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尼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教师从事的所有任务中,没有比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心理学家詹金斯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师必备的各项基本素质中,教师的管理能力居第三位,远远高于排在第七位的教师的知识能力。[1]由此可见,教师的管理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教师管理的理解可以粗略地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观的英语教师管理是来自外部的,指语言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根据语言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建立起来的外语教学管理理论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管理模式;(2)学校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师资管理和建设;(3)英语教学过程、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大纲设计和发展、教学评估及测试手段。[2]微观的航海英语教师管理是指教学整体过程中教师对自身教学以及与教学相关的项目和过程的自我管理,它包括:(1)学习、领会和贯彻相关的政策和精神,并将之融会到日常的教学科研中;(2)制定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步骤、有措施地进行理性的实施;(3)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4)学习、研究和实践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并贯穿到个人的教学工作中;(5)学习航海专业知识,使语言技能与专业能力有机结合;(6)保持个性化综合发展。航海英语教师的自我管理属于微观的基础管理,也是航海英语教师从职业培训、职业教育进而达到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现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从外控向内化转变,而内化的根源则在教师自身。管理上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培养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实现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才能达到学校管理的目的。大学教师的自我管理,是教师个体主动向自身提出的努力目标,并能对此进行主动、自觉的实施、监察、激励和控制,从而达到目标的活动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管理的重心开始转移到自我管理的方向,人们认识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价值,发掘教师的潜能,发展教师的个性,真正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就必须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实现自我管理,促进教师自身主动、全面的发展。
航海英语教师的自我管理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释放教师的个人能力,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为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而聚焦于结果和创造价值。反观目前航海类院校英语教师的自我管理现状,依然处在一种非本能的和混沌的状态。(1)缺少对教育政策的认识,体现出教学的导向性缺失。多数教师只看到当前甚至是当学期的任务,没有学期间、年级间、师生间、教师间和学科间的关联认识,导致教学的间断性和孤立性。(2)缺少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表现出盲目性和“不变应万变”的状态,对惯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也缺少清楚的认识、评价和应用,有时甚至跟风一些根本不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3)承担航海英语教学的教师多数为英语专业的本科或硕士毕业生,其综合语言能力仍有待提高,从而能应付复杂多变的各类教学材料和教学要求;有的院校由航海专业教师担任航海英语教学工作,其语言能力更加需要提高,以满足各类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4)航海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毕竟航海英语是航海业务与语言教学的结合体,航海专业教师应提高其语言能力,而英语专业教师应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达到相得益彰。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交通运输部2009年10号令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其英语语言能力掌握航海知识是航海英语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航海英语教师应做好个人的自我管理,在航海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航海英语教师应学习并了解的政策包括国家的、学校的和部门的政治、行政和教学的要求和规定。英语教师常常忽视对政策的学习,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业务提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这样做的后果之一是使职业的发展失去了方向。
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可见,我国更加重视基础发展,戒除急功近利,强调可持续发展,倡导人才战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对于航海英语教师的启发在于:(1)抓好个人业务的自我基础管理,包括个人语言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业务和职业的发展等,将其置于有序环升的体系之中;(2)将学历、职称和教学、科研进行有序结合,使之成为个人进步的导向;(3)国家、学校、个人皆有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将教师本身和所教的学生作为人才进行培养,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有利于教与学能力的双向提高。
从学校的“十二五规划”可以了解学校发展的总体方向、近期和远期的愿景、师资的规划、教学水平提高的要求等。教师可以根据规划制定自身发展的学历计划、职称计划和终生学习计划。
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可以了解新的国际要求,从而使教学符合新形势需要,努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的沟通交际能力、良好的工作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术语运用能力。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中可以明确“海船船员培训教学人员的要求”,努力满足交通运输部对于航海英语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可以使航海英语教师逐渐建立自身的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教育观,并明确教学大纲发展的历程和教育教学观念的历练。桂诗春说,“外语教学从教学方法、教材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应该是一门科学,有它内在的规律”。如1962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供高等工科学校本科各类专业使用的《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是语法翻译法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大纲;1985年生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是交际教学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2004 年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是一份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法糅合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纲强调外语教学理论的重要性,明确语言的教学与习得有其内在的规律。教师应熟悉与外语教学直接相关的理论,如语言学、二语习得、学习策略、建构主义理论等,并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工作,这样更符合语言教学规律,从而取得良好效果。观察教学大纲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大纲的发展是以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反映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向,对阶段性的英语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于教学大纲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对自身的教学产生指导性的影响,从而使教师的语言教学更加符合社会要求。
目前国内缺少英语教师语言能力标准,部分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甚至语言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欠缺。现任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准入制度缺少明确、具体的专业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师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有必要制定英语教师专业标准,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参照目标,使教师进修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在职教师职称评定提供统一、明确、客观的专业标准和科学的评价办法,有助于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教师的长远发展。英语教师完全有能力以团队的组织结构,研讨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以规范英语教学活动,使之沿着良性发展的道路前行。
笔者认为,合格的英语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1)真实、相当的高等院校教育学历,本科生或硕士、博士研究生;(2)高水平的英、汉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能自如有效地运用;(3)系统的西方文化知识,并能运用到教学之中;(4)系统的语言知识和扎实的教学能力;(5)较高的科研能力;(6)掌握现代教学技术;(7)健康的个性;(8)合理评价学生、班级、学校发展和改进的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周燕教授对49所大学的920位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表明,78%的教师认为一位好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基本英语语言技能,这说明教师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需求非常明确,并认识到教师的语言能力在实践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58%的教师希望得到业务进修的机会;对于最可行的进修方式,47%的教师选择“出国进修”,27%的教师选择“在职进修”;对于进修内容,29%的教师选择语言学理论,20% 的教师选择语言基本技能。[3]
教师的职业发展宜融入学校的持续发展,不仅学校应有师资发展的规划,教师个人也应根据自身的背景制订个人发展的规划。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个人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除却学校行为,即学校根据需要安排的教师国内外进修以外,教师应制订个人的进修计划,即根据个人发展的方向和资源制订近期和远期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实施。事实上,英语教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的自身发展。Donald Freeman认为英语教师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四个要素:意识、态度、技能和知识。意识是第一位、起决定作用的,它激发和调控其他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有了发展的意识才能产生积极的态度;有了积极的态度,才可能有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师语言能力的提高方式有:(1)自我提高。制订学习计划和书目,详细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撰写学习日记,记录学习的内容、收获和思考,Jarvis认为学习日记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好办法,学习日记给教师提供了回顾自己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和空间[4];建立学习档案,Bastidas认为,学习档案是精选的、能代表教师在长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理念、自我发展和所取得成就的文档材料。[5](2)合作提高。教师学习小组的形式如今除了科研课题的研制以外已经在教师进修的过程中不多见,而更多见的形式是教师“单打独斗”,实际上,在群体中谋得教师的个人发展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Underhill认为“在团队的环境中,个体更加容易意识到自身的作用,也更加倾向于成为群体中的佼佼者”,[6]听课、观摩、讨论等形式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客观地展现和反射更多隐性的问题。(3)网络提高。科技的发展使网络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Barnard认为“有了网络为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搭建的平台, 教师的远程教育就有了可能”[7],况且网络已经成为人人可及的资源。(4)科研提高。教师从事科研是岗位基本要求之一,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自身的语言功底浅薄而无法通过语言技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对自身的语言能力进行重新审视,并踏实地提高语言能力。
事实上,在英语教师有了提高的愿望后,提高的方法很多,申报职称时的科研热情完全可以迁移到教师个人语言能力的提高上来。
掌握良好和适用的英语教学方法是航海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航海英语教学,由于其自身的行业特点、证书考试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学生的特殊现状,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现有的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后发现:(1)所有的英语教学方法均来自西方,且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2)没有任何一种现成的方法可以用以针对航海英语教学的所有内容;(3)航海英语教学方法有极大的研究空间,其行业要求、语言特征、理论基础,甚至西方英语教学方法的本土化研究等,都将为航海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建立提供良好的基础。
20世纪是英语教学方法研究取得最显著成就的一个世纪。20世纪初,建立在德国外语教学家菲埃托(B. W. Vietor)语言习得理论基础上的直接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逐渐走向成熟,它强调模仿,主张通过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中进行聆听、模仿、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情景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的结构主义和斯金纳(Skinner)的行为主义学说。这一教学法认为口语是语言的基础而结构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核心。学习者在设定的情景里操练所呈现的语言结构,进而形成目的语的说话习惯。曾经风靡国内的《新概念英语》、《跟我学》和《走遍美国》等教材就是典型的情景教学法的设计。听说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倡导者为弗里斯(C. C. Fres)。他提出以口语为中心和以句型结构为纲的理论,教材用口语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80年代广为流行的《英语900句》的设计明显带有听说法的特征。视听法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法国,是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方法,首先由古布里纳(P. Guberina)提出,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发扬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自然和牢固掌握外语。认知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l)提出的,用认知符号学习的理论代替听说法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得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利用,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任务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外语教学界提出的“过程教学大纲”的产物。它的课堂教学程序是:教师将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具体实施评价学习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完成对学习任务的评价。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任务教学法体现了外语教学中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到注重语言习得的变革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欧共体成员国改革外语教学,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设计统一的教材和测试模式。经过3年的努力,欧洲主要语言的教学大纲“入门阶段”以及威尔金斯(Wilkins)的“意念大纲”相继问世,标志着交际法的产生。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理论。交际法强调的是学习过程的设计,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增加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而流行几个世纪的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授拉丁语的教学法。当时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Heinrich Ollendorff)等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语法翻译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重视翻译能力的培训和语法知识的传授。
对各种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优劣对比和适用对象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汲取前人经验并结合教学实际建立自身的教学方法。
观察和研究航海英语教学,可以发现它的特点:(1)词汇教学——涉及一系列专业英语词汇、词组和用法,用词生僻,重复命名;(2)结构教学——涉及专业英语与众不同的特殊结构,严谨、晦涩、复杂;(3)原理教学——将语言与行业原理相结合,专业性强,逻辑性强;(4)语篇教学——整体的文篇体现出固定格式、杂乱格式和陌生格式;(5)语法教学——非人称句式、长句式、被动句式,甚至反语法句式;(6)考试辅导——航海英语教学受制于学生的适任考试,反拨作用明显。
根据航海英语教学的上述特点,教师应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材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将整个教学过程置于理性和逻辑性的螺旋形上升的状态,而不是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乱象。宜将整个航海英语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初级阶段(对应word level),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首次接触航海英语的事实,应加强阅读教学,使用缓慢的教学速度,重视学生对语言的认知,扩大其词汇量,提高其辨识能力。这一阶段适合使用直接法和视听法,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新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自然且牢固地建立名称与实物的联系,并掌握工作原理。(2)中级阶段(对应sentence level),在学生词汇和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听说训练,重视语言材料的重现,不断重复出现的语言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适合使用听说法和任务教学法,加强学生的完整句的造句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建立积极主动学习的方式;(3)高级阶段(对应discourse level),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提高教学速度,加强模仿写作学习和练习,规范语言形式,适合使用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模式,通过模仿和输出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达到通过语言学习知识的目的。随着海事局适任考试大纲的出台,航海英语教师还需要研究考试的原则和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辅导学生应对考试,提高学生适任考试通过率。
1.教学前管理
教学前管理指的是备课活动。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它还包括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方法、备时间、备学生、备自己以及对备课活动的评价和调整。
(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是教师评价学生的纲领,也是教师评价自身教学质量的标准。它是一个科学的体系,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工作的性质、任务、内容、要求和大纲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指导,规定了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和评估的范围。通过学习和研究大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将整个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体,在这个范围内,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主体、评估方法等并实施教学,使教学过程和节点有理、有据,成为一个完美的闭环。
(2)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关注个性的发展,因为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对学生的教育服务展开,教师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甚至心理特点等。全面地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使教学结果体现出教师的期望,并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8]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渠道包括学生档案、个别交谈、课内外观察、访谈前任教师和同学、多方面的调查访问和咨询、与学生家长沟通、课堂提问和测试等。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使自身的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成为自觉的、负责的和有自我监控能力的学习主体。
(3)备教材。教师应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拥有广泛的教学素材,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并运用合适的方法、采取合理的步骤,将教学内容有序地提供给学生,使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应有的角色。
(4)备自己。教师对自身的了解包括:对新的教学任务做好全身心的准备;对新的教学任务充满信心;对新的教学任务充满期待;通过教学实施,使教师本身成为教学环境中的领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塑造者。
教学后管理指的是教师的教学反思。一次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而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开始和教师进步的新起点,这个时间的教学反思应是及时、积极和有效的。实际上教师反思的积累不仅是教师进步的标志,也是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学及师资进步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批评性地反思其教学体会以提高他对教学的领悟能力和自身的教学质量,反思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培养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创见、有分析和客观性的思考的能力,是改进课堂实践的一个途径”。[9]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根据Bartlett的理论,[10]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过程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反思环,它包括观察、记录、分析、质疑和调控五个过程。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首先要进行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跳出自我,以客观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观察。然后进行记录,撰写教学日志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为教师提供反思空间,是对教学过程的描述与反馈。通过日志这种自然和熟悉的方式可把教师带入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教师成长的良性过程[11]。布鲁克菲尔德说,“教学日志是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它有意识地、生动地再现了教师自己。它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焦这些事件,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12]第三,通过分析寻查问题所在,Richard 和Lockhart 提出了详细、具体的问题寻查列表,包括“我的教与学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如何影响我的教学? 我是怎样的教师? 我的学生对教学和学习持有什么样的观点?我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我怎样向学生传达教学目标?我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效果如何”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内容。第四,提出质疑,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检查表,对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合理进行对照,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何?哪些优点需要保持、哪些缺点需要改进?找出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行动不妥和前后不一致之处。最后,进行调控,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这是教师在自己课堂内进行的小规模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根据某个具体的问题展开,设计行动方案,制订改进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终写出行动研究报告。通过这一过程,教师不仅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学后管理的特点是,它源于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认识、总结和升华,发现的问题往往是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内容,与教师的发展期待紧密相连,有利于教师保持职业进步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教师既从事教学实践,又据此进行了科学研究,二者相融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个人职业的成长,久而久之教师甚至可以建立个人特色的教学理论;对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言,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伴生着教师系统性的观察、客观的分析、艰苦的思索和理性的选择;它还是一个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将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巧妙地与教学能力相结合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可以产生超出传统的、经验式的教学效果,即超常的、创新性的、反思性的教学效果(Jack C. Richards,1998)。”“这些理论可以影响教师头脑中潜在的关于语言学习的理念, 有助于教师专业行为的完善。”[13]
语言专业出身的航海英语英语教师应系统地学习航海专业知识,使自己的教学过程体现出“运用语言获取专业知识”的特点。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自学。由于缺少航海专业知识学习的渠道,航海英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还是应以自学为主要形式。英语教师应与专业教师协作,列出学习书目,系统地、有计划地学习全部航海专业知识,包括相关的IMO公约和规则。
(2)听课。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水上专业学生的课程表,有规律地跟随学生学习,同学生一起完成预习、学习、复习、作业、评估的全部过程。
(3)考试。北京新东方学校的辅导教师每次都要参加相关的托福、雅思和GRE考试,因而获得第一手的新鲜资料,英语教师也应随航海专业的学生一起,参加船员英语考试的全部过程,不仅学习专业知识、了解考试内容,同时也体会学生参加适任考试的痛苦过程,增加感性的认识,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带有更多的情感。
(4)讲座。航海英语教师应参加航海专业的讲座活动,也应自己筹备相关专题的讲座,这两个过程都是教师提高的过程。马尼拉修正案出台以后,参加学习和研讨的教师大部分是专业教师,鲜有英语教师参与,因此英语教师也就难以了解新的国际公约的要求和精神。
(5)会议。航海英语教师参加专题会议的机会较少,同时教师本人也认为专业会议与己无关。事实上,很多会议讨论的内容与航海英语教学息息相关,例如航海模拟器专题会议、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专题会议等,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校也应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6)研讨。研讨会是一个获取信息的极好渠道。在研讨会上,大家以平等的身份对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得出结论,往往不经意间就会闪出新思想的火花,对航海英语教师非常有帮助。
(7)备课。航海英语教学的备课活动应采取集体合作的形式,集思广益确定教学的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进度和速度,教学广度和深度,考试前的辅导和模拟。集体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进修专业知识的重要过程。
(8)上船。根据“交通运输部2009年第10号令”的规定,英语教师应具有上船经历,甚至船上任职的经历。合理地安排英语教师上船实习是英语教师获取专业经历的一个难得的机会。
(9)证书。有的航海类院校曾经试行英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并通过考试获得上岗证书以从事航海英语教学的做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是航海英语教师从业标准的雏形,应予提倡并发扬光大。
航海英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关键是学校应给予支持,教师有主动的要求。
必须承认,航海英语教师从事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的专业,它对于教师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自我管理若能与学校的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并出自于教师本身的需求和追求,它就会极其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师的职业发展。
[1] 卢玉娟.美国管理承认课堂的五项原则[J].才智,2004(2).
[2] 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周 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4] JARVIS, J. Using Diary for Teacher Reflection on In-service Course[J].ELTJournal, 1992.
[5] BASTIDAS, A. J. A. The Teaching Portfolio: Tool to Become a Reflective Teacher[J].EnglishTeachingForum,1996.
[6] UNDERHILL, A. The Role of Groups in Developing Teacher Self-Awareness[J].ELTJournal,1992.
[7] BARNARD, R. C. G. Distance In-service Train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uggested Approach[J].EnglishTeachingForum,1995.
[8] 李爱民.课堂教学准备性环节研究[J].盐城师专学报,1998(3).
[9] RICHARDS, J . C. & Charles Lockhan.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94.
[10] BARTLETT, L. 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Reflective Teaching[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0.
[11] 赵恕敏.教学日志: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有效途径[J].大学教育科学, 2009 (2).
[12] 布鲁克菲尔德.批判性反思ABC[M].张 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3] 戴炜栋,任庆梅.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4] 庄智象.外语教育名家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