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思与辨

2012-04-13 11:2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法计算机

孟 宪 伟

(鸡西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1 问题的背景及提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深受各高职院校领导和专业教师的高度重视,伴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各个高职院校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进行了深度改革与创新。但由于该课程是学生系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第一门课,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着知识结构上的差别,所以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症结。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现状令人担忧。所以我们应该“辨析”该课程采用的种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思考”这门课程究竟如何施教,最终提出一个合理的教学建议。

2 辨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取知识不应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而是在自身已知的基础上,结合学习的环境自己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中教师不再是纯粹的教授者,而是强调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监督者,侧面帮助学生完成相应任务。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目前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采用的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项目教学法”两种。

2.1 一辨“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中心。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任务驱动教学法因其独有的优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教师对“任务驱动”理念理解不深刻,缺乏系统的理论层面的提升,这种“营养”上的先天不良导致负面的影响日益显露。首先有些教师把“任务驱动”的动力来源看做是任务和主宰任务的教师,即把“任务”当做外在的、孤立的静止物,把学习当做教师通过“任务”来“驱使”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则处在不断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流水线上,“像动物一样被驱赶”,缺乏自主和自我定位的时空感,违背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其次有些教师在任务设计上有些僵硬,为“任务驱动”而设计“任务”,导致任务与教学内容出现不合拍,出现偏离,影响教学的效果。再次有些教师出现了思想上的懒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任务”,完全不顾此部分内容是否适合任务驱动法,千篇一律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

2.2 再辨“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项目实施为主线、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项目教学法因其独有的优势在高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职教师越来越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其他关键能力。项目教学法在职教课程改革中已经提出多年,与传统教学相比,它的必要性也为多数同行所认可,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却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理念理解不深刻,缺乏系统的理论层面的提升,这种症结导致负面的影响日益显露。首先,教师在项目的选择和教材处理两者关系上顾此失彼,只是知道套用项目教学法的模式,而不能选择恰当的“项目”来包含教学内容。其次,教师有了项目教学法,如获至宝,只专心项目教学法的使用,把项目教学当成日常教学的全部,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教学法并不是日常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

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法思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有关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该门课程中都能学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指的是教学活动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着一定的法则和模式,有着一定的基本方法。教无定法指的是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贵在得法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它指的是教师将各种方法、手段、技巧恰如其分、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根据教学内涵、学校条件、教师特点,更重要的是根据学情来合理地使用,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方法。同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个性特点,假如一味地使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势必抹杀了个性,学生也会学得索然无味。我们在强调教学模式重要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模式方法研究教学的局限性,不要作茧自缚。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模式,应当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到“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以真正使教学工作收到实效。

3.2 教学不要只重视“教”,更应该重视“学”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固然重要,但“学”不可忽视。有人称21世纪为“学习化社会”。于是学法指导是当代世界教育的共识和发展趋势,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学法指导,顾名思义是指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通俗地讲,学法指导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信息进行的一种反馈控制。开展学法指导是发挥学生这个内因作用的有效措施,教育是外因,对于发展主体来说,是一种非监控因素。而学习是发展主体可以自控的因素,属于发展的内因。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外因的理论,一切事物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它的内因。人的素质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自我发展。因此,要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把学习指导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因和外因的协同作用。鲁迅曾主张让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3 “因师而教,因生而教”是良方

教学方法的优化要因教学目的、任务而异,因教材而异,因学生而异,因老师而异,不能搞千篇一律一刀切。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各有利弊。因此必须弄清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和老师的内在联系,才能找到适合教学需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培养高技能型拔尖人才,更要充分利用果维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观察和反思,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等众多因素,随机应变,讲究策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4 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既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又要符合以生为本,培养应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宗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太多太多,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通过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项任务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秦斌.特色化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3).

[2]童鑫.基于行动体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4).

[3]叶成荫.大学微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1,(16).

[4]黄晋.具有专业特色的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29).

[5]朱思峰,张玉花.师范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6).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法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