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丽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4)
苏珊·巴斯奈特认为翻译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的对等就是原文与译文之间文化功能的对等(Susan Bassnett&Andre Lefevere,1990:8)。张培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在中国现代散文翻译方面具有高深的造诣,其译作《英译现代中国散文选》囊括了寓意深远、有代表性的散文,它的问世有助于世人了解中国人的真实想法以及中国的文化。本文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基于对张培基的《英译现代中国散文选》的个案分析来说明译者在处理文化因素影响的过程中所采用适合的方法,从而消除了文化理解的障碍、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
苏珊·巴斯奈特是英国沃里克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学教授、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并于后来兼任大学副校长一职。在霍姆斯的思想影响下,她将翻译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谭载喜,2009:219-220)。
(一)反思。作为苏珊·巴斯奈特的首部著作,《翻译研究》重点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翻译类型、解码与重组、等值问题、意义的丧失与获得、不可译性以及翻译的性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中,她打破以往的定势思维,从更广阔的视野和背景下研究翻译的特点。
(二)创新。在完成《翻译研究》后,苏珊·巴斯奈特在《翻译,历史与文化》中体现了她的文化翻译观思想。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绝不是纯粹的语言行为,而是植根于有关文化深处的一种行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对等就是源语与目标语在文化功能上的对等。(廖七一,2001:360-363)。
张培基教授在译坛上孜孜不倦地耕耘了几十年,为中国译学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其著作或译作如《英语声色词与翻译》、《习语汉译英研究》、《明朗的天》、《为奴隶的母亲》、等等。
在选材上,他比较喜欢翻译中国现代散文,“翻译中国现代散文,一是为了消遣,二是出于对英文和散文的爱好,三是为了向国外介绍一些优秀的中国现代散文作品。(张培基,2007:1)” 其译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提供许多的典型例子,有助于深入研究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其包括了如鲁迅、郭沫若、萧乾、叶圣陶、朱自清、老舍、冰心、郑振铎、梁实秋、巴金、季羡林等的作品。
在他的散文翻译中,用词简单和明了,句子短小和精悍,修辞处理合理以力求通俗易懂,语言逻辑关系清晰,对文化因素处理得体。这些译文充分体现了他对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深刻的理解。
散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其表现形式十分自由,无拘无束。“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征。散文在结构上注重层次,往往以生动简洁来打动读者的心扉。中国散文中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因此汉语散文译成英语的过程虽然带给译者巨大的挑战,但是译者和译语读者能感受到无尽的精神享受。
(1)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就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
摘自《不要抛弃学问》
As long as you set your mind on studies,you will naturally cut down on food&clothing to buy books.
在这段文中,“撙衣节食”的意思是“省吃省穿”,译者将其翻译为“to cut down on food and clothing”,而“to cut down on”是成语,其意思是“节约”。这样的翻译体现了各自文化特有的习语用法。
(2)草场上牧放着的几条黄牛,不时曳着悠长的鸣声,好像在叫它们的主人快来牵它们回去。
摘自《夕暮》
A few cows grazing on the pasture let out a long drawn-out moo now and then as if urging their master to lead them hom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在这段文中,“曳着悠长的鸣声”中的“曳”的意思是“拖”或“拉”,结合上下文译为let out,其为英语常用成语;“鸣声”翻译为“moo”,作为英语拟声词,指牛的叫声,相当于汉语的“哞”。
(3)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有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I’m all right except for a severe pain in my aim.I even have trouble using chopsticks or writing brushes.Perhaps it won’t be long now before I depart this life.
摘自《背影》
在这段文中,“大去”是旧时用语,意思是“与世长辞”,译者将其译为depart this life。这样习语对等的翻译就传达了原语的意思而帮助译语读者。
(4)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
摘自《想北平》
An ancient Chinese poet by the name of Tao Yuanming says aptly in one ofhis famous poems,“Plucking chrysanthemums under the eastern hedge,I calmly view the southern hills.” To adapt it to life in Peiping,I might as well substitute the word“western” or“northern” for the word“southern” in the line.
在这段文中,“采菊东篱下”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论酒》诗。本是“采菊东篱下,悠悠然见南山”,两句相连。现用解释性翻译法,把诗人姓名、时代,以及上下诗句交待清楚以便外国读者理解。
(5)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摘自《差不多先生传》
The name of this person is a household world all over the country.His surname is Cha and his given name, Buduo,which altogether mean“About the same”.
此处,“About the same”这个短语解释了文中“差不多”的意义,目的语读者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了。
(6)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摘自《背影》
Father said he was too busy to go and see me off at the railway station,but would ask a hotel waiter that he knew to accompany me there instead.
在这段文中,“茶房”旧时是旅馆、餐馆、轮船等内的服务员,意思可以等同于于英文中的waiter,attendant,boy等。
(7)如杜牧的《阿旁宫赋》,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等,哪一篇不是短而充满了真情实感?
摘自《话说短文》
Aren’t the essays in it,like Du Mu’sRhapsody on Epang Palaceand Han Yu’sAn Elegiac Address to My Nephew Shi’erlang,all short and yet full of true feeling?
在这段文中,《祭十二郎文》的翻译为An Elegiac Address to My Nephew Shi’erlang,其中My Nephew是为交待“十二郎”何许人而添加的成分,有助于译语读者的理解,属于释义性译文。
(8)但有时也兼做点农作,芒种的时节,便帮人家插秧,他能将每行插得非常直,假如有五人在一个水田内,他们一定叫他站在第一个做标准。
摘自《为奴隶的母亲》
Sometimes he also worked in the fields;early each summer he turned farm-hand,transplanting rice for other people.As he had learned to transplant the seedlings in wonderfully straight rows,the peasants always asked him to help them.
在这段文中,芒种是中国的24节气之一,直译法必须加注,否则会让人费解,而意译法简洁明了,帮助译语读者了解原语文化的相关信息。
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解决翻译中文化因素造成的困难。张培基教授的散文英译对英汉语的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无疑是种丰富和交流,既丰富了语言文字表达创作,又交流着文化与思想感情。
[1]Susan Bassnett&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History,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ress,1990.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 [M].商务印书馆,2009.
[3]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