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张梅
(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北黄冈 438000)
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数据库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传统图书馆开始逐步向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方面演变。现阶段,另一个可能给图书馆带来重大变革的技术便是云计算。关于云计算的研究笔者做了相关统计,截至2011年10月31日,CNKI中已经收录关键词为“云计算”的文章就有1959篇,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云计算的定义、关键技术、平台架构、应用服务等方面。
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本质来讲,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它融合了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和虚拟化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最终实现IT资源、数据和应用等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完整的云计算是一整个动态的计算体系,提供托管的应用程序环境,能够动态部署、动态分配、重分配计算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其服务模式分三个层次,即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平台级服务(PaaS)和软件级服务(SaaS)。基础设施服务主要是提供给用户基础设施资源,如存储空间、计算资源等,具体应用如亚马逊的EC2;平台服务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如Google的GAE就可以提供基于Python语言的功能强大的Web应用开发平台;软件服务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其供应商如 Salesforce、八百客等。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职能是为读者服务的,馆员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力所能及的搜集各类信息,满足用户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则更多的体现在教学和科研上,满足这类需求,需要图书馆员要有较好的信息素养,同时,还要有比较高的学术水平。总体看,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离学术性机构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人力、资源、经费等方面的制约,使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比较基础、服务层次、服务效率比较低下和服务形式比较被动。以下进行逐一分析。
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围绕纸质资源展开的借阅服务以及基于电子资源的查询、下载服务。科技查新、知识挖掘、参考咨询等服务较为薄弱。人员的分布大多集中于流通阅览等部门,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部门人力投入不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个,一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通常都是依赖学校拨款,金额极其有限。近些年来,电子资源、纸质资源持续涨价,而学校拨款的增长比例赶不上资源涨价的比例,其结果便是图书馆实际可以使用的资源的增量在减少;二是由于相关的政策缺乏吸引力,导致图书馆的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图书馆队伍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服务内容的拓展显得力不从心。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资源、人力、经费上都显不足,这三个方面都较大的限制了图书馆服务层次的提高。首先,资源的不足使馆员无法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如科技查新等。其次,人员的不足以及馆员综合素质偏低使深层次的服务无法开展。图书馆曾被形容是“博士后”流动站,是各类闲散人员的安置所,虽然现在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仍不容乐观,服务层次提升所依赖的人力条件还没有完全扭转,提高图书馆服务层次恐怕还有一段比较漫长的路要走。第三,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与馆舍环境难以持续推进。对此,图书馆要勇于进行制度改革,创新机制,吸引资金、吸引人才,调整人员结构,优化人员组成,逐步深化服务层次,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效率低下主要源于管理体制不健全,淘汰机制不完善,审批环节过多等原因。地方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学校直接领导,人事、资金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政策,自主权比较缺乏。管理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服务效率的提高;使淘汰机制不完善主要是考核体系不健全,淘汰作用无法真正体现,馆员队伍无法真正壮大,新技术无法快速普及应用,服务效率无法快速提高;审批环节过多,主要是部门协作之间参与审核的人员过多,在这样的环境下,部门之间相互推委也时有发生,而且协作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大大延长整个沟通协作的时间,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服务质量。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形式较为被动主要表现为“等着读者要服务”、“等着供应商给资源”。前者是资源提供者,后者是资源获取者。在网络资源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图书馆面临极大的挑战,如果不能提供好的资源以及优质的服务,图书馆或将面临没有用户的尴尬境地。作为资源获取者,要积极主动的去发现资源、挖掘资源、利用资源,拥有了丰富的有价值的资源,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探究服务形式较为被动的根源,笔者认为有馆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人员有限无暇顾及等。
2.4.1
在当前强调服务的社会背景下,培养主动服务意识、打造个性化服务理念是赢得客户的必要措施之一。尤其是现在各种资源整合平台,如Google的学术搜索、图书搜索、知识管理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都在冲击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如果我们不转变服务理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难逃被社会淘汰的命运。
2.4.2 宣传力度不大
好的资源倘若不加大宣传,也有可能“酒好也怕巷子深”。现在的读者大都习惯于接受推荐信息,地方高校的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较弱、信息意识不强,因此,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和使用图书馆的资源,逐步形成一个“资源丰富——资金充足——资源更丰富”的良性循环。同时,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全方面的提高宣传的广度、深度,不仅宣传图书馆的资源,而且宣传图书馆的服务。总之,一切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形象的都应该大力宣传。
2.4.3 人员有限无暇顾及
人员有限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理解。(1)人员严重缺编。(2)人员不缺编,但是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就前者而言,在人员缺编严重的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就不错了,想提高服务质量确实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后者,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无法开展,从而产生服务结构性被动的局面。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服务模式下所呈现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资源的不足、技术的薄弱、人员的缺失所造成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的快速增长,地方高校图书馆匮乏的资源、低下的服务与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间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然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上述矛盾可以得到化解。云计算环境下高效便捷的资源共享、专业化的技术团队、集成咨询服务、知识服务等模式将较大程度的提高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因此,搭建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前景光明、意义重大。即依托图书馆自有云或实行大型图书馆云托管,建立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依靠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团队,不断挖掘地方资源特色,实现服务不断优化。如基础服务托管、深层次服务挖掘、个性化服务定制、创新服务拓展,最终形成一个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推进图书馆服务精细化、个性化、网络化,使图书馆的服务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下面就云计算环境下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
云计算按其服务类型,一般可分为基础设施级服务、平台级服务和软件级服务三种。基础设施级服务可提供硬件资源的租用,如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等,可满足中小型图书馆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时硬件资源的需求;平台级服务可提供功能强大的应用平台或特殊需要的平台环境,以便于图书馆依托相应的平台环境开发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软件级服务所提供的服务更为广泛,诸如基于web的office应用、基于web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等。上述云计算各个层次的服务,将给图书馆资源共享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区域性资源实现共享不再遥不可及,异构数据库资源实现实质上的共享,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维护将由专业团队负责,资源共享将走向成本低廉化、覆盖广泛化、实现简单化、效率高速化和资源安全化的时代。
在当前环境下,地方高校图书馆技术人员稀缺的现状还无法改变,图书馆社会地位的提升还需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但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云计算服务模式将为我们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服务器的更新换代及其日常维护、图书馆资源门户的管理及维护等都可以实现托管,而图书馆信息技术人员则得以解放,把节省的大量时间用于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真正实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户只需要一个终端就可以访问图书馆的资源而无需为图书馆服务器故障造成的资源无法访问而烦恼。
在云计算环境下,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服务将不再稀缺,特色将更显著的成为图书馆的标志性指标,成为图书馆重点打造的品牌。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着眼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整合地方资源,挖掘地方特色,形成图书馆特色馆藏,将是一段时期内长久不变的主题。特色的挖掘可以从馆藏资源、学科资源、地方独有文化资源三个方面入手,最终成果可以是资源导航平台、特色数据库等类型。
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将得以全面优化。首先,基础服务的托管将解放图书馆的相关人员,使其加入到图书馆服务队伍中,壮大队伍实力;其次,在深层次服务挖掘、个性化服务定制、创新服务拓展方面大量投入人力,实行专人负责,注重深化服务内容,主动为用户推介信息,提高定制服务,大力开展服务创新;最后,在上述两个层面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平台,依托图书馆私有云或云托管,为用户提高在线咨询、入馆教育、读者证在线办理、资源培训、资源建设、数据共享、馆际交流、资源编目、图书借阅、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等内容。
在当前环境下,技术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但是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宗旨不会改变。云计算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不足、技术薄弱等方面的缺陷,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将逐渐由服务器到客户端转变为云服务平台到终端,同时还有望形成一个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虽然上述更多是理论层面的想象,相信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成熟,图书馆界必将掀起一股利用云计算的高潮,届时图书馆将真正成为一个资源丰富、服务优质、没有围墙的全民利用的信息平台。
[1]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9):2562-2567.
[2]张建勋,古志民,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429-433.
[3]张正禄.我国图书情报界云计算研究述评[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3):73-76.
[4]李东旭,张惠君.数字图书馆跃上云端—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1):44-48.
[5]肖鹏.云计算对图书馆事业的双重影响[J].图书馆学研究,2009(8):42-44.
[6]欧阳璟.山雨欲来风满楼—云计算趋势一览[J].程序员,2008(11):36-41.
[7]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8]郭红英.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模式发展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2):84 -85.
[9]王丽敏,党卫红.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5):36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