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2-04-12 15:04贾丽梅陈俊芳
关键词:英语翻译理论教学模式

贾丽梅,陈俊芳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030051)

一、翻译的重要性及翻译教学现状

首先,翻译作为教学目的,是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阅读和翻译相关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其中,听、说、读是基础,是英语学习的根本所在,翻译和写作则是重中之重,是英语学习的核心。其次,翻译还可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手段,适度而合理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最后,翻译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可以传播高科技、文化知识。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借鉴国外最新成果,还是向世界介绍我国各领域最新成就,都离不开翻译。可见翻译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一般高校长期以来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听和说上面,对翻译关注较少。翻译教学几乎无人问津,长期受到冷落,大部分教师认为翻译教学可有可无。[1]翻译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翻译教学观念落后,教师沿袭传统固有的灌输式做法,把所谓的参考答案作为唯一标准讲授给学生,扼杀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制约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又如,翻译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我国,传统的翻译教学多以翻译练习为主,教师很少涉及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知识。[2]由此可见,为了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其改革势在必行。

二、关于翻译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是基于建构主义思想,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翻译教学模式的转变。即: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 (processoriented translation teaching)代替传统的以译品为取向的教学模式 (product-Oriented translation teaching)。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布置翻译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给出参考译文,学生通过比照,模仿翻译范例,逐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方梦之指出传统的翻译教学不符合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3]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也就是说学习是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面对新知识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自己的解释,生成了自己的含义。因此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步骤、方法和学习过程。它注重的不是学生获得 (掌握)了什么知识和多少知识,而是注重他们是怎样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它侧重的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4]

与以译品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相比,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有着诸多优势:

(a)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法需要学生掌握的是翻译方法。翻译实践包罗万象,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上全部掌握,但是翻译技巧、方法却是可以完全掌握的,因此获得翻译技巧与方法远比获得这些知识本身更重要。

(b)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枯燥无味、沉闷的课堂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活跃的、自由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翻译的兴趣。

(c)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翻译鉴赏水平。只要学生给出合理的解释,可以采取不同的译法,得出不同的译文。通过比较不同译法的特点,评判译文的好坏。

(d)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互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重视翻译理论指导实践。20世纪30年代,科学哲学家使翻译研究获得了充分地理据,提出 “翻译理论”。人们长期似乎把翻译视为封闭性学科,就翻译论翻译;另外20世纪50年代以前科学水平以及语言学研究水平不可能使翻译理论突破新界限;这两方面原因使得翻译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翻译实践。大英翻译教学情况更是如此,人们甚至认为 “只要实践就行,不需要教什么理论,说教理论是外行话”。[5]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语言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翻译不仅是一门技艺,而且也是一门科学。翻译理论应在教学中研究和传授,该观点已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共识。如穆雷曾指出,翻译理论一方面可以使人们对翻译现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从事翻译活动具有间接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规律有所认识,或对翻译现象做出预测。[6]

翻译理论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a)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翻译定义、本质、翻译单位、可译性等基本理论;

(b)提供实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c)提供翻译标准,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或在比较不同译本时有依据可寻;

(d)培养译者主体性责任感,了解翻译主体(翻译者)、翻译客体 (原语文本)、接受者 (读者、社会)的性质、功能和相互关系。

三、关于翻译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在课堂上尝试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

翻译教学虽然很重要,但现状是一般非英语专业很少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学生学习翻译理论及实践的时间很少;另外,在非英语专业展开的翻译学术探讨也很少。如罗选民曾说过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被排斥在外而处于边缘地带,这极大地影响了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技能的提高”。[7]因而,刘晓民在 《实用翻译基础教程》书中呼吁:“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翻译课程的必要性”。[8]

目前,针对非英语专业很少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的现状,笔者进行了如下课时调整:在大英教学中,以讲授 《新视野大学英语》等为例,一般情况一学期讲8个单元,6课时/每单元,每单元给翻译单独留出1课时,来进行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a)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相关材料。老师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如翻译理论及技巧。学生需要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翻译技巧的应用举例以及将要翻译材料的相关背景。

(b)课堂上:

以学生实践为主。老师首先简要介绍经典翻译理论基础知识,如讲解何时使用某个翻译技巧及其特点等。然后布置作业,选取课本中的练习题或与之相关的课外作业。最后,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及小组讨论。

(c)小组评价活动。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翻译任务之后,进行小组评价讨论活动。全班学生将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5个成员,其中一个当组长。组员需要向组长报告他们在翻译中所用的翻译技巧,以及翻译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且组员之间互相评价翻译作业。小组评价之后,学生应该进行自我修改翻译内容。

(d)老师评价活动。

学生把修改后的翻译作业交给老师,老师综合评价学生作业,总结学生译本中出现的问题。老师的评价包括两个阶段和四个方面。第一阶段包括三方面:第一,老师评价学生作业是否完成及完成程度。第二,根据组长的记录和学生自己的书面评价,老师要评价学生参与课堂程度。第三,评价和指导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程度。第二阶段,在最终修改阶段老师评价学生翻译作业的情况。对于老师给出的评价,语言简单易懂,告诉学生何处需要改进及如何改进。对于学生翻译好的句子,老师应该清晰地勾出来以给予适当的鼓励表扬。

在这个模式中,小组成员互动和老师的作用是必要的。小组成员互动,每个成员总会向其他人学到一些东西。小组个人的进步离不开其他成员的帮助,学生们的社会功能被积极调动。同时,老师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智慧,好的课堂设计及组织,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评价,都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二)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讲授翻译理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国内翻译理论研究迅速发展,以及国外的一些理论成果也不断地被引进,翻译理论事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在翻译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利用国内外现有的翻译理论成果,强调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a)适度讲授翻译理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所占时间比例很小,讲授对象也不是外语专业学生。因此,教师不可能具体讲解国内外翻译史、各派别翻译理论,只能是在课堂上适度介绍几个经典的中西翻译理论以提高学生翻译综合素质就可以了。

(b)确定翻译理论讲授内容。

当代翻译理论家刘宓庆认为翻译学基本理论原则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加强整体性理论整合。[9]其中包括两层意思:一指博采中西译论之长以拓展学科视界等。二是指翻译学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涉及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等,翻译学需要获得许多学科的理论思想和理论命题的支持。简言之,翻译理论包括翻译基础知识、中外经典翻译理论和一些跨学科翻译知识。其中翻译基础知识包括:翻译的定义,可译性,翻译单位,翻译的过程,文本与翻译方法,翻译的标准等。注意一点:按照刘宓庆提出的 “本位关照,外位参照”的治学方法,我们在大英翻译讲授时,以翻译基础知识、中外经典翻译理论为主,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翻译意识为辅。

(c)培养学生跨学科翻译意识。

翻译绝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而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复杂活动。正如罗进德提到的 “翻译的理论离不开跨学科研究,文艺美学、文学批评、语言学、交际理论、符号学、语篇理论等学科的介入”。[9]虽然我们讲授对象是英语非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必要向英语专业学生一样开设语言学、语体学、语篇分析、英美文化等课程,但需要把这些与翻译密切相关的知识简要介绍给学生,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翻译意识。其具体意义如下:

培养学生英汉对比意识,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原文,使其译文更符合习惯表达。如培养学生篇章意识,使其译文语法正确、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符合语篇规则。[10]培养学生文体意识。在翻译实践中只有恰当运用语域标志,才可以使译文更好地再现原文的语体风格。[11]培养学生英汉文化对比意识,使其明白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随着各国间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本国文化对异国文化开始采取宽容的态度,异化逐渐地被读者接受和认可。

四、结论

提出了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转变,由以译品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翻译兴趣浓厚,随之自主性、创造性得以提高;

第二,重视翻译理论指导实践。重视翻译理论不仅仅只注重理论、完全忽视翻译实践,而是在传统翻译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翻译理论的讲解,以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提高学生翻译综合素质。在大英翻译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整合并且贯穿这两方面内容,可以使学生对翻译实践产生浓厚兴趣,更好地将翻译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1]岳延红.大学英语翻译素质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J].当代教育论坛,2009(5):110-111.

[2]张磊夫.试论翻译教学中讲授翻译理论的必要性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84.

[3]方梦之.译学辞典 [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55-256.

[4]黄国文.从以结果为中心到以过程为中心 [J].外语与外语教育,2000(10):32.

[5]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 [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337.

[6]穆雷.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J].外语与外语教育,2004(10):44.

[7]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 [J].中国翻译,2002(4):57.

[8]刘晓民,刘金龙.实用翻译基础教程 [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8.

[9]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9,7.

[10]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 [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87.

[11]贾丽梅.英语语域标志及在翻译中的应用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84.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理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