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荣,郑少斌,姜耀东,池晓华,张辉见,陈鹏亮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510515)
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只有准确评价尿路梗阻对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和了解梗阻解除后肾功能恢复的预后,才能恰当地处理和治疗梗阻性肾病[1,2]。2008年3月~2011年11月,我们对21例上尿路梗阻患者(27个患肾)进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现观察其结果变化,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在上尿路梗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1 临床资料 21例上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21~76岁。共有患肾27个,均行手术解除梗阻,其中行输尿管镜碎石术15个,肾穿刺造瘘术4个,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个,肾盂切开取石术2个,经皮肾镜碎石术2个,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个。
1.2 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方法 本组患者手术前后常规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测肾功能。患者检查前30 min饮水300~500 mL,测量身高、体质量。采用美国GE Discovery WH SPECT显像仪。99mTc-DTPA由广州市同位素中心提供,放化纯度>95%。注射药物前排空膀胱。弹丸式肘前静脉注射显像剂,同时启动显像仪。检查结束时测量注射点和空针放射性计数。按核医学科常规进行双肾处理,计算分肾GFR。GFR总参考下限为80 mL/min,即GFR分肾参考下限为40 mL/min。GFR总正常值为(95.5± 12.2)mL/min。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配对t检验和One-Way 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术前GFR将27个肾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肾功能受损及肾功能衰竭组,分别包括6、8、12、1个肾脏,对应的GFR分肾分别为30~54、15~30、7.5~15和<7.5 mL/min。手术解除梗阻后,轻度受损组患肾GFR由(39.7±7.7)mL/min升高至(48.8 ±8.4)mL/min,中度受损组患肾GFR由(20.8± 5.4)mL/min升高至(26.1±6.6)mL/min,重度受损组患肾GFR由(11.3±4.2)mL/min升高至(16.7 ±7.9)mL/min,三组术后GFR均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27个肾脏术前肾图表现分为A组(水平延长线型)11个肾、B组(持续上升型)11个肾、C组(抛物线型)2个肾、D组(排泄延缓型)2个肾、E组(功能受损型)1个肾。A、B组患肾术后GFR分别增长(4.67±5.29)mL/min、(6.43± 7.51)mL/min,两组相比P>0.05。术前属于A组的肾脏,术后4个仍为水平延长线型,5个变为持续上升型,2个变为功能受损型;术前属于B组的肾脏,术后1个表现为水平延长线型,其余10个仍表现为持续上升型;术前属于C组的肾脏,术后1个提示为高水平延长线型,1个仍为抛物线型;术前属于D组的肾脏,术后仍表现为排泄延缓型;术前属于E组的肾脏,术后仍表现为功能受损型。
核素肾动态显像不仅能从形态和功能上观察肾脏,而且能够准确、灵敏地测定总肾和分肾功能,定量评价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尤其对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不显影或显影差的患肾能判定其有无功能,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等有重要价值[3,4]。张继武等[5]通过肾动态显像测定65例梗阻性肾积水患肾治疗前后的GFR值发现术前GFR为1~12.05 mL/min的患肾解除梗阻2个月后GFR无明显增高,而术前GFR>12.05 mL/min的患肾解除梗阻2个月后GFR均有明显的增高。在临床上,重度肾积水患者如有肾功能严重丧失,而对侧肾功能正常时,可切除患肾[6]。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轻度、中度及重度受损患肾在解除梗阻后,肾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说明梗阻造成的肾功能损害在一定程度内是可逆转的。有2例重度受损的患肾,在梗阻解除后GFR增长明显,分析其原因为此2例患者均为输尿管结石导致的上尿路梗阻,梗阻期较短。另外,有3例患肾在梗阻解除后功能无明显恢复,其原因为此3例均为输尿管狭窄而行输尿管镜检、狭窄扩张、D-J管留置术的患者,梗阻期较长,且可能存在尿路非机械性梗阻。部分患肾术后GFR无明显改善,究其原因是上尿路梗阻后肾脏积水时间太长对肾功能造成的损害严重,以至功能损害不可逆转的[7,8],提示上尿路梗阻诊断明确后应及时解除梗阻。本研究中分析水平延长线型与持续上升型两组患肾治疗后GFR增长值无差别,提示患肾的预后情况无法单独从肾图表现直接判断。
术前核素肾动态显像提示患肾处于肾衰竭组时,还应行延迟显像及分析肾图表现,以帮助判断患肾是否还有保留价值。当肾图提示持续上升型(梗阻)时,酌情选择适宜手术方式解除尿路梗阻。核素肾动态显像对患肾功能所进行的定量分析测定具有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对患肾功能可作出相对真实的评价。对于上尿路梗阻的患者,如果核素显像提示患肾完全不显影,在解除梗阻后其肾功能多难以恢复,故宜行肾切除;若患肾尚有显影,梗阻解除后一般可以保存残留的肾功能,且多能逐渐恢复[9]。当患肾GFR<7.5 mL/min、肾图呈低水平延长线型、梗阻期较长、肾皮质菲薄时;即使梗阻解除了,患肾功能也无显著变化,若对侧功能良好,可选择切除患肾,预防患肾出现反复感染等并发症。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41-543.
[2]池晓华,李贵平,王全师,等.CysC、SCr、Hb在肾功能改变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1):6-8.
[3]赵晓佳,巴雅,谢彬,等.放射性核素滞留肾动态显像的GFR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3):305-309.
[4]刘恒超,陶新全,申勇,等.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上尿路结石患肾功能[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0):888-890.
[5]张继武,张策,何军明,等.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的分侧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6,15(4):496-497.
[6]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3.
[7]李诗运,姚爱珠.核素肾动态显像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和鉴别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3,5(3):300-301.
[8]林伟,邬恒夫,叶广春,等.99mTc-DTPA与131I-OIH双核素肾动态显像对肾功能的评价[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4):221-222.
[9]林景辉.核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