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市中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患者38岁,因停经47 d,下腹隐痛伴少量阴道出血3 d,于2010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为10月9日,经量、色、质同既往。停经39 d时查尿hCG阳性,无恶心呕吐,无腹痛。停经44 d时感下腹隐痛,并有少量阴道出血,色黯,无血块。停经47 d时查血β-HCG为2 917 m IU/mL。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为47 mm×47 mm×48 mm,内膜居中,厚11 mm;宫底偏左侧肌层见混合回声区19 mm×19 mm×16 mm,边界清,稍向外突出,其内见孕囊样组织回声区9 mm×8 mm×8 mm;宫腔内节育器强回声,距宫底部5 mm,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盆腔未见暗区;提示子宫肌层混合块,肌层妊娠可能,节育环异位。既往月经规则,经量适中,无痛经。孕3产1,上环1 a,曾因节育环异位取环。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外阴呈已产式;阴道通畅,见黯红色血迹;宫颈黏膜轻微炎症,轻微举痛;子宫前位,增大孕40+d大小,有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异位妊娠;节育环异位。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取环及诊刮术,术中节育环嵌顿,刮出少量蜕膜组织,未见绒毛。次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诊治术,镜下见子宫增大约孕40+d大小,表面充血;宫底偏左侧有一突起,大小约3 cm×3.5 cm,表面充血,淡紫色,质地柔软,双侧附件外观未见明显异常。术中诊断宫底肌层妊娠,行腹腔镜下宫底切开取胚术。于宫底妊娠突起处周围环形电凝1周,注射缩宫素20 U;于妊娠突起表面电切开,见孕囊自切口排出;取出妊娠物后,单极电凝电灼妊娠处;予氨甲蝶呤50 mg于妊娠部位子宫肌层内注射,后以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浆肌层。术后病理示,子宫肌层内可见胎盘绒毛及滋养叶上皮细胞。术后6 d痊愈出院,10 d后复查血β-HCG,降至正常。
讨论:子宫肌壁间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指妊娠位于肌层内,四周被肌层组织包围,与子宫腔、输卵管腔均不相通,子宫没有小囊、憩室及先天畸形。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与子宫内膜缺陷、子宫浆膜炎症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有关。本例发病考虑与节育环嵌顿,损伤子宫内膜,孕卵通过受损的子宫内膜种植到肌壁间有关。
子宫肌壁间妊娠临床表现与输卵管妊娠基本相同,如着床部位不适合孕卵发育形成枯萎卵时,β-HCG可能轻度升高或正常,需警惕。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上有不规则的块物伴压痛;如肌壁间妊娠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与输卵管妊娠破裂表现相同。目前,国内外对肌壁间妊娠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误诊率极高。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肌壁间妊娠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其超声下的特点是:在子宫肌层特别是瘢痕处可见妊娠囊,妊娠囊与子宫内膜回声无关,与膀胱间正常的宫肌层组织变薄或消失有关。本例即经阴道B超早期正确诊断,为其成功治疗提供了基础。
肌壁间妊娠的处理原则是手术清除妊娠病灶,修补子宫,一般不会影响宫腔;但如果子宫壁损坏严重,需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近年来,有报道采用B超引导下宫腔介入治疗子宫肌壁间妊娠,取得良好疗效。本例采用腹腔镜诊治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避免开腹手术,疗效确切,为较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