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一
(济宁学院体育系,山东 曲阜273155)
在整个古代蹴鞠的发展过程中,汉、唐和两宋时期是蹴鞠发展的兴盛阶段。汉代出现了专业书籍《蹴鞠廿五篇》,表现出这项运动在汉代已经比较成熟;唐代,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充气的“鞠”,把蹴鞠运动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在两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多种文化的交织,使蹴鞠运动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宫廷表演走向了民间、蹴鞠组织“圆社”的出现、白打的流行、运动群体的广泛等等这些现象,无不代表着宋代蹴鞠的高度发达。这其中,蹴鞠组织“圆社”的出现是古代蹴鞠发展到顶峰的最有力的标志。
众所周知,英国足协于1863年10月26日在伦敦成立,“足协”成为(现代)足球最早的组织。然而在早于它的七百多年前,宋代就已经出现了蹴鞠的专业组织“圆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圆社”出现的具体时间尚未进行界定,为了不给古代蹴鞠的研究留下遗憾,蹴鞠组织“圆社”出现时间的界定就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在收集、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尽管大部分学者对宋代蹴鞠组织“圆社”出现时间的描述比较笼统或者含糊,甚至有的忽略不谈,但仍有几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文献[1-5]中出现的几种结论列举如下。
2.1 “圆社”出现于北宋时期龙登高(2002年)认为:宋代蹴鞠组织出现于北宋时期 。
2.2 “圆社”出现于南宋时期张清宏(2008年)认为:南宋娱乐活动的发展,从业者不断增多,尤其是文艺活动的专门化使艺人的行业性组织在临安应运而生。陈云侠(2007年)认为:南宋有了类似今天的足球俱乐部的社团组织圆社。候国祥(1993年)认为:南宋时,还出现了以蹴鞠为娱乐的民间组织齐云社,也叫圆社。文瑾(2009年)认为:南宋时期,蹴鞠活动在民间愈益盛行,出现了类似现代足球俱乐部的组织。
在其它多数的期刊文献中,研究者都没有明确指出宋代蹴鞠组织出现的大致时间或者时期,笔者在文献整理过程中对这一现象实感迷惑,是研究者忘却忽略还是避而不谈呢?还有,在刘秉国先生的《中国古代足球》也没有对“圆社”的出现时间进行明确界定,而在王俊奇先生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中也只是认为宋代蹴鞠组织倾向于南宋时期的体育社团组织,并未再多做其它说明。
利用广泛收集来的文献资料,经过认真阅读、整理、比较和分析,深入进行研究。
3.1 宋代蹴鞠组织“圆社”产生的基础北宋演艺集会上已出现多种艺人的表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为宋代蹴鞠组织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社会》中描写了他所见的节日演艺集会的状况: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霍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绯绿社、齐云社、遏云社、同文社、角社、清音社、锦标社、锦体社、英略社、雄辩社、翠锦社、绘革社、净发社、律华社、云机社。而七宝、瀳马二会为最。玉山宝带,尺璧寸珠,璀璨夺目,而天骥龙媒,绒鞯宝辔,竞赏神骏。好奇者至翦毛为花草、人物。厨行果局,穷极肴核之珍。有所谓意思作者,悉以通草罗帛,雕饰为楼台故事之类,饰以珠翠,极其精致,一盘至值数万,然皆浮靡无用之物,不过资一玩耳。奇禽则红鹦、白雀,水族则银蟹、金龟,高丽、华山之奇松,交、广海峤之异卉,不可缕数,莫非动心骇目之观也。若三月三日殿司真武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生辰社会之盛,大率类此,不暇赘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南宋时期“社会”的繁华。“社会”在《辞源》中的解释是:古时社日,里社举行的赛会。后泛指节日演艺集会。
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也对“社会”有解释: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至雇倩、只应、白席、歌唱之人。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我们发现,这里的“七宝”、“瀳马”、“殿司真武会”、“东岳生辰”等都是演艺集会的名称。《东京梦华录》是记述北宋文化生活的作品,其中也对这种集会有记载。笔者认为,在北宋社会也已经存在演艺集会,虽然没有蹴鞠表演的文献记述,但这种集会为宋代蹴鞠组织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3.2 宫廷蹴鞠表演群体的出现北宋宫廷早期就已出现蹴鞠表演群体,这种在官方管辖下的蹴鞠组织已经出现。北宋宫廷中早已有群体性的蹴鞠表演,如《宋史》中记载:每春秋圣节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坐……第十二,蹴鞠。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戊子,会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东京梦华录》中在记述宋徽宗寿辰宴会上的表演也有记载:百官入内上寿大起居,……第六盏御酒,笙起慢曲子,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三台舞。左右军筑球。从以上史料中进行分析来看,《宋史》中的记载是宋代宫廷礼仪,并没有具体说明时间,从表面来看无法成为在北宋已经存在的证据,但是笔者发现另外的史料可以帮助本文进行推论。上面曾说到“太平兴国五年”,此时是公元980年。又据《宋史》记载:册命亲王大臣之制。执旌节拢马对引,由乾元门西偏出门,至门外,马技骑士五十人,枪牌步兵六十人,教坊乐士六十五人,及百戏、蹴鞠、斗鸡、角抵,次第迎行,左右军巡使具军容导至本宫。这段史料中反映的是“册命亲王大臣之制”,并没有标明大致时期,但笔者发现文中提到了“乾元门”。“乾元门”是北宋皇宫建筑,据《宋史》中记载:大中祥符八年四月,最为严重的荣王元俨宫大火:延燔左承天祥符门、内藏、朝元殿、乾元门、崇文院、秘阁、天书法物内香藏库。此文中也提到了“乾元门”,据查大中祥符八年是公元1015年,可以得出所述“册命亲王大臣之制”应该是北宋时期的事情。再者上面《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是北宋东京的事情,本已是北宋年间。由此可见,在北宋一些宫廷庆典和册封仪式上,已经有了官方管辖下的蹴鞠组织。群体性的蹴鞠表演,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初期。这种群体中的培养和交流,为蹴鞠组织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3.3 民间蹴鞠表演的舞台瓦舍既是蹴鞠艺人表演的舞台,也是集中进行交流和切磋的场所,这为宋代蹴鞠组织的出现提供了平台。“瓦舍”也称“瓦市”、“瓦肆”、“瓦子”、“瓦”,是宋元时集贸易、娱乐等为一体的场所的指称。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中记载: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不知起于何时。又《梦梁录》记载: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梦梁录》记述的是南宋都城的事情,这里应该是指南宋临安的“瓦舍”。还有《东京梦华录》记载: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在这里要说一下“棚”字。瓦舍里有许多专供表演各种曲艺、杂技的固定的商业性演出场所叫做“勾栏”,许多勾栏都有个非常个性化的名字,如东京的夜叉棚、莲花棚等,所以又称“棚”。“诸棚看人,日日如是”是描写的北宋“瓦舍”里面的热闹景象。来看一下瓦舍出现的大体时间,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延叟,《孟子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这里“崇”是指崇宁年间,“观”是指大观年间,大体的时间是在公元1102年~公元1107年。由此可见,在《东京梦华录》的记载中崇宁年间和大观年间已经有了瓦舍,也就是在公元1102年瓦舍已经存在,或者说北宋年间瓦舍已经出现。笔者认为,瓦舍在北宋年间的出现为蹴鞠艺人有了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为宋代蹴鞠组织的出现提供了平台。
3.4 文学名著中的记述借鉴文学作品中对宋代蹴鞠组织的有关描述,探求宋代蹴鞠组织出现的具体时间。南宋王明清所著《挥麈录》中记载的高俅(? ~1126年),北宋末年人,因蹴鞠技艺高超得到宋徽宗赏识而飞黄腾达的人。文中记载:(北宋词人王晋卿)至晚,遣俅赍住。值王在园内蹴鞠,俅候报之际,睥睨不言。王呼令对蹴,深惬王意,大喜,呼隶辈云:可传语都尉,既谢蓖刀之贶,并所送人皆辍圄矣。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位,眷渥甚厚,不次迁拜,其侪类授以祈恩,上曰:汝曹争如彼好脚迹那!数斗间建节,寻至使相,思幸无比。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回中也有描述:“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正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由此看来,在描写北宋末年故事的《水浒传》中,已有圆社这一称谓。兰陵笑笑生所著《金瓶梅》是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一段故事为引子而撰写的,同样也反映的是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金瓶梅》第十五回描述:“次教桂姐上来与两个圆社踢”、“桂卿正唱在热闹处,见三个穿青衣,黄板鞭者——谓之圆社”等。以上提到的圆社是宋代蹴鞠组织的一种称谓。《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所著,而《金瓶梅》是在明代出版的。但众所周知,两部文学作品都是以北宋年间为历史背景。
4.1 分析根据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明代蹴鞠组织已近消亡,明代历史文献中暂未曾见有“圆社”这一称谓的记载,“圆社”应该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称谓;另外,虽然两本书均为文学作品,但作者为反映真实的社会原貌和提升小说的真实性,使用“圆社”的称谓应该更贴近事实;还有,南宋王明清所著《挥麈录》是以记述宋代的史事旧闻为主,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可作为参考,高俅之事应确有其实;最后,《水浒传》中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中也确有其事,原型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
4.2 “圆社”出现时间的界定综合前面所述及4.1的分析可推出,宋代蹴鞠组织“圆社”出现在北宋末年,而且应该早于公元1119年。
[1]龙登高.南宋临安的娱乐市场[J].湖州历史研究,2002,(05):29-41.
[2]张清宏.南宋临安的娱乐活动[J].华夏文化,2008,(03):50-52.
[3]陈云侠.从湖南省博物馆馆藏蹴鞠纹铜镜看宋代足球[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07,(04):366-369.
[4]候国祥.宋代的足球运动[J].学科教育,1993,(05):49 -50.
[5]文瑾.宋代体育娱乐文化面面观[J].兰台世界,2009,(17):76 -77.
[6]周密.武林旧事[M].杭州:西湖书社,1981:40.
[7]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263.
[8]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214,219,133,132.
[9]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3348,64,2669,1377.
[10]耐得翁.都城纪胜[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8.
[11]吴自牧.梦梁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102.
[12]刘敏.浅谈北宋东京的瓦舍[J].兰台世界,2009,(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