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承的角度审视忻州“挠羊”

2012-04-12 22:04杨俊峰
关键词:忻州传统体育

杨俊峰,张 智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从传承的角度审视忻州“挠羊”

杨俊峰,张 智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挠羊”作为忻州地区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政府也积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不断弘扬“挠羊”活动,使它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项目。但是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挠羊”在更替继承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传承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在改革创新中增强忻州“挠羊”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忻州“挠羊”不断延续下去。

挠羊;传承;文化

传承,在《新华字典》里解释为“更替继承”。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人类一直以来遇到的共同的难题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如何完成相对传统与绝对当下以及外来文化的完美融合,形成新的传统,以及如何在更广的范围内对传统文化进行普及与传播。

“挠羊”是流传于山西省忻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摔跤的地方俗称。在“挠羊”比赛中,可以用手抱,还可以用脚踢打对方的脚或去勾对方的腿。选手除双脚外,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准接触地面,否则被判为输跤。“挠羊”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是多民族混居后的历史文化产物,是一种原生态的民俗体育文化,同时也是活的生态体育人文遗产,是经过千百年来不断演变发展而来的,是当地人祖先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论是为了娱乐还是战争的需要,“挠羊”的出现都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以至“挠羊”才得以延续到今。随着我国多元文化的构建,加上外国文化的渗透,民间文化甚至传统文化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怎样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作为传承者的当代人有义务担当起这个重任,为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1-3]。

1 忻州“挠羊”的历史渊源

忻州“挠羊”有着悠远的历史,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的蚩尤戏,即人戴牛角相抵的游戏。发展到西周被改称为角力,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训练士兵素质的。到了秦朝时,又将角力改称角抵。汉代,角抵又进一步发展成角抵戏,亦称百戏。发展到唐代,角抵成了宫廷娱乐的主要项目,并在民间十分流行。时至宋代,角抵又被称为争交,亦称相扑,民间还有了相扑社团组织。元、明两代摔跤就更普及了。到了清初,才统称南方的相扑和北方的角抵为摔跤。

忻州挠羊的由来应该是从南宋时期慢慢传承下来的,相传抗金将领岳飞被害以后,岳飞的部下,一位忻州籍的老兵回到故乡。这位老兵念念不忘抗金大志,便在村中把军中所学的带有武术色彩的拳脚、摔跤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的乡亲,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致,演武之风盛行,以此做抵抗金兵的本领,而且可成为自己的防身之术,久而久之,便沿袭成为当地民间传统的风俗流传下来。当时的忻州正是由北方游牧民族所统治,元代以后摔跤赛事以一只肥羊做奖品,当地人称之为“挠羊赛”。

2“挠羊”传承和发展现状

“挠羊”在忻、定、原一带长盛不衰,经受了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考验,代代相传下来,说明其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加上“挠羊”发源地之一的忻州市政府对“挠羊”的大力支持,不断通过举办摔跤活动来发扬摔跤文化,通过大力宣传唤起人们对“挠羊”的兴趣。但是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和外国文化的不断渗透,忻州“挠羊”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2.1忻州“挠羊”传承和发展的有利因素

2.1.1 忻州全力打造“挠羊”风景线

忻州有关部门将“塑造以挠羊摔跤为龙头的“体育风景线”作为当地的一项工作被正式提出,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出健康消夏“挠羊赛”,邀请国内著名教授作家挖掘挠羊摔跤的文化内涵,举办一系列相关活动,打出了忻州摔跤文化的品牌,塑造了摔跤风景线。随着忻州市摔跤俱乐部成立,具有忻州地域特色的摔跤文化和“挠羊”传统将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

2.1.2 举办忻州摔跤活动

从2003年到2005年,忻州市连续举办摔跤活动,意图扩大对外体育文化交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当地知名度,使摔跤活动得到了弘扬,更为“挠羊”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忻州方圆百里的村庄,在遇到传统节日、庙会等大型活动时,村里会举行一些小型的摔跤活动,有时会邀请一些忻州、太原等地的专业人员来现场给大家表演摔跤,接受村民的挑战。村里也会组织当地的村民来参加摔跤活动,用丰厚的礼品来吸引村民的参加,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挠羊”的群众基础。

2.1.3 “摔跤之乡”定襄重视“挠羊”人培养,输出了许多摔跤人才

据《定襄县志》记载,195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定襄籍跤手张毛清获中国式摔跤次轻量级第一名,薄海生获中国式摔跤中量级第一名。第二年,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定襄县被命名为“摔跤之乡”。而从50年代末,定襄就为各级专业体育队输送了不少优秀摔跤运动员[4-6]。

为延续辉煌,保证摔跤这一优势项目的传承,2010年8月,重新恢复了定襄县青少年业余体校,还建立了摔跤基地。

为使摔跤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展,强化学校特色教育,从小培养体育人才,2009年兰台学校挑选40多名热爱摔跤、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成立了学校摔跤队,并聘请专业教师利用每天早晚及节假日进行指导训练,使队员的摔跤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高训练进度和质量,校领导多方筹资,最终在2010年10月,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忻州市第一个较为专业的以摔跤训练为主的定襄县杨芳乡兰台学校得以建成,为队员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忻州“挠羊”传承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2.2.1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人们对“挠羊”的关注度降低

虽说“挠羊”受到了村庄乃至政府的重视,但是如今中国文化多元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不再局限于传统文化,而是倾向于简单易学同时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例如现在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深受大家喜欢,同时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网络文化将更多的吸引人们的眼球。加上西方体育文化不断渗透,民族传统体育在西方文化、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下,群众基础、民族情感、民族血脉正在逐渐被稀释,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小,甚至被边缘化,“挠羊”赛也没有逃脱这种命运。

2.2.2 对“挠羊”的认识不客观不全面

在人们谈到对“挠羊”的印象时,很多人以“土”或“野蛮”来形容。据调查,认为挠羊赛太危险的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挠羊赛太土、已经过时了的有一部分人。由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众人对事物的描绘成为人们了解“挠羊”的主要依据。于是,“挠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降低。

2.2.3 忻州“挠羊”群众基础不再厚实,后备人才匮乏

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父母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摸爬滚打去摔跤。而且,现在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加重,“玩”的时间较少,“挠羊”从孩子抓起便失去了客观条件。同时,即便有时间“玩”,孩子们玩法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比摔跤更具吸引力的,比如网络游戏之类。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到城市打工,这样一来,致使农村喜爱摔跤、学习摔跤的人便少了许多,造成后备人才的匮乏,“挠羊”的文化传承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3 忻州“挠羊”衰落的原因分析

3.1 “挠羊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利

文化的传承是需要一定的土壤,随着忻州当地“挠羊”人的减少,比赛吸引力的下降,村办赛事的大量消失,忻州“挠羊”已经失去了自己发展壮大的温床。这样就需要国家的政策方针的来维护这一民间技艺的传承。然而摔跤俱乐部确在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落榜,传承和发展文化是需要财力和物力的投入的,在自身发展的温床不复存在的时候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因素进行发展。假如申报成功列入国家遗产系列,那样就可以得到保护经费,并且引起社会各界对挠羊赛这种传统乡土文化的投入,加上当地政府对“挠羊”的投入,这样就可以建立一套相互衔接的摔跤训练机制,建立训练点,建立高水平的挠羊队,只有摔跤人才辈出,挠羊汉云涌,跤乡才有新鲜活力。

3.2 对“挠羊”的认识不高

“挠羊赛”未通过专家审核,这本身就说明了“挠羊赛”的生存危机,它甚至不被专家认可。甚至还有人说“挠羊赛”就是胡乱打架。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对挠羊赛本身的认识和宣传不到位,其实“挠羊赛”不仅仅是两个人在场地中心进行比赛,同时他蕴含着忻州地区文化特有的气质--粗犷和奔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挠羊赛”是充满激情的,是农民们在农闲时间强身健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农民们交流文化、交流感情的载体,更是农民们让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的集中体现。

3.3 民众的参与率降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耕文化的消退,不少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里找生计,挠羊人才流失。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也使作为民族文化体育运动的“挠羊赛”的吸引力逐渐淡薄。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更受到青少年们的喜爱,唱歌、跳舞等表演方式也更加受到人们的追捧,而“挠羊赛”这种赤膊上阵的形式,也在一些人看来是不文明的行为。“挠羊赛”近年来虽引起各级领导重视,举办了一些官方赛事,但民间色彩仍然逐渐淡化。因赛事不普及,参与不普遍,对技艺的深入研究提高的机会减少,青少年缺少培养意识,造成后继乏人,队伍缩小。

3.4 对“挠羊”的定性不清楚

在社会上有几种观点,“挠羊赛”既可以列为“杂技与竞技类”,也可以列入“民俗类”。当然,不管列入哪类,挠羊赛这个民间活动都极其符合国务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说,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4 传承“挠羊”的对策

4.1 更新观念,更加重视“挠羊”理论研究

近几年,忻州地区十分重视“挠羊”文化研究,希望通过摔跤创造文化品牌,成为忻州这座城市的名片。理论研究要向纵深化、专业化发展,更加重视挖掘“挠羊”文化的深刻内涵,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挠羊赛”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尤其重视对“挠羊”赛的宣传和保护,对其历史渊源、传承发展、体系创新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这就要求政府和广大群众不断支持和重视“挠羊”赛。

4.2 不断丰富创新,适应社会进步

任何传统文化都是人民群众在生活、生产的实践中创造的。只有经过不断加工、丰富、创新、发展,才能满足娱乐、精神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挠羊”也不例外。据了解,“挠羊”表演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参与热情。可以将“挠羊”向中国的传统文化柔道、武术靠拢,学习他们以柔克刚的内涵,当然在学习的时候不能把“挠羊”摔跤本身所具有的奔放、豪放的特征忽略,使得无论老少都能参与这项活动,最后成为大家强身健体的锻炼形式,随之成为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

4.3 发掘人才,培养人才

重视从民间发掘传统艺术人才,进一步发挥扎根于农村的“乡土艺术家”的积极性。这些散布在民间的文艺爱好者,在当前的文化传承中能帮政府很大的忙。这些人的祖辈都是农民,从小在农村长大,他们的艺术灵感直接源自农村,和农民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农村文化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应该继续发掘和培养农村传统艺术人才,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大量的乡村文化,让灿烂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可以吸引身边群众参加到农村文化活动之中,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对“挠羊”人才的培养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忻州地区有许多摔跤好手进入国家摔跤队,甚至在国际大赛上拿到过奖,但是人才的缺失现象还是十分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邀请摔跤业内的资深专家,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不让“挠羊”人才出现断层,更不让“挠羊”人才消失。

4.4 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支持“挠羊”

鼓励、扶持以民间传统文化为主的活动,政府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扶持,无论从资金、场地还是人才的引进,同时应当动员多方面的力量来支持“挠羊”,要让农村、村民成为“挠羊”建设的生力军。一方面使民间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也能使“挠羊”得以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挠羊”在现代生活中不失去它应有的位置。

5 结语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全体中华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它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得不面对的是近一百年来中国落后了,虽然中国正在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国人的观念、思维、生活方式等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正进行全面地转变和发展,但是这种转变和发展应当从传统文化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要认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增强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挠羊”作为忻州地区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政府也积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不断弘扬“挠羊”摔跤。但是随着农村文化的日益多样性,“挠羊”摔跤的基础地位正在受到其它文化的侵袭,使“挠羊”在发展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更要积极应对,争取能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应有的发展保护和经费,同时当地政府还需不遗余力的宣传“挠羊”,使它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也就使这项运动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让“挠羊”活动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1]李翠霞,赵岷.对忻州“挠羊”摔跤的文化学考察[J].体育学刊,2010(02):2-5.

[2]李俊温.山西“挠羊摔跤”[J].体育文化导刊,2003(07):79-80.

[3]闫增荣.挠羊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04):5-7.

[4]卫锦华.山西忻州传统“挠羊”摔跤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09):10-11.

[5]焦磊.山西挠羊摔跤传播现状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2):5-7.

[6]尊爵博客.中国·忻州摔跤节[EB/OL].(2011-06-3)[2012-01-26].http://blog.sina.com.cn/tianjue,2007.

〔责任编辑 石白云〕

From t he Perspective of Heredity And Inheritance to Analyze"Naoyang"in Xinzhou Area

YANG Jun-feng,ZHANG Zh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Nao y ang"as a traditional culture of Xin z hou areas is deeply loved by local civilians,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also actively organized various kinds of activities to promote it constantly,with the purpose tomake it become a popular people activities.But by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Nao y ang"failed to find itsway in the inheritance and got some problems.We should draw the spiritof"Nao y ang",enhancing its ability to adapt tomodern society in the reforming and innovations`process,tomake"Nao y ang"in Xin z hou areas pas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Nao y ang;i nheritance;c ulture

G883

A

1674-0874(2012)03-0083-04

2011-12-18

杨俊峰(1980-),男,山西省应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忻州传统体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