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美日环境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刘 芳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通过分析美、日两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环境保护在完善法律、加强环境教育、积极的政府引导与专门的政府投入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指出我国环境保护应在科学立法、完善环境教育体系、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等方面作出努力,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美国;日本;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启示
美国和日本,一个是超级大国,一个是经济强国,在发展经济之初,都以牺牲良好的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也都因此遭受了严重的环境公害。美国著名学者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美国,“本应该是鸟语花香的春天,却变的死气沉沉,毫无生机”。[1]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遭受了水俣病、哮喘病、疼痛病等环境公害的重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环境大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经济突飞猛进,2010年8月,中国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越日本,位列世界第二。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十大热点问题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美、日两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作为曾经的新大陆,美国这张白纸在200多年间就绘上了最新最美的画面,但应该看到这幅画面是一张层层涂抹的油画,最初的几层也是惨不忍睹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工业高速发展,经济突飞猛进,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印第安人“天人和谐”的生态环境荡然无存,严重的环境公害使美国的生物物种受到严重威胁,相继有300多个物种在美国消失,甚至国鸟白头海雕也濒于灭绝。2012年6月,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了超过1.5万张照片,让人们通过摄影师的镜头一窥工业污染曾给美国环境带来的伤痛——得克萨斯州焚烧炉因焚烧废旧汽车电池冒起蓝黑色浓烟;科罗拉多州大湖城的鱼儿在受污染的湖水中翻着肚皮;凤凰城刮起沙尘暴;亚利桑那州的煤矿公司作业现场,阳光照亮的是浓重的黑色……,[2]这些污染事件使美国政府和民众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他们从教训中幡然悔悟,意识到治理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1969年提议把4月22日定为“地球日”。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国家环境政策法》,确定了国家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政府所有部门的工作都要考虑环境因素,为美国最早确立的整体环境政策,也为创立美国环保署奠定了法律基础。1972年,从《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通过开始,美国人从多个领域倡导发起环保运动,环境保护迅速成为美国的主流文化,大多数美国人成为了环保主义者。1980年以后,美国的“美”才真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进入21世纪,绿色经济与新能源成为了美国发展的重点。
1.2.1 完善的法律
美国的环境立法经过多年发展,制定了100多种环境法规,其中不少是涉及农业的,而且法律牵制公民各方面权利和义务。每一部专项环境法规的处罚尺度都很具体明确,无须参照或类推其他法律。如按《清洁大气法》规定,判处罚金是以违法行为持续天数计算。联邦环保局长可以对违法行为人违法的每一天处以最高额25 000美元的罚款,或判处一年以下监禁,或二者并处。[3]
美国环境保护方面法律的制定以“一切为了民众的健康”为宗旨,围绕着保护人类健康这个主题,以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撑,每一项法律背后,都要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得出精确的数据。对法律用语进行明确定义并对这些用语进行必要的描述。明确而详尽的法规更便于执法,执法过程中律师、工程师、法官同时出动,这些法律专家与技术专家相结合,保障了执法的权威性。此外,在国内环境法规制定中注意国际环境保护,并且已从注意危害后赔偿转向重视预防和预测。
1.2.2 迅速觉醒,全民参与环保
20世纪60年代,在层出不穷的环境公害面前,美国人迅速觉醒,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环境保护思想逐渐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各界有识之士,包括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纷纷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中,出现了一些或“高瞻远瞩”或“有权有势”的绿色人士,他们向社会发出呼吁,要求重视生态环境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据调查:美国有60%~70%的家庭为保护环境捐过款。18岁以上的美国人每年大约有一半人做过义工,他们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中,如环保讲座、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社区服务等。这表明广泛的民众参与已成为美国环保事业坚强的后盾。现在很多美国人视环保如生命,把环保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明文规定,“制定环境影响说明书时,应向公众公布并征求意见”,“公民有权要求环保局颁布、修改或取消有关环保某些不适规定”。
1.2.3 扎实的环境教育
1990年,美国通过了环境教育法案,该法案规定政府必须对青少年和从事环保的个体进行环境教育,鼓励政府机关、非盈利组织、私人团体进行长期的环境教育,以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与环保技能。环境教育成为美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家庭等通过野外露营、郊游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环境。通过扎实的环境教育,美国人形成了强烈的环境意识。
1.2.4 数量众多的民间环保组织
美国的环境保护,在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和科研部门之外,有一个规模极大的非政府组织(目前全美环保组织已经超过10 000个),政府、专家和公众三支力量互为补充。美国民间环保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在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在立法、环境宣传、环境教育、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在环境保护发展中也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20世纪日本经历了几大环境公害事件:熊本县的水俣病事件、富山县骨痛病事件、四日市哮喘病事件等,正是这一系列的环境公害事件使日本人迅速觉醒。1967年,日本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通过设定环境标准,促进公害防治。1971年,成立“环保厅”,明确提出环境权。20世纪80年代,实施“新阳光计划”、“月光计划”和“地球环境技术开发计划”,至此蓝天重现于天空,碧水重现于江河。进入21世纪,日本提出了“环境立国”的发展战略。
2.2.1 环境教育平民化
同美国一样,日本也非常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环境教育从小抓起,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把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建成环境教育基地,使治污原理能更生动地展示给观众。积极实施“儿童环境俱乐部事业”、“家庭环境事业”等国民环境教育,实现国民从自身做起推动环境污染防治。在日本,建立一个“没有废料的国家”已深入人心。
2.2.2 积极的政府引导
日本政府积极引导民众从事环保事业,使民众环境保护行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2009年,日本制定了“环保住宅积分制”。国民在新建或改建住宅时,若使用环保材料,且达到政府的要求,可以申请环保积分,每1个积分相当于1日元,最多获得30万积分。积极引导民众进行垃圾分类,日本垃圾分类之细,实在叫人叹为观止。横滨市把垃圾细分为10类,给每个市民发27页的垃圾分类手册,条款多达500多项。水俣市发展循环经济提出4R理念,即在人们非常熟悉的3R(Recycle、Reuse、Reduce) 之外,他们又增加了Refuse,即拒绝垃圾,市民将垃圾分类为24种,便于循环再利用。[4]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目前在日本实施垃圾五分法的城市已经超过56%。[5]
2.2.3 专门的政府资助
设立环境事业团,其宗旨是对地方政府和私营企业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和财政支持。同时日本地方政府也为控制污染提供贷款计划。日本采取的另一种财政支持手段就是免税制度。1972年,日本对以下情况采取了优惠的税收政策:(1)对污染控制装置采取特别的减税(国家税);(2)减免对固定财产所征收的税 (地方税),免征或减征固定资产税的有:处理废渣、废水的设备,煤烟处理设备,废弃物处理设备。
2.2.4 大力发展环保科技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保产业,在环保科技上舍得投入。各级政府通过设立生态园区、产业园区,提供政策扶持,促进环保产业迅速发展。在北九州的环保产业园区,从教育基础研究,到技术验证研究,再到企业化运作,都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政府在鼓励发展环保的同时,企业也由被动治污发展为主动环保,企业主动投资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环保科技,给周围环境留下良好印象,成为树立企业形象的一大任务。2000-2004年,日本环境保护研究费从5 326亿日元增加到8 252亿日元。
2.2.5 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降低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量。在日本,对生产者而言,要求在产品废弃后承担该产品回收再利用或者该产品最终处理的“延伸责任”,并要求生产者改进设计和材料,使产品使用寿命更长并易于拆解,以便再次回收利用。
环境立法与其他立法一样,都是利益调整机制。在环境立法的过程中,我国在环境立法中应更强调科学性,更尊重自然,更多地引入科学技术规范,这样能更有利于环境执法的可操作性。只有有了完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在日常的环境执法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遭受环境破坏而受到伤害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障。
在美国、日本,环保意识早已深入人心,这与系统、科学、全面的环境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只有每一位公民把保护环境视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环境保护体系才能有效建立。因此,倡导环境保护,应从娃娃抓起,通过组织、宣传环保活动,帮助孩子从小建立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通过绿色社区、绿色工厂、绿色校园建设,走由典型引路到全面铺开的道路,通过积极宣传典型,达到对身边人的宣传教育;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不断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与环境道德。
我国虽然也有众多的环保组织,但这些组织大都不是民间自发产生,而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我国应该参照美、日的做法,由“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向“自下而上”的社会行为与公民行为转变,动员广大公民参与环保;为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提供健康、宽松的成长环境,在公民形成环保意识后,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道路。
美、日两国的环境保护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我国来讲都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加强交流就是要吸取美、日两国“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促进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加强合作,就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环保技术,把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用于我国的环境治理中,做到环境保护无国界,环境治理技术无国界。
在中国经济腾飞的今天,一系列环境问题渐渐引发关注。其中的很多问题,经济增长先于中国的美国、日本已经经历,并且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美、日两国的环保经验证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达到两者的和谐。
通过美、日两国的环境保护事例,应意识到经济要发展,环保要先行,树立现代环保意识与循环经济理念,引进环保先进技术,增强环保科技创新,建立政府主导、民间力量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体制,以社会舆论影响民众环保观念与意识,以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
[1][美]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潮轮.守护地球:世界议程进入“环保时间”[J].生态经济,2012(7):8-13.
[3]杨士华,李汝德.美国的环境管理与规划[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0(3):1-5.
[4]陈文利.日本环境保护的经验[N].学习时报,2011-12-05(002).
[5]金熙德.极致的日本垃圾分类[J].世界知识,2008(11):12.
[6]姜达洋.日本环境体系的国民基础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10(4):54-56.
[7]周永生.日本的环境保护及其启示[J].当代亚太,2007(3):57-63.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 and Jap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China
Liu Fa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China)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America and Jap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fecting the law,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governments' active leading role and specific investment, and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should make efforts in scientifically legislating, per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so as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merica; Jap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X3202
A
1008-813X(2012)05-0011-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2.05.004
2012-08-09
刘芳(1984-),女,河北秦皇岛人,毕业于燕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硕士在读,助教,主要从事环境实验的科研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