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电视报道浅析

2012-04-13 12:28张岸晴
关键词:重大事件系列报道

张岸晴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新闻事件,但并不是每个新闻事件都必须作特别报道。重大事件是对题材重大、波及范围广、群众关注度高、影响比较深远的新闻事件的总称,如全国“两会”、香港回归、“神州七号”升天、汶川地震、胶济铁路特大交通事故等。重大事件电视报道以重大事件为报道题材和报道基础,结合不同的电视表现手段,综合运用多种电视节目形态,对正在发生、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特别重大的、有影响力的事件作详尽、深入、全面的立体化的报道。

一、重大事件电视报道的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是新闻的灵魂。[1]重大事件电视报道及时与否体现着一个电视台的整体实力。面对重大新闻事件,以最快的速度采摄新闻,又以最快的速度把新闻传播出去,抢独家,抢首播,以争夺观众,提高节目收视率,这是新闻规律所要求的。[2]

(二)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新闻必须真实,否则它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是一切新闻传播媒介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它决定了传媒的性质、整个环节和存在意义。[3]23重大事件电视报道如果不真实,那么就失去了原有价值,也侵犯了受众的权益。

(三)完整性原则

对于重大事件,电视媒体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对其起因、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等进行报道。通过新闻消息报道、新闻深度报道等不同形式,使重大事件的传播过程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使信息传播量达到最佳值。

(四)公正性原则

我国的电视媒体不是单纯的营利组织,也不是单纯的宣传机构。作为大众传媒的主流媒体,电视媒体的活动要受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其信息生产与销售必须满足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并创造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又是社会性的、公正的。公正性包括公开、公正、公平、公益和正确。如果电视媒体失去了公正性,它就失去了自身的影响力,最终会被广大受众和社会所抛弃。[4]56

(五)社会责任原则

电视媒体影响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强,因而必须具备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即对社会负责。电视在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必须要坚持正确的理念,努力为社会提供健康、丰富的报道内容,提高媒体的公信度,取信于民。

二、重大事件电视报道的报道方式

(一)消息

任何真正的新闻都能够给受众提供值得知晓的内容,消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事实作简短迅速地报道。其报道手法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像或音响的,或者是多种报道手法的综合应用。[5]

消息通常对重大事件作出事先报道,用几句话、一段文字,或是一幅图片对重大事件的发生进行简短介绍。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告知公众,为后续的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做好铺垫。

(二)深度报道

重大事件电视报道不能停留在对新闻事件作简要的表面报道上,必须进行深度开拓。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指运用电视手段对新闻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法。[4]108它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地报道新闻事态,体现了电视报道由起步走向成熟、由浅层走向深层的变化。深度报道要对重大事件进行解释、分析和预测,要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向,以报道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说,深度报道是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的报道方式。[6]深度报道在重大事件电视报道中起“拳头”作用,仿佛一块重石扔出去,在新闻舆论的汪洋中溅起波澜。

《无法掩盖的罪恶》是《焦点访谈》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报道。记者经过艰苦细致的采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到毒气弹掩埋点作实地探查,收集了大量史料,采访了众多知情者和受害者,用触目惊心的典型材料,向世人首次披露了这一鲜为人知的日军罪行史。详尽而有深度的报道不仅震撼了中国人,也在日本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三)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事态,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它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的多次新闻集合,它是在特定新闻事件演变过程中,电视记者不断地以事件变动为新闻根据,分段分次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新动态及时传递给观众,是对新闻事件动态作追踪式的报道。[7]

针对重大事件,连续报道能够追踪事件的最新动向,连续地作深入、详尽的报道。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的报道,是我国重大事件中电视媒体连续报道方式的典型运用。在大火燃烧的二十多天里,电视上每天有来自现场的灾情报道,同时多侧面地报道国内外各方的支援,直至国务院对森林火灾进行处理。报道既有纵向的深度,又有横向的广度,充分反映火灾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以及火灾事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和善后处理。这次报道的成功,显示出重大事件电视连续报道已走向成熟。

(四)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多次连续的报道。与连续报道一样,系列报道也是新闻多次报道的集合,播出有连续性,因而也产生信息传播的广博和传播效果的显著等特点。[8]系列报道是我国电视新闻界的创造。它以集中地强大声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成就,从而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

1989年,反映建国40年成就的《弹指一挥间》是系列报道的典型代表,它也是系列报道从每条新闻同一主题的横向联系,发展到栏目化,以“集”为单位系列播出的起始。《弹指一挥间》从1989年9月10日到11月7日,共播出57集、180条新闻,它为今后的大型系列报道开拓了新的领域。在程序性、弘扬主旋律的重大事件电视报道中,系列报道已成最重要的报道方式。

三、重大事件电视报道的采编技巧

重大事件电视报道具有及时性、可保存性、声画同步性等优势,而如何利用电视新闻记者手中的武器——摄像机、编辑机等,将在突发事件中的所见所闻、所摄所采,提炼、加工、编写成一条观众认可并为之吸引的电视新闻,还需要一定的采编技巧。[9]

(一)抢拍镜头

作为新闻记者,应立争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亲临现场,坚持现场采访拍摄,将正在发生的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摄录下来。这需要记者敏锐的观察力,因为极富新闻价值且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处在一种流动的过程中,必须将不可预见却自然发生的细节及时抢拍下来,否则珍贵的画面将一去不复返。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大地震,在当天15点的新闻中,凤凰卫视率先进行连线报道,报道地震发生时各地目击者的反应。15点20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打破常规节目开始直播,并且在电视屏幕上滚动字幕不间断地报道最新情况。直播一直持续到翌日凌晨1点30分,温家宝总理在飞往灾区的专机上的讲话、晚上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镜头,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直播节目中。电视台的这种应急反应,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符合受众心理需求。

(二)巧用纪实手法

纪实手法已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得到广泛运用。从狭义上讲,纪实就是具体事实真相的记录。将纪实的手法运用于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可以增加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吸引观众跟着事件的发展看下去。[3]234编发重大事件电视报道时,最忌讳颠倒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发展顺序,应尽量摒弃不必要的议论和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插叙说明,避免造成整体事件的断续、不完整。而且,直观、形象的电视报道,现场感很强,能如实再现现场,满足观众“眼见为实”的欲望。

(三)重视画面外的语言符号

画面外的电视语言符号应该包括现场声和文字解说,电视新闻中的语言符号只有准确传达正在发生着的有意义的新闻事件,再现事件现场环境、气氛和人物,才能增强新闻属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10]真实的现场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能够有力地烘托现场气氛。在汶川救灾报道中,记者拍摄到的画面中不乏现场救人的声音、受伤群众的呻吟喊叫声、救援指挥沉着而又果断的指挥声、旁边群众帮忙救人的呼喊声。文字解说也是电视新闻中重要的语言符号,文字和镜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重大事件电视报道中,镜头、画面固然重要,但画面只有配上简洁、流畅的文字解说,才能使观众在视觉和思维上得到统一和谐的享受。尤其在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记者一定要将画面上无法传达的信息用文字向观众表达,同时一些必要的事件背景也依赖于文字解说。[11]

四、重大事件电视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大局意识

在重大事件电视报道中,新闻工作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加以审视,要按照新闻规律来选取素材、确定主题和谋篇布局,力求报道紧凑,主题鲜明、深刻。对于那些具有政治性、涉外性和敏感性的突发事件,更要慎之又慎,不可一发为快,置后果于不顾。新闻工作者要切记新闻并非有闻必录,要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来选择新闻事实。

(二)信息公开

曾经,媒体受“泛政治化”宣传观念的影响,在重大事件尤其是灾难事件面前本能地选择沉默或观望。如“非典”事件初期媒体刻意隐瞒,造成群众恐慌。大众传媒具有环境监视功能,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瞭望哨的作用。同时,受众具有知晓权、媒介接近权等基本权利,电视在报道重大事件尤其是灾难事件时,要及时公布事件发生的全过程。2008年5月1日起,《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从此,“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有了法律依据。这也要求媒体要及时而充分地报道重大事件,满足人们的知情权。信息的充分公开,也会为媒体赢得公信力和美誉度。

[1] 张红军.实用电视新闻采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23.

[2] 严三九.应用电视新闻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67.

[3] 郑祖武.电视新闻报道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23.

[4] 叶子.现代电视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56.

[5] 朱羽君.电视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7.

[6] 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9.

[7] 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56.

[8] 埃得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213.

[9] 李晋林.电视节目制作技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67.

[10] 张凤铸.电视声画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169.

[11] 孟群.电视节目制作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278.

猜你喜欢
重大事件系列报道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与“菌”相伴 健康相随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重大事件中舆论引导的途径——以长江流域防汛救灾宣传报导为例
本周重大事件
浅析重大事件中的新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