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

2012-04-13 11:23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学科人才专业

渠 彩 霞

(衡水学院 图书馆,河北 衡水 053000)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产业。作为经济、文化、技术等互相贯通和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具有文化和创意的人才。高校是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中坚力量,也是文化创意人才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高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培养创意人才发展的需要出发,高校应更加紧密与社会的联系,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文化创意人才是通过大脑对产品进行一定的文化层面的创造性加工而产生经济附加值或利益的人才。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知识与技术高度相连的产业,与传统产业意义上的人才相比,它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具有特殊的要求,即应该具备高超的审美能力、持续不断的组织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开设与整合,使学生增加了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途径和机会。凭借丰富的教学资源、浓厚的学习氛围,相关高校在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方面不仅使其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提供更多的平台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较好的文化艺术素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并提供智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称赞。

(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不足。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没有完全对接,高校毕业生从数量、质量、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无法适应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囿于传统理念,缺乏培养意识,不能充分重视创新型人文教育,培养原创意识和文化精品意识内容创意人才;另外高校缺少与企业间的有效融通,无法调动企业的参与意识和人才培养意识,培养的人才对未来就业企业的认知度和归属感不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受到以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能尽快适应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是培养定位不明确。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产业特征要求高校创意产业人才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许多高校很难对创意文化产业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培养的大量创意人才不能学为所用而造成资源浪费,致使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受到较大局限。

二是培养体系不合理。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需要具备大量的操作型文化产业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不同层次的高级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文化产业教育层次结构情况看,尚未形成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

三是跨学科师资力量缺乏。师资是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具体落实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没有跨学科的、能够融会贯通创意、艺术、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教师,再完善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师资力量来看,其跨学科的融会贯通性仍显不足。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教材数量少、水平参差不齐,大大落后于知识经济的发展速度,教师的知识体系不能紧跟社会科学技术步伐。

四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开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创意实践活动。目前多数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仅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校企合作环节薄弱,培养的人才无法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理念、规范和运行,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完善产业链的关键。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缺少两类人才:内容创意人才和将内容产业化、市场化的人才。将文化创意与科技有机而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高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应根据不同的人才层次和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状况来进行教学安排,调整课程比重,既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又重视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实用性技能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体系的多样化态势,既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学科的人才培养和需求的多元化特征,同时也为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定位,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确定如何培养人才前必须要对培养的人才进行合理定位。正是由于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明确定位,所培养的大量创意人才学用不能匹配,不能为企业所用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高校定位主要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对目前市场所需的创意人才进行定位。高校在培养人才前应先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才能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真正切实可用,才不至于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才浪费现象。在了解市场的过程中首先应掌握哪些创意人才过剩或急缺,从而在制定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时有所偏重;二是要对自身的实力进行定位。每个高校自身的实力和特点各不相同,所以高校在培养创意人才方面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实力着重发展部分专业人才,不应贪大求全、盲目追风[2]。

至今国内已有100多所高校开办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从创意产业相关专业设置来看,高等院校设置的相关专业并不少,专业的招生人数和学生报考人数也在逐步增加。

文化创意产业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各有不同,所以高校必须注重培养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创意人才,如创意设计人才、创意实施人才、创意管理人才等等。针对不同创意人才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切勿所有人才一刀切,这样才能培养出合乎要求的各种层次的创意产业人才。

(二)开放渗透,注重学科建设与创新平台建设

“开放”主要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高校各相关专业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有效开放。“渗透”则指各个专业之间基础知识培养相互渗透以及各专业不同阶段专业知识培养相互渗透[3]。“开放”和“渗透”是实现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应该形成一个以学科为主,多学科辅助的新的学科体系,各个专业方向也应形成学科跨度更大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院系之间减少学科壁垒,淡化学科界限,积极推进学科间的合作。

教育部非常重视创意产业的学科建设与创新平台的建设。许多高校也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开设多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影像编辑与传播、艺术市场管理、艺术文化、艺术形态等,以适应文化创意产业高级人才的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是多学科的整合,也是多个行业的整合,创新平台也要在一个综合平台上建设。应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高校要开放相关专业的优势资源,提倡联合培养和学科交叉,努力为学生提供宽口径发展的平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三)发挥优势,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集高校、社会、国际资源于一体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拥有比较宽松的环境、人才和学科优势,应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应具有前瞻性,人才培养要和实际应用挂钩,专业设置上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紧密融合,注重学生创意与研发能力的培养,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输送更多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在今天这个创意时代要求学生一出校门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很难做到的。高校应紧密配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自身需求,打造创新型的有利于创意产业需要的大量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建设与良性成长的“孵化器”,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创意型人才与团队带头人培养的高端平台。

高校应通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创新以及教师知识创新等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大创新学分的比例,对于学生的创新成果,以学分的方式给予确认,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要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推进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可以和企业联合办学,利用企业的设备、仪器、场地、资料、库房等,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以期对创意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达到最佳效果。

(四)制定措施,加强师资力量与设施建设

高校在创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科专业、市场需求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通过搭建跨学科教学、科研交流平台的方式,解决学科视角局限性的问题,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鲜知识,让看似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同时要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意能力。高校应积极采取制度措施,定期举办一些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加强学校、教师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引进本身缺乏的其他相关专业师资力量,鼓励青年教师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相关博士后课题的研究,形成跨学科的师资力量,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高校要通过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完善实验室及相关设施的配备,加大投入,更新和增加教学实验设备,改进和扩充教学实习场地,不断优化实验资源配置,为创意人才提供尽可能齐全的硬件设备。

[1] 王丽琦.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J].艺术教育,2010(12):151.

[2] 喻丽君.浙江高校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1(6):58.

[3] 梁冬梅.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略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10(5):11-12.

[4] 安桂玲,王旭民.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初探[J].衡水学院学报,2007(2):88-90.

[5] 刘增芝,回顺利,薛艳萍.河北省地方高校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6-158.

猜你喜欢
学科人才专业
【学科新书导览】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