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妮妮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国内外功能食品的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成妮妮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营养和健康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随着对食品功能性认识的深入,人们对健康/营养模式的认识已发生重大改变,功能性食品更是适时而生,并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本文对功能性食品在国内外当前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新型功能食品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功能食品,营养,需求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功能食品行业兴起于80年代,其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产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该类产品的保健功能是根据添加其中的各类营养素和其他有效成分的功能来推断的,未经任何实验进行验证。第二代产品是指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现在市场上大部分保健品为此代产品。第三代产品除证明该产品具有某种生理功能外,还需查明具有该功能的功能因子结构、含量、作用机理及此功能因子在食品中应有的稳定形态[5]。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饮食向精细型、高热量发展,加上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等原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甚至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因此,人们开始注意到饮食结构和食品成分的重要性,对具保健作用的功能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桂捷等[6]对上海地区功能食品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功能性食品在形态上,主要以方便取食片剂(胶囊)为主,约占92.6%;在功能方面,主要以特殊功能性食品为主,如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和血糖和延缓衰老功能的功能食品占77%。这表明我国功能食品的生产还是以特殊功能食品为主。另外,适用于成年人的功能性食品约占64.6%,说明专为成人设计的功能性食品比较受青睐。
市场调研显示[7],我国比较规范的功能性食品厂家有4000多家,但其中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足6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不足18家,且还存在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开发滞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等问题,这使我国的保健品很难打入国际市场。2000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规范措施,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理性、成熟。根据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产业发展程度推算,我国功能食品的市场潜在规模应达2000亿元人民币,但2007年销售额仅约为600亿元,据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功能食品销售可达1000亿元[8]。另外,新医改方案把预防和控制疾病放在了首位。这表明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并将在这方面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和人力资源的投入,8500亿元中的20%将用于公共健康教育,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将表现在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和保健消费预算的增加。这使功能食品行业尤其是具保健功能的产品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成为投资者、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
长期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一直是功能食品及其补充剂的最大市场。北美市场在2007年的销售额超过251.3亿美元,人均年消费83.73美元的功能食品和饮料。在2000年,全世界功能食品市场产生320.7亿美元,到2005年总值达683.9亿美元[9],且估计2010年后功能食品市场总额将达到1554.1亿美元,以每年10%的潜在速度递增[10]。约60%或更多的美国人部分或非常相信某些食品和饮料能够提供多种健康利益,超过80%的人说他们最近正在或将要消费这些食品或饮料[3]。
欧洲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主要的营养市场。2003年,欧洲市场的销售额达567.3亿美元,其中德国、英国、法国位居营养市场的前列,分别为44.6、46.7和40.1亿美元[9]。在过去8年,虽然功能食品只占欧洲整个市场的一小部分,但其销售额以15%~20%的速率持续增长。在日本,从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间,有超过1700种功能食品投入生产,在1999年,其销售额达140亿美元[1]。
在拉丁美洲,由于受文化、营养知识了解的匮乏以及低收入的因素影响,限制了功能食品在该地区的发展。但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圣保罗等大城市,有相当多注意自身健康的消费者购买功能食品[11]。巴西和墨西哥经济增长较快,具有消费功能食品的潜力。2003年,拉丁美洲的食品销售额为36.7亿美元,其中约14.4%是功能食品。2007年,巴西功能食品的销售额达50万美元,约占食品销售总额的1%,且65%为益生菌食品[12]。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状况的转变,其他国家的功能食品市场也逐步扩大。例如匈牙利、波兰、俄罗斯等已具有建立功能食品和天然健康食品市场的潜力,在随后的发展中,这些地区将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功能食品市场[13]。另外,具有降低胆固醇、有益肠道健康和补充矿物质的产品增长较快[14]。其中有益肠道健康的食品在日本比较流行,而强化纤维素、钙和维生素以及能提供能量的功能食品在美国更受欢迎[15]。
在未来市场中,功能食品能否继续成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的功能食品能否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是否美味可口、有益健康[16-17]。为了确保功能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突出其功能性成分,功能食品的发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a.深入探讨功能食品的保健原理,使消费者对功能因子与健康的关系了解得更明确,消费得更明白;b.挖掘或创造新的功能因子或活性成分,提高其生物利用率的要求,保证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量和有效性;c.根据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功能食品,如儿童食品、减肥食品等。大量应用高新技术、功能明确、形式多样是未来功能食品发展的主要特点。
后基因组学的发展使营养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近几年,随着应用于营养研究的功能基因组学的出现,为阐明营养成分在调节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18]。功能基因组学应用于营养的研究,使其从以前的由营养缺乏损害健康追溯某种营养成分的重要性转变为直接研究营养-基因组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可以大规模分析由某一基因组表达的蛋白质组。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蛋白质。作为营养基因组学的一部分,营养蛋白质组学可以检测食品组分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19]。代谢物组学是应用于营养研究的一种新技术。营养代谢组学能够洞悉饮食介入后人体的生化变化和遗传修饰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随着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人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也逐渐展开,人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人类胃肠道微生物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确定人体在健康和疾病或用药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20]。乳酸菌是人体肠道中一类主要的益生菌,因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清除病原菌等作用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也是当前功能食品开发的热点领域。目前,已完全测序的乳酸菌基因组有31个,对乳酸菌基因组关键特性的分析使我们能够更深入了解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和食品密切相关的生理和代谢活动[21]。Corr等[22]研究发现唾液乳杆菌UCC118(L.salivarius UCC118)能够保护老鼠免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的感染,这种保护作用是由于唾液乳杆菌产生了对该菌致命的细菌素。
因此,将人类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物组学及乳酸菌功能基因组学等应用到营养和功能食品研究中,可深入了解饮食或食品组分是如何影响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是如何影响个体对食品组分的反应的;营养基因组学的根本目的是根据个人需要使膳食具有个体针对性,以保持个人健康、预防疾病。了解疾病与基因和食品组分的关系,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种功能食品,更好地预防某些疾病,保护身体健康。
益生菌是需求最多的功能食品之一。除了以乳制品的形式存在的益生菌功能食品外,非乳制品益生菌产品正异军突起,那些以大豆为原料的产品因大豆固有的健康功效而尤为突出,黄豆含有异黄酮,且由于益生菌的存在能改善肠道菌群。像混合了果汁的和发酵的饮料等益生菌豆类产品的销售量在过去十年增长很快,而且随着产品成分的调节,其在感官、营养吸引力以及营养特性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好地发展前景。以豆类为代表的非乳益生菌产品代表了食品工业的一个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且通过发展新的配料、生产过程,对产品进行广泛的开发研究。
另外,以天然材料为原料生产的功能食品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如从天然动植物提取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番茄红素、叶黄素备受人们关注。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天然资源,是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食品的好材料,但由于我们的基础研究不够,加之工艺落后,国内发展比较落后。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投入,创造自己的品牌。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消费人群。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高热量食品的过多摄入等因素的影响,肥胖、血脂偏高、多动症、容易疲乏的儿童越来越多,根据这些现象,强化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提高智力的DHA、EPA的儿童功能食品受到了家长和儿童的欢迎。
随着人们期望寿命延长、工作节奏加快及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日益重视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提供能量的产品,提高视力及增强免疫的功能食品都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近年来,在美国有29%男性和36%女性关心精神应激,脑能量的产品也就在市场随之出现[23]。在中国18岁以下人群中,30%的人超重,另有7.1%属于肥胖,超重肥胖儿童少年已经达到1200万人。减肥功能食品,包括低热量食品将受到这些人群的欢迎。
功能食品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开启了现代营养学的新时代—基因组营养学。功能性食品的机理性研究正在进行中,根据个体遗传特性和食品中的功能因子与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从饮食上进行量体裁衣,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功能食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对功能食品的认识要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研究之上,相信其保健作用,但也不能把它看成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功能食品的发展需要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政府的鼓励和监管、生产和销售商的忠实告知、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这样才能使功能食品成为人类健康的良好伙伴。
[1]Menrad K.Market and marketing of functional food in Europe[J].J Food Eng,2003,56:181-188.
[2]Roberfroid M B.Concepts and strategy of functional food science:The european perspective[J].Am J Clin Nutr,2000,71: 1660-1664.
[3]Barbara J K,Nancy S W,Carlene R.Position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and society for nutrition education:Food and nutrition programs for communityresiding older adults[J].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2010,42(2):72-82.
[4]Chaudhry Q,Castle L.Food applications of nanotechnologies: An overview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2011,22(11): 595-603.
[5]孙忠科,杜巍.蓝细菌与功能食品开发[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6):176-179.
[6]桂婕,王友升,陈礼桂.我国功能性食品的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食品科技,2009,34(9):248-251.
[7]陈玲,林万莲.营养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J].医学信息,2002(12):725-726.
[8]金宗濂.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的创新[J].食品与药品,2009,11(3):65-67.
[9]Justfood.Global market review of functional foods—forecasts to 2012[R].Worcs,U K Aroq Publication,2006:94.
[10]Research and Markets.Functional foods market assessment 2007,2008[R].//researchandmarkets.com/reports/,2008.
[11]Cruz A G,Faria A F J,Van Dender A G F.Packaging system and probiotic dairy foods[J].Food Res Int,2007,40:951-956.
[12]Benkouider C.The world’s emerging markets[J].Funct Foods Nutraceutical,2005(8):8-12.
[13]Shah N P.Functional cultures and health benefits:A review[J].Int Dairy,2007(17):1262-1277.
[14]Granato D,Branco G F,Nazzaro F,et al.Functional foods and nondairy probiotic food development:Trends,concepts,and products[J].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2010,9(3):292-302.
[15]Granato D,Castro I A,Ellendersen L S N.Physical stability assessment and sensory optimization of a dairy-free emuls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J Food Sci,2010,73: 149-155.
[16]Sparke K,Menrad K.“Food consumption style determines food product innovations’acceptance”[J].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2011,28(2):125-138.
[17]Elliott R,Pico C,Dommels Y,et al.Nutrigenomic approaches for benefit-risk analysis of foods and food components:Defining markers of health[J].Br J Nutr,2007,98:1095-1100.
[18]Fuchs D,Winkelmann I,Johnson I T,et al.Proteomics in nutrition research:principles,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J].Br J Nutr,2005,94:302-314.
[19]Peterson J,Garges S,Giovanni M,et al.The NIH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J].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2011.
[20]Schroeter J,Klaenhammer T.Genomic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J].FEMS Microbiol Lett,2009,292:1-6.
[21]Corr S C,Li Y,Riedel C U,et al.From the cover:bacteriocin production as a mechanism for the antiinfective activity of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UCC118[J].P Natl Acad Sci USA,2007,104:7617-7621.
[22]李显军.全球功能性食品的未来发展[J].食品开发,2008 (2):20-21.
Present require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unctional food at home and abroad
CHENG Ni-n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Linyi University,Linyi 276005,China)
People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Along with the deep understand of functions of food,people have altered their viewpoints greatly on the pattern of health/nutrition,so functional foods were produced timely and developed vigorously in the world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This article analysised the present requireme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of functional food,and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unctional food in the future.
functional food;nutrition;present requirement status;development trend
TS201
A
1002-0306(2012)08-0428-03
食品的首要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营养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今天,人们对健康/营养模式的认识已经发生重大改变,食品已不仅仅是满足饥饿和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而是可以预防与营养相关的疾病以及提高消费者的身心健康[1-2]。近些年来,由于消费者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人口老龄化的增长,卫生保健费用逐步增长,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营养基因组学等技术飞速发展,以及饮食与降低非遗传慢性病风险之间联系的科学证明等相关因素[3-4]的作用,“食品即为药品”的饮食模式正逐步被接受,且不断发展。由此已经建立了一个有活力的功能食品和饮料市场,并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1 我国功能食品的需求现状
2011-05-18
成妮妮(1975-),女,讲师,主要从事乳酸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食品开发方面的研究。
山东省星火计划项目(2011XH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