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伟
(四川省万源市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花楼乡分站,四川 万源 636350)
板角山羊是在大巴山南麓以万源市为主的川东北山区,经过长期驯养和精心培育而成的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山羊品种。它体型高大,耐高寒,抗病力强,生长快,产肉率高,板皮质好面大,被毛多为白色。因有一对宽大而扁平的羊角,故定名为板角山羊。该品种于1963年经中国科学院西南农业综合考察队发现并给予了充分肯定,1982年被审定为四川省地方优良品种,列入《四川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97年4月被中国科学院载入《农业文库》,并得到了我国著名养羊专家刘相模的高度评价:“板角山羊具有极为宝贵的基因库,是我国优良的山羊品种资源”。
板角山羊产区山势陡峻,沟狭谷深,海拔500~2384米以上。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农耕地相应减少,森林和灌木丛得以保存。板角山羊除了在低山地区有分布外,大量品质好的分布在海拔1500~2000米以上的高山。这些地区冬春干旱而寒冷,常有霜雪,夏秋多雨而湿润,气温较低。
2.1 规模养殖情况 据调查统计,2011年末万源市建有6个板角山羊养殖小区,参与农户140户,出栏板角山羊4638只。年末存栏板角山羊16.57万只,较1982年增加9.77万只,其中大竹、紫溪、庙子、钟亭、白果、庙坡等6个乡镇年存栏8万只,占全市存栏量的48.3%,是万源市栏板角山羊的主产区,也是实施品种资源保护的重点区域。
2.2 生产性能调查 根据2007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结果来看,周岁板角山羊体重比1982年下降4.62%、成年体重下降6.15%。周岁板角山羊屠宰率下降2%、净肉率下降0.25%,板角山羊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品种退化。
3.1 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下降由于万源地处偏远山区,经济、交通相对落后,对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未建立专门的选育、提纯复壮的品种保护机制和场站,加之长期以来,受传统小规模分散养殖方式的影响,羊群交配繁殖范围小,近亲交配现象极为普遍,造成品种退化,生长速度、成年体重和产肉率等生产性能下降明显。
3.2 盲目改良,缺乏有效管理在引进品种对本地板角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的过程中,既未划定保种区对板角山羊进行保护,也未制定科学的改良措施,养殖户对板角山羊的杂交改良随心所欲,虽然短期内会有增产、增收效果,但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板角山羊的品种杂化、退化甚至于灭绝。而引进的一些品种没有进行过科学的研究和挑选,更未进行配合力测定,同时,引入种羊的品质参差不齐,有的适应性差,体质弱,种用性能不好,直接影响了改良效果和养殖效益。
3.3 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万源市板角山羊的饲养主要还是小规模散养为主,10只以下的养殖户占养殖户总数的98.5%,饲养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疫病防控难度较大,由于大多数板角山羊主要靠草山草坡自然放牧或栓养为主,所以羊的生产、发育、繁殖全靠野生天然牧草维持,常年优质牧草供给不均衡,难以保障羊群的整体质量水平,造成了板角山羊的整体生产水平下降,生产效益降低。
3.4 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长期以来,由于板角山羊生长分布面窄,影响力小,加之万源市地处边远山区,投入的研究、开发和宣传资金少,使得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国家、省有关部门及科研单位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国家、省、市均未在万源市设立过有关板角山羊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科研和开发项目,也未有科研院所在此开展过有关板角山羊的选育与饲养技术研究,致使板角山羊保种乏力,生产无序,尽管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其品种质量有所降低,难以满足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4.1 发展生产潜力 万源市仅主产区的大竹片区总面积73.3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其中农耕面积7.51万亩,占10.2%;林地面积21.1万亩,占28.8%;荒山草坡面积17.4万亩,占23.7%。由于山大牧地宽,荒山草坡、田边地角、沟旁、滩边草丰叶茂,有200多种可供山羊食用的天然牧草资源。
4.2 产品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牛、羊等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需求不断增长,而万源市猪肉产量占肉总产量的80%,远远不能满足人民饮食结构变化的需要,市场牛羊肉奇缺。板角山羊及其肉产品经过无公害和有机农(畜)产品认证以后,将大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我国有1亿人口生活在缺硒地区,万源市属难得的西部富硒地区,经测定,农作物中的硒含量显著高于毗邻地区。用富硒的饲草饲料,通过板角山羊采食转化的富硒羊肉产品是达到绿色标准的保健食品,其产品的生产潜力巨大,前景极为广阔。
以大竹、紫溪、庙子、钟亭、白果、庙坡等6个乡镇作为板角山羊主产区,实施品种资源保护为基础。把板角山羊分布广泛的10个乡镇作为扩繁区,提高品种质量,扩大种群数量,力争使板角山羊存栏量突破10万只。发展的总目标是:提供质优量大的羊群基础,在全市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开发富硒羊肉产品,提高竞争能力,使之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6.1 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和投入
6.1.1 制定优惠政策。按照农业部等八个部门《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对龙头企业在资金、信贷、税费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对来万源投资板角山羊保种选育和产业发展的投资者,按《万源市鼓励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给予优惠。
6.1.2 设立专项财政扶持资金。由市财政设立板角山羊保种选育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10万元的保种选育工作经费,3~5万元的保种选育场(户)以奖代补的奖励资金,充分调动对板角山羊保种选育的积极性。对建立板角山羊保种场和规模养殖场,兴(扩)建圈舍和非永久性建筑所需土地,视为临时用地,国土部门应优先审批,尽量减免费用。同时允许以地换地创办规模养殖场,其土地由所在乡镇或村社负责调剂。
6.1.3 鼓励保种选育。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资从事板角山羊的保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对城镇下岗职工从事板角山羊保种开发的给予其创办企业的优惠政策,并在土地使用、税费收取、报批程序、扶持资金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对回乡创办规模养殖场的人员给予城镇下岗职工同等的优惠政策。市信用联社、市农行、市农发行、保险等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板角山羊产业发展,在资金信贷等方面要给予重点扶持。
6.1.4 表彰奖励保种大户。对年末存栏板角山羊种羊100只以上的饲养户,授予“板角山羊保种状元户”称号,并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每只200元奖励。对年末存栏1000只以上的饲养户,授予"板角山羊养殖大户"称号,并给予重奖。
6.2 建立和完善板角山羊保种、繁育体系 为了保持和恢复板角山羊原有的优良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要在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建立和完善板角山羊保种、繁育体系。要以万源市大竹片区6个乡镇的主产区为重点划定保种区,认真筛选出品种性状特征显著、生产性能优良的羊只组建核心种群。建立原种保种场、种羊扩繁场或种羊繁育基地,引进专业科研技术人员,设立专项课题,开展板角山羊品种的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以及饲养生产技术的研究工作,提高板角山羊的品种种群质量,在此基础上,严格按国家《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规范管理,建立种羊繁殖系谱和科学的配种繁养计划以及改良制度,保种区禁止引进其他山羊品种进行任何形式的杂交繁育,阉割淘汰劣质公羊,逐代选育提高。分布区要有计划地应用核心种群选育出优良种公羊对用于生产的羊群进行改良,通过3~5年的选育、选配、提纯复壮,实现板角山羊群体生产水平的恢复与提高,为促进板角山羊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条件。
6.3 大力推广科学养羊技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6.3.1 推广种植优良牧草,合理搭配饲草料。饲草料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优质草料的供给是提高羊群质量和生产效益的保障。尽管万源县有着丰富的野生牧草资源,但整体质量与人工种植牧草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存在着季节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板角山羊的群体质量和生产效益。万源县气候温暖湿润,有着大量的草山草坡,有条件种植多种优质牧草,一方面可采用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与鸭茅、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等混播,进行草山草坡改良或建立人工草地。也可利用农闲地、田边地角、果园等种植多花黑麦草、箭舌豌豆等优质一年生牧草。通过有计划地种植优质牧草,并将优质饲草料和精料进行科学搭配补饲,提高饲草料质量,保证一年四季饲草料的均衡供应。
6.3.2 推广舍饲和半舍饲等现代化养殖方式,改变传统养殖方式。舍饲和半舍饲养殖是走向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养殖的重要形式。在万源低洼山区,草山草坡相对较少,可以实行舍饲,在高中部山区应推广实行半舍饲。这样有利于羊群的统一管理,减少放牧的营养所需,可提高饲草料的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推广舍饲和半舍饲养方式,在大力推广优良牧草种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改扩建羊舍,实行高床饲养,建立舍外运动场,做到冬暖夏凉,通风透气。要在按时、保量饲喂精粗料的同时,供给清洁饮水,保证放牧和运动时间,做好疫病综合防治工作,增加羊只抗病能力。
6.4 引进外资,培育龙头企业要培育龙头企业,合理解决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使每个龙头企业都与相应生产基地(养羊户)在共有的产业链上,建立互惠互利长期稳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另外,要引进外资,建设适度规模的新型龙头企业,通过精深加工,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适销对路的名牌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实现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值,从而促进万源肉羊业的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