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苗族民间音乐在高校课堂上的运用

2012-04-12 10:51刘厚宇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黎族苗族民歌

刘厚宇

(琼州学院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黎族苗族人民能歌善舞,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直接反映了古老民族的淳朴和多情,真诚和达观。笔者就黎族苗族民间音乐进高校课堂从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具体实施予以探讨。

一、编撰乡土教材

教学必须有教材,黎族苗族民间音乐教学是当前音乐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应该尽快编纂,以适应黎族苗族民间音乐教学的需要。目前已经有部分中学开始编撰海南黎族民间音乐乡土教材,并尝试运用。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学乡土教材的编撰与运用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主要是学生的兴趣问题。因此,在编撰过程中,除重点参考《中国民间音乐集成·海南卷》、《黎族民歌三千首》等权威书籍之外,挖掘黎族苗族文化,把民间习俗、传说故事等内容作为民间音乐背景打入教材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精心整理,编写出最能体现黎族苗族音乐特点,最便于操作,直观性强的代表性乐种、舞种,供学生欣赏和实践,以传承黎族苗族民间音乐文化。尤其是实践环节,教材的内容要多从实践出发,必须考虑到教学环节的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避免从理论到理论。

二、灵活教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黎族苗族民间音乐来自民间,属于农业文明时期的产物。生长于工业社会学生很难理解黎族苗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具有求新的心里特征,这使他们很容易形成这样一种音乐鉴赏观念:“来自民间的、农村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是‘土’的、落后的、过时的;来自外国的、城市的、没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则是‘洋’的、先进的、时髦的。”[1]学生不喜欢黎族苗族民间音乐是因为不了解,在引入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音像资料,观看歌舞音诗《达达瑟》、人偶剧《鹿回头》等优秀的黎族题材作品,也可从互联网上下载黎族苗族民歌及歌舞音视频,让学生欣赏。黎族苗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不可只讲音乐而不讲其文化背景,要像讲故事一样讲述黎族苗族民歌背后的民俗、民风,多讲黎族灿烂的文化,把黎族苗族民间音乐作为文化对待。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流行的“摇篮曲”并非催眠曲,而是黎族跳娘做祭祀用的民间宗教音乐;打叮咚是看山栏中产生的乐器等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不拘一格开展教学。海南已经有部分电声乐队把黎族民歌曲调搬上了舞台。如将黎族民歌曲调“四亲调”、“陵水调”改编成摇滚风格的流行音乐,在海南各地演出,受到大众尤其是黎族同胞的热烈欢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借鉴这一做法,用流行音乐的手段学唱黎族民歌。也可以与黎族舞蹈结合,通过表演的形式学唱黎族民歌。对于黎族情歌,可以还原场景,让学生分成男女男女两组模仿隆闺对歌,黎族民歌具有“一曲多用”的民族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为黎族民歌曲调现场填词。对于苗族音乐,可以民间舞蹈为突破口,学习、传承苗族盘皇舞、招龙舞,体验苗族长鼓及锣的组合节奏。苗族民间音调相对简单、易学,且有文本传承。高校可照本宣科地学习,熟悉音调之后即兴创作。总之,不拘一格开展教学,增加课堂气氛,充分提高学生学习黎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三、开设黎族民间音乐选修课

海南的旅游公司、文化景点、演艺公司在历年的招聘中,总希望能招到动手能力强,熟悉海南文化的人才。遗憾的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对海南的文化,尤其是黎族苗族文化并不熟悉,甚至黎族苗族的学生,由于很早出来读书,对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也不熟悉。文化强国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海南省也把文化强省,突出黎族文化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未来对于熟悉海南民族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必定有很大的需求,而我们的培养机制却并没有积极与市场对接。目前海南高校的学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就地就业,对于他们来说,了解海南文化,掌握海南民间音乐有促进就业的一面,黎族苗族民间音乐是海南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南传统文化极具特色的一种。开设黎族苗族文化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提出来的。

大学选修课可以概括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类。高校可以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海南民族文化选修课,把黎族苗族民间音乐内容贯穿其中。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大多为专业课程。可在音乐学专业直接开设《海南民间音鉴赏》或《黎族苗族民间音乐》选修课程,让学生选修。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民族文化的底蕴。不论学生工作后从事的是设计、广告、营销,还是从事教学、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工作,通过民族文化选修课的学习,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后劲。

四、多学科综合开展教学

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加进黎族民间音乐内容。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部分插进黎族民歌的代表性曲调“罗尼调”、“四亲调”、“奥奥调”等;在“民间歌舞”部分插进黎族代表性歌舞音乐打柴舞、跳娘舞,苗族的盘皇舞、招龙舞等歌舞。

《作曲》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加进黎族苗族民间音乐素材,以增加民族特色。通过现有优秀作品讲解灌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观念。如布置作业,将《五指山歌》改编成四部和声的合唱曲目或配器作品;由黎族民歌作复调对位练习;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成功的作曲家,如赵季平、谭盾等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作具有黎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借鉴用黎族苗族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久久不见久久见》、《苗家的瀑布》等创作或改编歌曲。目前,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风格的流行音乐十分盛行,这些是市场运作成功的案例,更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走向大众的积极信号。而海南的黎族苗族民族风格的歌曲创作则远远落后于大陆,尚无太大起色,这一现状为创作海南黎族苗族风格的民族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声乐》教学中的黎族民歌选用。在声乐教学中,可有意识的选用一些流行的或者学生喜欢的黎族民歌,体会黎族民间文化以及黎语方言。尤其是黎族的学生,他们学会之后可以代表学校或黎族参加比赛或演出,既可以为自己、为学校、为黎族争来荣誉,也锻炼了自身,同时也算是弘扬黎族文化,直接服务了社会。

《视唱练耳》课程加进黎族苗族民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视唱练耳》课程选用了大量的民歌,其中《五指山歌》也选入作为练习曲目。教师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在练耳教学过程中,加进黎族民歌的内容。如用黎族民歌的作为五声调式练习的辅助曲目;在节奏训练中用“滚龙调”音调训练前八后十六节奏;用“少中哇”音调训练记忆纯四度音程,用“四亲调”音调训练记忆纯五度音程;用黎族苗族民歌作听音记谱训练的曲目等等。

开设《黎族苗族民间舞蹈》课程。黎族苗族民间舞蹈总是伴随着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通过黎族苗族民间舞蹈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感受黎族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黎族苗族舞蹈课程的学习更深入地了解、掌握黎族苗族民间文化,也为学生就业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总之,开展多学科的黎族苗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促进苗族黎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既是可行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五、聘请民间艺术家进课堂教学

为解决传统民间音乐距离现实生活较远,现在的学生很少见到的问题,可以聘请黎族民间艺人进课堂,现场示范、讲解黎族苗族民间音乐及其生存的背景。针对不同的黎族苗族民间音乐乐种,聘请不同的民间艺人。民间艺人进大学课堂早已有之,如早在建国初期,中央音乐院校和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就采用了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至今在许多高等院校依然在坚持,中国音乐学院已经形成制度化,每年都要聘请各地民间艺术家到北京为学生现场授课。

教师不可能熟通百艺。黎族苗族民间音乐教学面临着黎族苗族方言难以发音,唎咧、唢呐等器乐老师不可能范奏等困难。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深入地学习活态的黎族苗族民间音乐,可以采取将民间歌手、乐手请进课堂来教学。

黎族苗族民间歌手、舞者不仅仅擅长演唱,还掌握了他们本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通过歌手的演唱、讲解,学生能够懂得民歌文化背景,民歌使用过程中的禁忌;黎族民间乐手多是黎族婚丧嫁娶活动中演奏,他们对于黎族的人生礼仪活动程式十分熟悉。各个仪式的各个环节需要做什么,奏什么音乐,他们最清楚。苗族舞蹈传承人对于他们的歌舞所表现的含义十分清楚。聘请这些民间艺术家进课堂,可以现场直接讲述黎族的文化,现场唱奏音乐,使学生如临其境,通过与民间艺术家的零距离接触直接体验黎族苗族民间音乐。

此外,高校还可以设立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班级,为各地旅游、表演等团体培养、输送特色人才。这也是突出本地区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特色的途径之一。

[1]蔡际洲.关于“节歌”的思考[J].中国音乐,1998.2:16-17

猜你喜欢
黎族苗族民歌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苗族民歌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