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义
潘恭寿小传
王 义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潘恭寿善山水花卉,中年皈佛后多作仙佛像。被后世视为丹徒派的前期代表人物。其画多有王文治题跋,世尤重之,称为“潘画王题”。两人珠联璧合的合作被视为画坛雅事,值得深入研究。
潘恭寿;王文治;“潘画王题”;王宸;丹徒画派
潘恭寿,字慎夫,号握筼,又号莲巢。中年受戒,法号达莲。生于乾隆六年五月十二日,卒于乾隆五十九年。潘恭寿善山水花卉,中年皈佛后多作仙佛像。其画多有王文治题跋,世尤重之,称为“潘画王题”。
潘恭寿年幼时家境贫寒(谢堃《书画所见录》),其父潘振翼虽然“以书名一时”,却不得不课徒为业(“其父潘振翼,字傅天,邑诸生,以书名一时,学书者多宗之”)。由此看来,在其父时家道已经衰落。贫寒的家境,给立志学画的他带来很大困难。但对于潘恭寿来说,最大的困扰还不在此。遍览现存画史,没有关于潘恭寿年轻时在师承方面的记载。如果没有师承,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就不知道如何入门,正如王文治在《莲巢小像》题跋中的记述“莲巢弱冠时,余见其画不入时蹊”,既然难窥门径,则只能单纯依靠临摹。而潘恭寿得以初窥门径,进而登堂入室,也正是依靠王文治为其指点迷津。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镇江人。生于雍正八年,卒于嘉庆七年。乾隆二十五年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探花)。王文治工诗书,书法与梁同书齐名。平日喜用淡墨,风格秀逸,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
王、潘2人最早于何时相识,史无明确记载。如果以王文治在《莲巢小像》题跋中所述“莲巢弱冠时”来推断,则两人在乾隆二十六年已有交往,也有人根据王文治为潘恭寿《秋林读书图》所作题画诗中“忆余初识君,君发始垂额。端好如女郎,皎皎洁白皙。相知有鲍子,玉树双株碧。夜窗联咏初,寒月梅花坼”,以为两人的交往可以再向前推。但此处“君发始垂额”是否为确指尚难断定。
乾隆三十二年,两人的交往开始变得频繁。是年,王文治因督粮不力罢归,退居故里。也正是在该年年末,他第一次在潘恭寿的画作上题诗“六朝烟雨接寒汀,山到金陵不断青。却望海门天尽处,数帆如豆雨冥冥”。从此开始了两人近25年的合作。
由于王文治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提携,潘恭寿开始在画坛上崭露头角。在这一时期,另一位名士王宸也与潘恭寿结识,并对潘恭寿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宸,字子凝,号蓬心,一作蓬薪,又号蓬樵,江苏太仓人。为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善画,其山水承家学,以元四家为宗,而深得黄公望法。著有《绘林伐材》《蓬心诗钞》,卒年78岁。与王玖、王愫、王昱合称小四王。
王宸是偶然在王文治处看到了潘恭寿的画作,颇为欣赏,向潘恭寿授以“宿雨初收,晓烟未泮”的八字真言。
对于王宸的“宿雨初收,晓烟未泮”八字真言所指为何,后人有不同看法。或以为这是王宸在艺术方面的心得所在,或以为是王宸在指出潘恭寿当时作品中的不足之处。而潘恭寿本人从中则是得益匪浅,并在日后的艺术实践中领悟到了这八字真言的精髓,“吾受蓬心先生教逾十年,始能实证也”。
潘恭寿中年时皈佛,受戒于高旻寺如鉴长老。此后出世思想渐浓,作品中仙佛像画作逐渐增多,例如其在乾隆五十二年七月所作的《大士像立轴》,以楷体写《心经》于其上,并题“大清国善男子吴际昕于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八日病中梦白衣大士现像,虔信供养有年矣。丁未七月三十日为写像并书心经一通,因志其因缘如此,优婆塞戒弟子潘恭寿”。
乾隆五十九年,潘恭寿卒,年五十四。王文治深为痛惜,在诗文中多次对两人的交游进行追忆。即使到了晚年,仍对这位挚友念念不忘,“呜呼!如莲巢者,可谓古今之高人,友谊中未可多得者也,悲夫”!
纵览潘恭寿一生的创作,最为擅长的是山水花卉,正是因为在山水画方面的卓越成就,才被后世视为丹徒派的前期代表人物。而其花卉画亦非常出众,清代名士俞蛟尤为激赏,“莲巢花卉,全施五彩,绝无墨迹可寻,可谓用古而不泥于古。至于气韵之厚薄,有目所共鉴,不必余为置吻矣”。
但最为时人所推崇,也最为后世重视的,还是所谓的“潘画王题”。在潘恭寿与王文治近25年的合作中,潘恭寿大量的作品都有王文治精心撰写的诗文题跋。潘恭寿的画已十分出色,而王文治的题跋堪称点睛之笔。两人珠联璧合的合作被视为画坛雅事,而两人合作的画作即使在当时就已被视作艺术珍品,“人有得其片纸者,如获至宝”。
作为丹徒画派的前期代表人物,潘恭寿的画作有必要加以重视,而“潘画王题”这一画坛雅事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① 见冯金伯编《墨香居画识》,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影印本。
② 见吴荣光编、陈垣校注《历代名人画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出版。
③ 见《丹徒志·文苑》,嘉庆十年刊本。
④ 见王文治跋唐耀卿为潘恭寿所作《莲巢小像》,镇江博物馆藏。
⑤ 见王文治《梦楼诗集·十一》,乾隆六十年食旧堂刻本。
⑥ 见吴辟疆辑《画苑秘笈·读画闲评》,吴氏画山楼铅印本。
⑦ 见钱泳撰、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二十二种》之《履园画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出版。
Biography of Pan Gongshou
WANG Y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Pan Gongshou was good at landscape and flower painting. He began to draw Buddhist image after he believed in Buddhism in his middle age. He was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earlier school of Jingjiang Painting. Most of his paintings, with Wang Wenzhi’s inscriptions on, ca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People call their perfect cooperation “Pan’s painting and Wang’s inscription” which is worthy studying thoroughly.
Pan Gongshou; Wang Wenzhi; Pan’s painting and Wang’s inscription; Wang Chen; school of Jingjiang Painting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K206.6
A
1673-2065(2012)02-0075-02
2011-09-02
王 义(1984-),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