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休闲农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2-04-13 14:12段文霞李光跃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四川农民旅游

段文霞 肖 猛 李光跃

(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 成都 610100)

四川休闲农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段文霞 肖 猛 李光跃

(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 成都 610100)

文章阐述了休闲农业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归纳了四川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并对四川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四川;休闲农业;现状;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向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更加渴望多样化的旅游休闲,尤其希望能在自然的农村环境、田园风光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和享受。休闲农业满足了人们的这一要求,成为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1]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1 休闲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1.1 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又称观光休闲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经过科学规划、开发,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以增进城乡居民互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2]休闲农业的内涵是自然与人文并蓄。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我国休闲农业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潜力巨大。

1.2 休闲农业的特点

休闲农业在农业、旅游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下,具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

第一,乡村地区是休闲农业的场所。休闲农业为游客提供优美自然的乡村环境,使游客充分体验乡村特色和乡土风情,在观光休闲、品尝美食,参与劳作等过程中充分亲近自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实现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愿望。第二,城市游客是休闲农业的服务对象。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城市,因此要面向城市市场,拓展休闲农业产业,吸引城市游客,满足城市游客的需要。第三,休闲农业的休闲性较强。休闲农业一年四季都能为城市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主要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及平时的闲暇时间,其目的地大多集中在距离城市50km的范围内,是一种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短途旅游。第四,休闲农业的自由性较大。由于工作压力大,忙碌的都市人在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中喜欢自由放松,不愿再受组织及团队等因素的制约,大多自己选定休闲地点和休闲路线,采取自由化的形式,休闲的活动安排比较宽松自由。休闲农业的自由性满足了城市游客的这一个性化要求。第五,休闲农业的参与性较强。休闲农业除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高科技的农业园区可供观光观赏以外,还为城市游客提供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机会。特别是让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增加对农村的认识和对农民生活的体验,让他们懂得劳作的辛苦和食物的来之不易。

2 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2.1 发展休闲农业能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休闲农业能有效整合和利用农村土地、生态、劳力、资金等要素,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一是通过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二是通过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环境品质来吸引游客,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三是通过休闲农业这一载体,传承农耕文化。

2.2 发展休闲农业能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休闲农业能够将农业从传统的、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观光休闲、农耕体验、生态涵养、养生保健、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3 发展休闲农业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增收

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需要劳作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四川省蒲江县成功打造石象湖生态风景区、光明樱桃山和成佳茶文化观光园等12个休闲农业景区,安置农民就业8.9万人,2011年实现休闲农业收入5.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 306元,休闲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休闲农业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2.4 发展休闲农业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休闲农业是一个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复合产业,它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3]休闲农业的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在传统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种植、养殖、加工和环保等要素,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型支柱产业。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引导城市资本流向农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发展休闲农业能使广大农民离土不离乡,加快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创业农民队伍的培养,从而整体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乡风文明水平和农民素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四川省郫县友爱镇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和“盆景之乡”,其核心区的农民依靠发展休闲农业,半数以上农户总资产超过100万元,千万元户的典型也不断涌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杆。

2.5 发展休闲农业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休闲农业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城市居民为客源,有利于加强城乡互动和交流,缩小城乡差别。不仅使城市游客在休闲放松的过程中了解和体验农业、农村和农民,而且也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开阔眼界和提高素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

2.6 发展休闲农业大大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体系

现在,我国城镇居民全年休假时间有115天。扣除14天黄金周、15天小长假可远距离出行外,86天双休日期间的近距离休闲旅游,势必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发展休闲农业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体系,可以充分利用休闲农业短时、短途、低价的特点大做“假日旅游”文章,把城市游客源源不断地吸引到农村来。休闲农业使农民朋友变就业为创业,使农业产区变旅游景区,使农家庭院变旅游场所,使特色农产品变旅游礼品,使农民一年四季都有收入来源。据调查,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使农产品价格提高2~5倍;就业容量增加2~3倍。

3 四川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浓郁的乡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族特色、美丽的田园风光,使休闲农业充满了魅力。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休闲农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四川坚持“产业引领、舆论导向、统筹谋划、规范管理”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3.1 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11年底,四川已创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2.4万个,全省休闲农业园区资产总额220亿元,年接待人数2亿人次,年营业收入160亿元。全省依托休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专业村已超过3 500个,带动了600余万农民就业增收。

3.2 休闲农业类型和模式丰富多样

四川根据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形成了类型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休闲农业类型和模式。四川休闲农业模式主要有农家乐模式、田园农业模式、休闲农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农业观光体验园、农业主题公园、农耕文化体验园、乡村度假酒店、古镇风貌、民俗风情等。

3.3 休闲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

四川休闲农业发展方式已逐步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从零星分布向规模集约,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如郫县创办西部花乡、田园时代葡萄主题农庄、战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天府玫瑰谷—现代农业创业园等12个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从业人员中农民占了85%,农民受益面达到40%,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达7 944元,休闲农业占农民年总收入的20%。

3.4 休闲农业品牌影响不断提升

近年来,四川围绕“高、新、特、优、雅、奇”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一批服务能力好、休闲功能强、顾客认同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如成都市蒲江县通过举办中国采茶节、成都樱桃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全面推介了蒲江良好的生态农业与旅游资源,有力提升了蒲江县休闲农业的知名度。阿坝州汶川县致力于将浓厚的藏羌文化、民俗文化、高原特色农旅产品全面融入休闲农业。在汶川县水磨镇举行的“2012中国欢乐健康乡村游”启动仪式的舞台上,桃李瓜果成为最美的装饰品。汶川县与四川旅游学院(筹)共同挖掘开发的山珍野菜、羌族洋芋糍粑、玉米搅团等藏羌特色美食,其乡村味道特别浓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汶川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的富民产业。此外,成都的“五朵金花”,雅安的上里古镇,西昌的“乡村八景”,广安华蓥山黄花梨度假村,乐山夹江天福观光茶园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品牌效益也日趋彰显。

4 四川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四川休闲农业发展迅猛,其产业规模和效益已跻身全国前列,如何进一步突出四川休闲农业的特色和转型升级,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4.1 政府主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背景下,坚持产村相融的发展理念,统筹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政府要搭建平台,大力吸引社会和企业资金,加快休闲农业场所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参照相关规范标准,改善餐饮、住宿、娱乐、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服务设施,实现垃圾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同时,要科学规划,加强休闲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设,拓展休闲农业功能,吸引消费者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

4.2 提档升级,创新开发模式

随着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的休闲农业的档次结构无疑会更加丰富和更加多元化。资源有限,创意无限,要创新开发模式,将生态、文化、科技概念与休闲农业的开发相结合,在生态资源丰富且适宜休闲的地区进行资源与要素整合,通过整合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体系。创意农业将是休闲农业的升级版,它是传统农业功能不断延伸、拓展农业经济的新途径,其特点和优势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条,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4.3 加大力度,培养新型休闲农业人才

发展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大力培养适应需求的新型休闲农业从业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将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来进行,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二是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的优势,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旅游学院的优势,培养高水平的休闲农业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三是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加大力度培训休闲农业服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

4.4 突出特色,用品牌提升形象

要结合四川实际,开发体现四川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树立品牌理念,着力用品牌提升四川休闲农业形象。四川自然资源丰富,巴蜀文化底蕴深厚,政府应运用行政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平台,将休闲农业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品牌进行包装与市场化运作,要以四川自然与人文资源为载体,开发体现四川特色、丰富多样的“川”牌产品,整体提升四川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5 更新观念,走国际化产业发展之路

当前,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我省休闲农业大多还不具备一定的规模档次和品牌感召力,难以招徕、接待国际游客。事实上,很多国际游客到中国来后,都有深入了解我国农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强烈动机,[4]而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完全符合境外游客这一需求愿望,最具吸引力的是景区型休闲农业和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的项目。休闲农业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顺应这个趋势,走国际化产业发展之路。四川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人文资源,要因地制宜挖掘农耕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平安文化、福文化、孝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等的传统价值。尤其是农耕文化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是休闲农业的灵魂,要特别重视巴蜀农耕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加大农耕文化收集整理,运用文化元素提升休闲农业产业附加值,让四川的休闲农业产业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总之,休闲农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的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如何更进一步结合我省实际,不断创新,以生态、文化和科技为支撑,建立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真正使休闲农业体现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四生”一体功能,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最大化,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段文霞,冉飞.发展休闲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2(2):22-23.

[2]吕明伟,郭焕成,孙艺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体的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6(8):16-20.

[3]李继承,朱校奇,邓锡兴.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休闲农业的发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7(6):8-10.

[4]严力蛟.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与发展对策[J].新农村,2007(2):10-11.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pleasure farming,analyzes its status quo,and suggests strategies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Sichuan;pleasure farming;status quo;sustainability

The Status Quo of Pleasure Farming in Sichuan and Strategies for its Sustainability

DUAN Wen-xia XIAO Meng LI Guang-yue
(Sichuan University of Tourism,Chengdu 610100,Sichuan,China)

F592.7

A

1008-5432(2012)06-0065-04

段文霞(1957—),女,四川荥经人,理学博士,四川旅游学院(筹)乡村建设与规划系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研究。

肖猛(1967—),男,四川盐亭人,理学博士,四川旅游学院(筹)院领导(原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研究。

李光跃(1963—),男,四川宜宾人,农学硕士,四川旅游学院(筹)乡村建设与规划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四川农民旅游
A gift I treasure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灾后两年新四川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