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种公猪双甲脒中毒的诊治
俞小波 王爱华 张宏斌(江苏省如东县家畜改良站 226400)
双甲脒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一种驱除外寄生虫药物,中毒的情况并不多见,发生在种公猪身上的病例更少见。笔者曾发现并治疗了一例种公猪双甲脒溶液中毒。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2011年11月20日,笔者单位饲养员用0.05%浓度的双甲脒溶液清洗种公猪,为其治疗皮肤疥癣病。在清洗过程中,发现一头9月龄大约克种公猪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流涎,皮肤潮红。笔者接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见患猪已经倒地,四肢痉挛,角弓反张,腹部、四肢皮肤发绀,眼结膜充血,瞳孔散大,肛门松弛。
2.1 清除毒物 立即用清水冲洗皮肤,减少皮肤对双甲脒溶液的继续吸收。
2.2 排毒解毒 1%亚甲蓝300mg 50%葡萄糖250ml静脉注射;维生素C2g、地塞米松25mg、5%葡萄糖1000ml静注。
2.3 对症治疗 25%尼可刹米5ml肌注;VB116ml、VB128ml混合肌注;肾上腺素2mg肌注。
2.4 防止继发感染 青霉素1600万IU,链霉素5g稀释后混合肌注。
第2天,患猪测量体温36.5℃,精神不振,拒绝采食,呼吸平缓,皮肤颜色已由发绀转变成潮红,继续用药。第3天,患猪精神转好,采食正常,体温38.2℃,体表无明显症状,停药观察。
(1)双甲脒溶液是畜牧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广谱、高效、低毒外寄生虫杀虫药,用0.05%浓度的双甲脒溶液喷淋、清洗,治疗种公猪皮肤疥癣病,这种方法本单位已经沿用多年,并未发现种公猪中毒现象,该例中毒实属罕见。(2)笔者调查,该种猪有过多次双甲脒清洗记录,并无中毒现象发生,而这次清洗过程中患猪舔食过淋落地上的双甲脒溶液,在清洗完成后10min内出现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笔者认为是这头种公猪中毒不单纯是通过皮肤黏膜吸收,更有可能是通过胃黏膜吸收中毒。今后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动物舔食双甲脒溶液。(3)由于大约克种公猪为引进型纯种猪,瘦肉率较高,特别在其体质较弱时,极易造成应激反应。因此使用药物前,应及时检查种公猪的体质状况,考虑是否可以在此阶段用药。对皮特兰等可能带有氟烷基因的种猪,要尤其慎重。使用药品前,先作试验,避免应激现象。(4)双甲脒的毒性很低,虽然患猪表现的临床症状很严重,但是经过积极的治疗,不仅痊愈,而且在后阶段的生产中观察,精液质量稳定,各种指标正常,其生产性能未受到影响。因此,笔者认为积极抢救与治疗中毒种公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012–08–28)
S858.28
B
1007-1733(2012)11-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