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波波 林雨冬 高 远 吴德柱 杜京丽
男性,62岁。因“反复中上腹闷痛2月余”入院。入院查体:T:37.1℃、P:98 次/分、R:18 次/分、BP:122/59 mmHg,双锁骨上下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中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肿块,墨菲氏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肝上界位右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上,双肾区、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肛门指检未见异常。粪常规:隐血++;癌胚抗原35.22;ESR 42.0 mm/h。血常规:Hgb 48 g/L、PLT 477 ×109/L、RBC 3.30 ×1012/l、HCT 17.7 L/L;CA19-9 阴性。胸部、上腹部CT平扫示:双肺及纵隔未见明显异常改变;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腹部B超:肝内多发实行占位,转移灶待排除。胃镜:胃窦腺癌。诊断:胃癌伴肝转移,已属晚期,无手术指征。治疗予行化疗,方案“替吉奥胶囊40 mg/次,口服2次/日,连服14日,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日,每3~4周为1个疗程”。化疗5个疗程后,复查腹部B超:肝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上腹部增强CT示:肝内未见转移性病灶。胃肠钡透:胃窦部占位性病变。胸片:双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灶;经完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转移灶,予行“腹腔镜下辅助下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胃窦部黏膜急慢性炎症,肉芽组织形成,间质内泡沫细胞聚集,胃壁内大量血吸虫虫卵沉积,标本上、下切缘均阴性。共送检“第1组淋巴结”(0/3)、“第2组淋巴结”(0/2)、“第3组淋巴结”(0/3)、“第4组淋巴结”(0/4),未见癌转移;“第6组淋巴结”共9枚,其中1枚淋巴结内见个别轻度异型细胞,有退变,其余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第5组淋巴结”镜下为脂肪组织,未见癌累及;“大网膜”阴性。
术后予抗感染、抑酸、保肝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术后12天患者痊愈出院。术后仍予“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化疗3个疗程,随诊3个月,未见异常。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治疗以手术为主。胃癌早期症状多较轻,不易发现,通常发现胃癌时,大多已属中晚期,错过了根治的最佳时机,所以晚期或复发性胃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目前胃癌化疗的方案尚无标准化疗方案,过去常用的化疗方案较多:如:FM、FAM、MFV、EAP等,有效率为17% ~47%,且不良反应大,有效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很短[1]。铂类及5-Fu是胃癌常见的化疗用药,近10年来,一些药物的开发应用,如替吉奥、铂类和紫杉类等,与传统的有效药物组合的联合化疗方案相比有效率达50%[2]。
替吉奥胶囊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以1∶0.4∶1摩尔组成。替加氟:5-FU的衍生物,口服吸收经肝药酶持续作用转为5-FU,克服了5-FU口服给药吸收不完全的问题,同时替加氟化疗指数为5-FU的2倍,毒性仅为5-FU的1/4~1/7,提高了抗肿瘤活性[3]。吉美嘧啶主要在肝脏分布,能选择性抑制肝二氢嘧啶脱氢酶(DPD),阻止5-FU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使5-FU在血浆和肿瘤组织中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较高的稳定血药浓度,从而增强了抗肿瘤活性,取得与5-FU持续静脉输注类似的疗效,并克服了5-FU半衰期短、代谢快的不足。奥替拉西钾在胃肠组织中具有很高的分布浓度,口服给药后主要对消化道内分布的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RPT)有选择性拮抗作用,通过抑制ORPT来阻止5-Fu磷酸化转变为5-Fu脱氧核苷酸(5-FUMP),从而降低5-Fu在人体胃肠道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减少5-Fu对消化道黏膜的损害等副作用。替吉奥胶囊的不良反应较轻,骨髓抑制轻微,主要为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多为Ⅰ、Ⅱ度下降,停药后均可恢复。
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被公认为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方案之一,2005年以来也是国内外治疗晚期胃癌最常用的新方案之一,有效率达 58.8%[4]。
综上所述,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伴肝转移近期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为我们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提供了良好的前景,但考虑病例数单一,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
[1]储大同.当代肿瘤内科治疗方案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83 ~90.
[2]何忠杰,江荣科,朱丹丹,等.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3):286.
[3]Diaz-Canton E,Pazdur R.Preoperative combined oral UFT plus leucovorin and radiation 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J〕.Oncology(Williston Park),1997,11(9 Suppl 10):58.
[4]曹桂侠,程巢辉,周冬梅.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