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文献资源建设探讨

2012-04-12 20:49李大林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馆藏学科文献

李大林

(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江苏 镇江 212003)

1 泛在图书馆的概念及特点

1.1 泛在图书馆的概念

“泛在图书馆”(ubiquitous library)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词汇。1999年,Michael Keller用“泛在图书馆”一词来描述对重要内容的网络检索。2003年,韩国学者李恩奉(Lee Eung Bong)认为,泛在图书馆是指用户能应用信息设备随时随地获得所需信息的数字图书馆,并且能够通过集成的有线或无线宽带网迅速提供相关信息。同年12月,由Charless B.Lowry博士领导的团队直接将“泛在图书馆”作为马里兰大学图书馆未来五年发展的新导向,使“泛在图书馆”这一术语在校园里得到了广泛传播[1]。Charless B.Lowry博士同时指出,“泛在图书馆”是一个比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更加贴切的定义未来图书馆的专业术语,并且强调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能够与时俱进的术语去描述图书馆的现状和未来是非常重要的。“泛在图书馆”的意义不在于提出了一个概念,而是揭示了图书馆存在的本质和未来前景,其意义是深远而非同寻常的[2]。它彻底改变了图书馆服务只面向到馆用户的限制,而是无缝地、动态地、交互地融入用户的过程之中,将服务延伸到一切有用户存在的地方,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本质和社会使命。

1.2 泛在图书馆的特点

泛在图书馆强调主动服务以及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全天候的、即时性的信息服务。泛在图书馆利用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设施,实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连续的信息服务。没有时空的限制,方便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

(2)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用户利用泛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地点接入他们所需的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查询,而这些信息的提供可以是检索者自身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3)开放性、交互性的信息服务。在泛在图书馆环境下,开放获取应该成为泛在图书馆的重要内容。除了为特殊用户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以外,泛在图书馆应该为全球用户提供开放获取的资源,特别是开放获取期刊中的学术性信息。信息需求用户还可以与图书情报专家、参考咨询馆员或数据库管理人员进行交流,随时提出问题并得到相关人员的帮助。

2 泛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2.1 实体图书馆泛在化

泛在图书馆核心之一是服务泛在化,而服务泛在化有赖于实体图书馆的泛在化。目前,学术界研究的诸多热点,如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普遍均等服务,就是实体图书馆泛在化的重要体现。普遍均等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具有包容性和全覆盖两个基本特征:包容性即每个公共图书馆都不以经济状况、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种族宗教等因素排斥任何人;所谓的“全覆盖”是指所有人都能就近获得服务。这正是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理念的具体体现。以江苏省苏州图书馆为例,该馆以“总馆+分馆+流动图书车”的形式逐步建立起广泛的服务网络。目前,该馆已有19个分馆,并有望在全城区构建一个统一的总分馆的体系[3]。苏州图书馆将服务延伸到用户身边,延伸到用户随手可触及的地方,在用户的生活环境中构建起泛在图书馆服务网点。

2.2 网络服务泛在化

泛在图书馆产生和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实现服务泛在化,是泛在图书馆构建的主要途径。网络服务泛在化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将服务嵌入到用户环境之中。一方面可通过网络和各种通讯设备将图书馆服务推送至用户身边。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得手持移动设备成为互联网中的重要方式,用作图书馆服务的客户终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将带来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的巨大变革。另一方面,也可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嵌入到用户的网络环境之中。如:开放接口将图书馆的资源嵌入到用户的个人网站之中。通过整合将用户所需的各种资源集成化提供,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软件支持用户知识创新的全过程等。

在泛在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目标就是“信息找人”、“自动推送”。用户按一定的方式提出需求,实体图书馆按照用户的要求,利用智能技术及时把信息提供给用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网络泛在化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将使用统一的界面向读者提供服务,除了提供传统的商业数据库或是机构合作开发资源的共享数据库之外,图书馆还可加入电子学术出版物,自行开发特色数据库,以及开展资源组织和跨平台检索的资源集成和无缝存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使用户用最少的步骤方便地获得多种分散的信息服务。

3 文献资源建设对策

3.1 调整文献采访策略

(1)突出馆藏特色。由于高校学科设置及办学特色的不同,文献资源建设也就各有千秋。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有自身的特色馆藏。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高校的文献资源建设正在向“共建共享”方面发展。如果要参与“共建共享”,就一定要保持自身馆藏特色的连续性。这样有利于馆际之间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也有利于集中、高质量地全面收集某个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料[4]。图书馆自身的特色馆藏是未来与其他高校馆之间开展馆际互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和根本条件。因此,对于图书馆已有的特色馆藏更要加大力度进行建设,力求保持该特色馆藏的连续性。在保持现有特色馆藏的同时还应开辟新的特色资源建设,为文献资源建设向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

(2)增加电子文献。进入网络时代以后,涌现出了大量的电子文献。电子文献是数字化文献的新型载体。包括网络型、声像型、机读型、光盘型等。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光盘型和网络型,其特点是体积小,信息存储量大,易于查找单元信息,集声、图、字于一体。文献出版业的现代化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印刷型文献不再像过去那样占主导地位,要求图书馆逐步增加电子型文献的比例,直到印刷型文献与电子型文献合理配置,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相互补充,逐步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形成集多种文献载体于一体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不同需求[5]。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由于其读者类型和读者需求相对稳定,检索文献、工具书以及学术性较强的大部分文献可以电子型为主,而其他文献则应以印刷型为主。

3.2 调整馆藏结构

专业学科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基本保障,因此图书馆要尽可能收齐国内外学科信息。信息资源专业化建设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把握信息资源的质量,注重信息资源的学术性、研究性。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学科资源建设上要改变以前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了解和掌握学校学科、重点学科的构成及学科、重点学科的学术队伍状况,通过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编辑、整理,建立专业学科网络导航库和专题数据库。通过与学科合作,将学科网络导航、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国内外相关学科排名及研究动态信息、学科专题、学科专家创建的博客和国内外相关学科学术会议等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学科信息平台。要按学科对资源进行组织,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及虚拟专业化馆藏。还要建立图书馆与一线用户的服务链,将众多分布和异构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有机组成无缝的服务体系,形成统一资源整合服务平台[6]。

3.3 多方联合,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文献资源种类、数量的急剧增加,文献资源价格的连续上涨,读者需求文献质量的提高及数量的增加,以及各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科重点,图书馆也愈来愈难以依靠本馆的力量来满足本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而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情报机构之间不得不重新考虑文献资源的共建问题。

镇江市图书馆、江苏大学图书馆、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等以共享联合体形式,推出了“图书通借通还和网上预约借书服务”,读者持图书通用证可在5馆间自由借阅图书,同时可将所借图书就近归还到其中任意一馆。从江苏省镇江市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通借通还”项目可以看出,“通借通还”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体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文化惠民政策的重大举措。镇江市图书馆学会集结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先进技术力量,在前期平台架构、技术调配、物流配送等相关环节全部安排到位的情况下,实现了成员馆之间的“通借通还与网上预约借书”。下一步还将吸收更多的成员,力争实现市、区全部公共图书馆、社区部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服务,进一步推进地区文献资源“通借通还”的广泛开展。

3.4 建立虚拟采购系统

目前,每年出版物数量和种类快速增长,价格也逐年上涨,选题平庸、重复出版现象,造成了出版发行市场竞争混乱、图书出版结构不合理、文献类型多样而知识内容交叉重复等诸多问题,给文献采访工作带来了困难。此外,高校学科范围越来越细而文献采访者知识面受限,校内馆、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而又共享困难,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经费分配不合理等也都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重要难题。实行文献资源虚拟采购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系列矛盾。

文献资源建设引入SOA支持下的虚拟采购系统,是建立一个基于现有的图书馆业务系统、书商系统、出版商系统、网上书店、校内用户选书荐书系统等的图书管理系统。即在不改变原有的图书馆自动化采访系统的情况下,增加一层独立的“整合层”——虚拟采购系统,将目前已经存在的高校内各院系和图书馆之间的采访服务按照统一的采访标准包装成一个个小的独立的采访服务。这些服务专门负责提取各系统中的书目信息与订购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部署在本馆的web服务器上,向各院系提供服务[7]。读者、专家、采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用这些服务并将其组合成新的服务,从而提供一个虚拟的、统一的、大而全的采访系统来保障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高效、快速、准确性。

此种资源虚拟采购系统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为读者、专家、采访工作人员提供跨业务活动范围的统一用户界面,通过其个性化功能设置,使他们在适合自己个性化的服务平台上采访,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克服了读者、图书馆、书商、出版商、网上书店系统之间信息的相对孤立状态,文献内容信息揭示全面,提高选书的准确性。同时,图书订购信息能及时在不同平台之间传递,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的沟通,间接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它的软件之间是一种松散的耦合状态,原有系统可以得到充分应用。不仅可以解决传统纸质书刊跨平台采购问题,而且也适合电子书刊采购,更好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是一种必然趋势。图书馆实体泛在化和网络虚拟服务泛在化要同时并进,来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为此必须调整现有的文献资源采访策略,调整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比例,增加电子资源,以学科建设为中心调整馆藏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泛在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将会给图书馆带来一系列管理与服务的深刻变革,为图书馆创造全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图书馆必须积极探索改进信息服务能力的措施与方法,关注相关技术的变化,建立适合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体系,在泛在信息社会不断开拓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

[1]郑永田.国外泛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图书馆杂志,2007(10):4.

[2]范广兵.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1):105.

[3]谢珍,杨九龙.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9.

[4]程石.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方向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58.

[5]宋玉艳,衣健铭.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07.

[6]曹云珊.面向用户的泛在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0(4):73.

[7]张永彬.面向用户信息需求的高校文献资源虚拟采购系统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0(4):102.

猜你喜欢
馆藏学科文献
馆藏
【学科新书导览】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超学科”来啦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