点和弥补不足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质疑的态度,又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穿插介绍一些化学史实,如古代的侯氏联合制碱法、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这些杰出贡献的取得无一不是科学家们善于思维和尝试,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更加坚定信心,置身于知识的渴求和探索中来。
实事求是是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是进行科学研究应该秉承的基本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持批判的态度和审慎的眼光看问题,让学生用事实说话,不盲从于权威和众人。
爱因斯坦说过,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世之成材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即有坚忍不拔之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有效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吸引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有意注意同样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是需要自我努力的,是要克服干扰和无关因素的影响的,学习知识就要和困难与畏难情绪做斗争,从而树立信心,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
我在教学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时,先让学生猜想生成物,然后再进行实验,大多数同学都能想到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可是在做实验的时候却因为看不到明显现象而焦虑。这时我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怎样设计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经过激烈的探讨,最后得出可根据反应前后的压强差来改变装置的特征或根据生产物的特性来考虑,重新设计的实验中,就有六种不同的装置,也有的同学向生成物中加入稀盐酸进行验证的。经过讨论和再次的实验,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学生体验了学习的艰辛,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化学教学活动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同样要注重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教学中设置困难和问题前,要充分预见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要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领域,让意志和情感协调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论及学生学业水平考核问题时要求“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隐性目标的达成度相对而言难以考量,它的价值也不像“知识与技能”那样立竿见影,但是,作为基础性的目标要求,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健康向上的情感、端正严谨的态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学习的基石。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搞)[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柏品良.中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类型和培养[J].化学教育,19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