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对母猪繁殖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治
林永杉(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畜牧站 75500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猪瘟病毒有强弱之分。强毒株引起死亡率高的急性猪瘟。中毒力株一般引起亚急性和慢性猪瘟。低毒力株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在临床上当猪瘟低毒株感染妊娠母猪时,母猪本身没有临床症状,成为隐性猪瘟。猪瘟病毒侵袭子宫中的胎儿,使胎儿感染上猪瘟而变成死胎或弱胎。流产发生率少,死产较多,基本都到预产期,少部分超过预产期2~3d产下死胎和部分极度虚弱的弱仔。有的母猪虽然部分或全窝产下活仔,但产下后10~20h即发病,表现背毛竖立,怕冷,全身肌肉震颤,耳部和腹内侧常见污斑或皮肤发暗红的变化,1~2d内全部死亡。
死仔猪或死胎表皮出血,肾呈黄土色,针尖出血点;脾表面丘状小点出血,边缘呈锯齿状;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胃肠黏膜出血;膀胱内膜、心外膜、喉外膜有出血点。
(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免疫操作规程,注意猪瘟疫苗的选购、运输、保存和使用,防止母猪感染隐性猪瘟。(2)选用猪瘟灭活疫苗,在无猪瘟流行的地区,仔猪于60日龄接种1次,维持至出栏。猪瘟疫情少,污染程度小的地区,仔猪2次免疫,即21~25日龄首免,61~65日龄二免。猪瘟常发地区超前免疫,即在仔猪出生后吮乳前免疫1次。注射后隔2h才让仔猪吮初乳,61~65日龄二次免疫;母猪每次配种前6~7d免疫1次;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每次加大剂量(4~6头份)。(3)紧急接种。临床上在猪群中,一旦发现有一头确认为猪瘟时,立即对整个猪群逐头测温,对体温不高的猪,即刻采用大剂量(6~8头份)猪瘟灭活苗紧急接种,同时用清热解毒药可收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已经出现症状的个体或注苗后不到4~5d就发生体温升高的猪则无效。
(2012–08–13)
S858.28
B
1007-1733(2012)11-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