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思考

2012-04-13 08:11李小娜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舞蹈教育教学

李小娜(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思考

李小娜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思考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普及型的高校舞蹈教育,以及专业型的高校舞蹈教育的整体而言,提出了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三个层次——鉴赏、表达、创造——应该作为高校舞蹈教育的三个培养目标。

高校;舞蹈教育;欣赏;表达;创造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高校开始注重舞蹈教育,比起发达国家要晚整整20多年。国际上,综合性高等院校中艺术教育比较普遍,艺术教育机制也比较健全。而我国的舞蹈教育,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普遍未完全摆脱中专舞蹈教学的模式。其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以及培养上,追求的仅仅是技能与技巧的完善和精湛,它的整体教育体制完全是对中专舞蹈专业学校的演变和延续[1]。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的确为我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舞蹈人才,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高校舞蹈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教学大纲

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其学科设置的教学大纲上。开设舞蹈课程的高校日益增多,但往往将其作为一种选修课,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宣称其多样性,而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则马马虎虎,不甚重视。各所高校的艺术类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3]。更进一步说,从我国艺术教育的大环境来看,由于师资力量,多数普通高校从事这一专业教育的教师少,并且没有形成气候,以致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不足。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上体现为教学理念模糊、教学手段落后等等。师资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员缺乏,二是在职的舞蹈教师专业能力有限。更为严重的是,对于舞蹈教学的理念,不管是一线的舞蹈教师,还是专家学者、教育部门都并非那么清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在“德智体美”方面能取得的效果大家都能赞同,然而高校舞蹈教育要怎么去获取这些效果,达到一个怎样的层次,这个问题却很少被讨论[2]。事实上这一问题的厘清对于高校舞蹈教育裨益颇多。至于教学手段方面,现有的方式多为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科班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传统中颇为看重,而且有许多荣耀的成绩。但在当今时代,遇到大班教学,加诸社会心理中对权威的叛逆心理加重,这种模式还能收到怎样的效果就颇堪疑虑。

(三)教学目的

针对舞蹈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从中专到高校一路修炼的学生而言,在舞蹈教育上,多数高校与中专学校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是中专课程的重复,并没有体现出舞蹈教育的连续性和层次性[3]。

二、 高校舞蹈教育理念的思考

高校普及舞蹈教育,最初是考虑其在德育与美育上的作用。这本来就是对孔子教育理念的继承。

舞蹈自其出现时代起,就承担着两种作用:一是表达情绪,二是成为仪式表达某种秩序。孔子重视后者,强调音乐与舞蹈对于人们在礼仪上的熏陶。高校舞蹈教育必须重视到这两点。

前人论诗,说有两种层次,一是能感诗意而不能发,另一是感之而后能发之。换句话说,就是懂得诗歌的人有一些是能欣赏诗意但不能表达,另有一些人既能感受又能表达。在舞蹈中也有类似情况,有的人能欣赏舞蹈,有的人可以通过舞蹈表达感情或者意义,还有一些人能够编导舞蹈。这就是高校舞蹈教育所需要确认的三种层次,即欣赏的层次、表达的层次以及创造的层次。

三、高校舞蹈教育的三个层次

(一)欣赏的层次

对于普及教学,学会欣赏是首要目的。舞蹈本身是有意义的,如前所述,它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绪或者体现仪式,一个转身、一个回眸、一抹笑靥都传达着舞者的心声。

著名的舞蹈理论家贺金森女士曾指出理解舞蹈就是要理解“编导以舞蹈创作、舞蹈中的人物、特定的表现手法以及‘寓意’来表现他(编导)的意图。”[4]舞者通过对人物角色的琢磨,在表演时赋予其人物鲜活的特征,进而揭示舞蹈所包含的意义;而欣赏者“阅读”舞蹈(结构与表演),寻找人物、表演特征及含意。

同时,教师要达到让学生理解舞蹈的目的,就要让学生们对已有的“舞蹈背景”有所认识,即社会文化背景、舞蹈表现的场合及形式、舞蹈的种类与风格、舞蹈所表现的主题。感情是在想象和“悟”中得出来的,而想象与“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5]。由于舞蹈动作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发展而来,因此,对于社会常识与民间文化的认识,对舞蹈的理解尤为重要。

(二)表达的层次

表达,首先需要舞者自身拥有丰富的内心,有表达的欲望,和要表达的情绪或意义。

对于高校舞蹈教学而言,要让学生达到表达的层次,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舞蹈的基本动作,这是舞蹈表达所必须用到的舞蹈的“文字”。到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动作后,再逐步提出新的要求:比如,保持基本体态不变,改变手臂和身体的转向,又如保持基本动作不变,但动作的频率有所变化,让学生从中尝试体会舞的表达。

除此以外,高校舞蹈教育要达到表达层次还要求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对舞蹈姿态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和接受。比如教会学生懂得芭蕾形体动作的基本特征——交叉姿态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尖、开、绷、直是怎么形成的,这背后就隐藏着身后的欧洲宗教文化[6]。也就是说,要能够进行舞蹈表达,相关的文化知识是需要具备的。与此同时,除了文化知识外,舞蹈的表达还要求一定的知识结构,比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物理运动学、力学、美学等各方面,对于身体的基本形态、重心、稳定性、协调性动作的舒展性等问题,甚至是人体各部位的肌肉、韧带和关节的力量、韧性、灵活性外开性以及各种旋转及弹跳的训练问题,都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三)创造的层次

这一层次只针对专业的舞蹈教育而言。简言之,创造的层次就是在理解欣赏与表达的基础之上,能够编舞。创造,已经不同于通过对既有舞蹈作品的演绎或个别动作的改编来表达自己,它需要的眼光更宏大,需要的智慧更持久,需要的知识更广泛。

对于高校舞蹈教育而言,要使学生达到创造的层次,已经不再是一个普及的过程,而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回到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并且在这种模式中,师傅已经只是一个引路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在这个目标设置为这个层次的教学上,对于理论的教授与培养尤为重要。对于一般的专业舞者而言,学习理论对其舞蹈创造有着指引的作用,而对于有天赋的舞者而言,学习理论对其舞蹈创造有激发灵感的作用。不论哪种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编舞的法则,从而为其在舞蹈上的创造奠定基础。

越是充满灵性的创造,在最初必须经过严格的甚至是机械的训练。这一点与前面两个层次的舞蹈教育的要求不同。对于前两者,舞蹈教育的重心应该在学生,也就是尽力发动与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直至能运用肢体的摆动去表达。而要达到舞蹈教育的创造层次,则还需要有多方位的评价体系。在平时的专业训练课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技术技能的训练外,还可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将感受写下来。要求学生多欣赏著名舞蹈作品,并对作品的背景、风格特征动作的方法、要领要点进行分析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写作能力和理论水平[7]。

对于高校中选修舞蹈课程的学生而言,能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对舞蹈的理解,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这点在民族舞上尤其明显)。而对于专业修的是舞蹈的学生来说,经过欣赏与表达的层次,有志于舞蹈创造的人可以通过更严格的训练练就扎实基本功,通过情感的领悟与知识的积累来获得灵感的迸发,从而在时机成熟时进行自我的舞蹈的创造。该理念的根源在于孔子所言的因材施教。放在今天来说,就是因材施教、因趣施教。

总之,不管哪个层次,舞蹈教育的关键在于:透过舞蹈教育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舞蹈史及关心人文、社会,激发对社会的责任感;借助各类舞蹈表演的欣赏,引导学生对于“审美观念”的认识及评论的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的舞蹈欣赏者或传播者,服务于社会与大众。

[1]汪以平.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思索[J].艺术百家,2011,(2):114-115

[2]田原.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意见[J].中国科技博览,2011,(6):184

[3]朱毅德.广东省舞蹈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反思[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4]潘滨.高校舞蹈教育现状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6):93-94

[5]张莉,李晓红.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5,(5):99-100

[6]邹玮.浅谈舞蹈专业的教育教学[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7):27-28

[7]王帝,周丽华.试论高校舞蹈教育的作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141-142

G642.0

A

1009-9530(2012)03-0119-02

2011-12-28

李小娜(1979-),女,宿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音乐学硕士。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