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良万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城南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四川 广安 638000)
1.1 大力推广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 近年来,广安市广安区按照“示范-推广-普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沼气治理畜禽粪污的“自然养猪法”这一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有效缓解了养猪业面临的质量安全、养殖效益、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动了生猪养殖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该区生猪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培育壮大无公害、绿色的有机畜产品 加强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生产经营记录及标志管理等关键点进行控制,以无公害生产企业为重点,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实现了畜牧业的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全面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打造品牌畜牧业。
1.3 全力发展循环畜牧业 积极引导规模业主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子,着力发展“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有效解决了畜禽规模养殖带来的排污难题,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粪污。通过改善养殖环境,积极引导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养殖,加强养殖小区畜禽圈舍改造工程,有效控制了畜禽养殖污染程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4 扎实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近年来,广安区畜牧部门和政府按照“内防外堵、确保无疫”的防控目标,全面推行了以“消毒打基础、免疫抓关键、检疫作保障、检测看效果、管理促规范”的“五位一体”的防控管理形式,提升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积极推进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上市产品“有据可查”,问题产品“有根可溯”。
2.1 畜牧业污染日趋严重 一些畜禽养殖业主和屠宰加工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将含有畜禽血液、粪便和消毒剂等化学药品的污水直接排入沟渠、河流后造成污染,农民再用被污染的河水、沟渠水进行农作物灌溉,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将愈加严重。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相对滞后当前,农户小规模生产经营还占一定比例,即便是一些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小区),也往往因资金、技术的缺乏,生产水平远远未能达到标准化的要求,由此而造成的人畜混居、畜禽混养和粪尿等污染物随意排放的问题不容忽视。
2.3 投入品使用规范水平低随着现代畜牧业技术的广泛应用,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等投入品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但不规范不合理使用投入品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
2.4 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 一方面是养殖用地制约发展,影响了畜禽养殖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是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多数养殖户缺少资金,加之贷款困难,制约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3.1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增加设备,完善设施,提高监测检验能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种畜禽、兽药、饲料、生鲜乳和无公害畜产品的市场监管,严把饲料原料关、产品加工关和使用关,切实从源头上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2 依靠科技,提高质量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提升发展水平,牢固树立“效益优先、科技支撑”的新观念,加强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积极鼓励科技人员进场入户,推广小区规模生产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畜牧兽医科技新技术,提高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传递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着力提高畜牧从业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对畜禽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科技在畜牧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科技含量,加快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步伐。
3.3 创新机制,培育主体 一方面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扶持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加工能力,促使其发展成为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大型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另一方面着力组建畜牧专合组织,紧紧围绕优质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重点规范建设具有一定基础的养猪合作社及肉鸡、肉兔、肉羊合作社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将各个环节有效整合、有机衔接,把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养殖园区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联结起来,实现畜牧业的组织化生产。
3.4 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即加快国内品种开发、国外品种引进,制定科学生产推进计划,发展高档畜禽产品生产,实施品牌战略,用优质畜禽产品的生产推动特色产品开发,生产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名牌产品。积极鼓励企业开拓市场,加强与重庆、成都、南充等大中城市的产销联建,巩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3.5 改善设施,营造环境 加强畜禽养殖小区低碳设施建设,坚持做到“六分离六配套”,并制定各种饲养管理的技术规程,包括防疫、消毒、牧草种植、饲养管理等,逐步实现粮食耗量低、无公害的标准化养殖。积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科学治理养殖污染,为生态畜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