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静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扬州,225003)
齐拉西酮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拮抗5 -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2受体,对 5-HT2C、5-HT1D、5-HT1A和H1受体也有亲和力,临床试验表明其对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疗效[1-3]。但在临床使用中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齐拉西酮出现了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提出有效的应对护理措施。
研究对象来自于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精神科2011年1~6月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60例,年龄18~60岁,女22例,年龄17~65岁,文化程度本科4例,高中、中专、大专14例,初中及以下64例。
患者有27例治疗前未经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直接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有55例治疗前已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酌情给予4~7 d的药物代谢,然后再用齐拉西酮治疗观察。所有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剂量为80~160 mg/d,视病情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60 mg/d,疗程6~8周。经护士仔细观察,发现个别患者受药物不良反应和心理因素影响,经对症处理和心理疏导后疗效提高。
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静坐不能11例(13.5%),急性肌张力障碍2例(2.5%),失眠、嗜睡5例(6.0%),恶心6例(7.4%),便秘2例(2.5%), Q-T间期延长1例(1.3%),头痛、头晕7例(8. 6%)震颤4例(4.9%)。
锥体外系反应[5-6]: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一样,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有:①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在用药后2~3 d即可发生,常见于头面部、颈部。②静坐不能,多伴有焦虑不安,多发生在用药后的头几天。③帕金森氏综合征,表现运动减少、四肢震颤,流涎,肌张力增高,通常在服药后2~3周出现。
消化道症状:短期治疗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恶心、便秘。
嗜睡和失眠:短期治疗常见嗜睡,长期治疗则以失眠多见。
心电图Q-TC间期延长:在治疗中,有1例患者出现Q-TC间期延长的情况,给予及时对症处理。
护士的角色不仅是照顾和管理者,更是教育者和治疗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不应采取以监管为主的传统看护方法,而是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综合考虑,执行整体护理。在整体护理中,心理护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护士要充分利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并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自己的焦虑和不愉快的感受,及时为患者解决不适,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重建新的健康心理与适应性的行为。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一样,齐拉西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较高,与齐拉西酮主要拮抗多巴胺D2受体黑质纹状体束通路有关。其中,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在用药后2~3 d。静坐不能出现最多,不良反应多出现在治疗后的2周内。护士应多观察多巡视患者,应尽早发现,尽快汇报医生,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如苯海索片、普萘洛尔或输液及对症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很快会消失或减轻。同时护士要安慰患者,讲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齐拉西酮对组织胺受体几乎没有影响,所以患者出现过度镇静的副反应并不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出现失眠的可能。首先为失眠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美观的睡眠环境,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合理安排晚间护理活动,做到“四轻”;做好心理护理,运用沟通技巧,认真倾听,找出失眠原因,耐心劝慰患者;让患者白天尽可能不睡觉,睡前喝牛奶或热水泡脚,不看情节紧张的小说或影视剧,避免过度兴奋,必要时根据病情给予适量镇静催眠药。也有少数患者出现嗜睡情况,护士经常喊醒患者并观察患者睡眠时的呼吸频率、幅度,检测体温、脉搏、血压并记录。
由于齐拉西酮对5-HT的作用,会带来患者胃肠道高反应性症状,比如恶心、腹泻。对于恶心的患者,医护人员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动作要轻柔,经常关心、安慰、鼓励患者,给予精神支持,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减少不良刺激,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适当补充营养,选择适合患者口味的食物,注意色香味的搭配。由于齐拉西酮对胆碱能的微弱作用有时导致患者便秘,护士要注意患者饮食及排便情况,指导运用正确的手法进行腹部的按摩,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番泻叶等导泻剂。在临床观察中,齐拉西酮消化道的症状多数轻微,患者通常有较好的耐受性。
齐拉西酮最危险的不良反应当属Q-T间期延长,可导致心律失常或猝死。在本研究中,出现1例Q-T间期延长,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有研究称Q-T间期延长超过500 ms应该停止使用齐拉西酮[8]。对于使用齐拉西酮的患者应该每周给予心电图检查,Q-T间期延长超过440 ms,应及时汇报医生以作进一步处理。护士平时也应多留意患者的不适主诉和体征。还要对年轻护士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演练,让其熟练掌握卒中后的抢救,以便在急救时最大可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1] Goff D C,Posever T,Herz L,et al.An exploratory haloperi2 dol controlled does finding study of zip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or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J Clin Psy2 chophArmacol,1998,18(4):296.
[2] Keck P,Buffenstein A,Ferguson J,et al.The zip study group:zip 40 and 120mg/d in the acute exacerbation of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A 4 week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J].psychopharma-cology,1998,140(2): 173.
[3] Daniel D G,zimbroff D L,potkin S G,et al.Zip 80mg/d and 160mg/d in the acuteExacerbation of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A 6 week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zip study group[J].Neuropsychopharma-cology,1999,20(5): 491.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
[5] 沈渔屯,陶国泰,李从培,等.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24.
[6] 李小麟,张树森.精神科护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184.
[7] 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22.
[8] 汪卫华.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J].临床精神医学,2005, 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