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2012-04-12 09:38:52邹德芳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哈克贝密西西比河哈克

邹德芳 邹 雯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广西南宁 530001)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邹德芳 邹 雯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广西南宁 530001)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的是美国内战前白人少年哈克与逃亡黑奴吉姆逃离岸上的文明,在密西西比河上乘木筏自由自在地漂流的故事。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哈克和吉姆,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渴望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观。

生态批评;哈克;逃离文明;漂流生活

成长在美国密西西比河岸的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朗霍恩·克莱门斯,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作家生动地再现内战前美国社会生活风貌的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哈克与吉姆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对后世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逃离文明的哈克与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漂流生活,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追求人性解放的生态意识观。

一、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是九十年代在英美兴起的批评浪潮,它探讨的是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威廉·鲁克尔曼1978年首次提出。生态批评强调通过文学文本考察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它不仅要解救作为人的生存环境的大自然,而且还要还人性以自然,从而解决人的异化问题。它的终极关怀是重建新型的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天人合一。

生态批评是将自然和人类放在一个大的生态圈下,揭露和批判造成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的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的文化进行了反思、批判、颠覆和挑战,从而倡导建立新的生态观。人类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文明的进步,这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失衡和人类精神的扭曲和异化,即社会生态失衡。如今生态批评者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这种文学批评理论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保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一直生活到18岁,河流上的生活和两岸的生活对他来说既是自幼亲近自然的美好童年回忆,也是将来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马克·吐温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在密西西比河上》被人们称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这三部作品以密西西比河为场景,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马克·吐温对自由和平等社会的追求和热爱自然的精神境界。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南北战争以前追求自由的白人少年哈克与逃亡的黑奴吉姆乘着木筏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故事。小说中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成为了哈克认识社会的窗口。河流上原生态的生活同岸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哈克的性格命运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哈克一回到岸上就感觉浑身不舒服,社会的道德约束、陈规陋习、人为设置的不平等让他感到窒息,可是离开岸上回到河流上,他的心灵就得到了净化和释放,成为一个自然的人。在这一漂流的历程当中,哈克从一个懵懂善良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认清种族偏见,具有社会良知,与黑人友爱相处的人。

哈克和吉姆的历险经历表明,人类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发展,不同肤色的人应和平友好相待。哈克和吉姆在密西西比河竹筏上的生活象征着一个和谐自然的生态世界,并由此证明了人类生态的高度平衡来自于人与自然、不同人种间的和谐生存。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向往自由平等、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

三、逃离文明

哈克和吉姆的逃亡生活贯穿整部小说。对哈克来说,他逃离文明制度、教条思想和僵化的生活。哈克的出逃是逃离现实社会,获得一种心灵的解放。他渴望一个充满爱、诚实、正义和忠诚的社会,他渴望有颗自由的心,可以任意想象。对吉姆而言,他要逃离的是种族歧视的迫害,是精神和肉体双重的折磨。虽然吉姆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他朴实、忠诚、本分,而这正是文明社会日益缺失的品质。他们对自由的追求是简单而淳朴的。

哈克第一次逃离是离开寡妇道格拉斯,道格拉斯一直想把哈克变成文明人,但哈克觉得别扭,不适应,因此要逃离她的庇护。第二次逃离是离开他的父亲,卑鄙嗜酒的父亲想尽办法想骗到汤姆的钱,而这种行为却不为文明社会所不耻。哈克留下种种假象伪造了被杀现场,然后逃进河水随漂流而去,逃离了父亲,远离了文明社会。这意味着旧的哈克已被文明社会和专制制度扼杀而死,新的哈克在河流上脱胎换骨、找到了新生。哈克的第三次逃离是离开格兰格福德家,当他目睹有着三十年血海深仇的格兰格福德和谢博尔森家族在枪战中所暴露的残暴后备受打击,决定回到竹筏上的生活,因为那里的生活是简单舒适的。

哈克从父亲身边逃走遇到了吉姆,当时吉姆正从沃森小姐那里逃走,想办法到没有奴隶制度的俄亥俄州去,因为在那里他可以用钱赎回家人的自由,建立自己的家园。他们都有着共同目标,那就是获得自由,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开始的时候虽然哈克并没有把吉姆当奴隶看待,但是他经常愚弄吉姆,寻他的开心,全然不顾吉姆的感受。在两人漂泊的岁月里,吉姆用独特的智慧和爱心一次次帮助哈克脱离险境,这些经历不断冲击着他对黑人奴隶原有的偏见,最终把吉姆当做了像白人一样平等的人看待。这在当时种族主义横行的南方是难能可贵的,表明了哈克摆脱了种族主义的阴影。吉姆把哈克当做朋友真心相待,事实上吉姆丰富的大自然的经验令他充当了哈克的精神导师,教会了哈克平等地对待大自然中的一切,平等地对待人。在小说的后部,吉姆被两个骗子出卖,面临着再次沦为奴隶的命运。在备受内心煎熬,最终觉得宁愿下地狱也要救出吉姆的哈克的帮助下,吉姆再次逃离了奴隶制,逃离了受到种族主义迫害的岸上。

总而言之,在逃离文明的这条竹筏上,哈克和吉姆代表了一种自然的人。漂流的生活使得哈克摆脱了南方的种族主义的阴影,使自己从虚伪丑陋的文明桎梏中解放出来,以人的本性,而不是社会戒律来处世,以真诚和善良,而不是狡诈来待人。哈克完成了一个自然人的转变和蜕化,更接近了生活的本质。

四、漂流的生活

密西西比河在美洲印第安语中就是大河的意思,因其流经美国34个州,流域面积占美国国土面积的41%而被人们尊称为母亲河。马克·吐温早年生活在这条河流上,故将小说的主要场景设置在密西西比河流上。这条河流在改变主人公的观点和命运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首先,河流为哈克和吉姆提供了避难的场所,也是哈克了解社会的窗口和途径。哈克要摆脱酗酒父亲的虐待、寡妇道格拉斯的监护而来到了河上。虽然道格拉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哈克无法忍受资产阶级的繁文缛节和虚伪堕落,向往简单、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哈克眼里,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惬意、恬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食物,也给予了他们安全和自由。在这里,他们可以释放出人性,不受岸上社会道德准则和不平等思想的影响,不受刻板愚昧的观念的束缚,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和生机。碧波荡漾的湖水、夏日温和的风一扫岸上的世俗风气,让他们享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气氛。小说中的河流是返璞归真的生态生活的象征,与岸上人们膨胀的物质欲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渴望回归自然的生态思想和态度。

其次,密西西比河为哈克和黑奴吉姆共同的生活搭建了平台。逃离奴隶制压迫的吉姆遇到逃离文明的哈克后过上了竹筏上的漂流生活,这给哈克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生活经验丰富的吉姆充当着兄长的角色照顾年幼孤苦的哈克,教会他爱护、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使得哈克对生灵和自然产生了敬畏的心理,这是作者生态伦理思想的又一体现。在吉姆的感召下,哈克发自内心地对自然产生了真挚的情感,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舒适快乐地生活着。这使得他放下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将自己融入到包容万物的生态环境中去。两人初始的交往并不和谐,哈克经常捉弄吉姆,但是吉姆仍一如既往地给予哈克关爱,一次次地帮助哈克摆脱困境,这促使了哈克内心的反省和不忍,并从吉姆身上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漂流的生活是哈克内心斗争、发现自我的过程,也是哈克抛弃白人中心狭隘思想、成为克服偏见、有良知的人的过程。

河流上的安逸和静谧构成了主人公乌托邦式的生态理想生活环境,但河流上也有不和谐的东西。河岸两边的人们乱扔垃圾,造成了死鱼漂在河面上,这说明了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人类对自然界不负责任而导致大自然受到污染的倾向已初见端倪。此外,岸上的文明生活也在不断干扰着哈克和吉姆惬意的漂流生活。哈克在岸上目睹了两个黑帮家族的复仇喋血,“国王”和“公爵”的招摇撞骗,人们为贪欲进行的野蛮暴行,很少能让人感觉到温情和关爱。岸上的这种生活于其说是文明和繁荣,倒不如说是压迫和伪善。对哈克而言,唯一的出路就是逃避,一次次逃离这个虚伪无情的社会,回归到充满温情的大自然。小说的结尾,哈克又一次彻底地逃离文明社会,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结尾,体现了马克·吐温主张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思想和人生理想。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批判了人类掠夺大自然,不平等对待同类的行径,指出人类最后的归宿是大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是人类解决与自然的矛盾的出路,倡导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消除种族歧视的社会,并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向往。马克·吐温的生态思想影响了后来的生态文学的发展,在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Twain Mark.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M].New York:Penguin Books Ltd.,1978.

[2]Leonard James S.etc.Satire or Evasion:Black Perspectives on Huckleberry Finn[M].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2.

[3]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成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4]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页。

I106.4

A

1003-4145[2012]专辑-0011-02

2012-05-12

邹德芳,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邹 雯,广西纺织工业学校讲师。

(责任编辑:宋绪芬)

猜你喜欢
哈克贝密西西比河哈克
昌耀
扬子江诗刊(2022年6期)2022-11-08 08:32:38
哈克出逃并找到一个朋友
哈克寻宝记
真正的强者
故事大王(2021年2期)2021-02-04 07:36:01
论马克·吐温著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悖论
牡丹(2019年15期)2019-07-01 06:30:57
《哈克贝恩历险记》中密西西比河的象征意义
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名作欣赏(2017年27期)2017-09-18 03:22:05
继承、超越——对流浪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分析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7
布哈克历险记
小主人报(2016年5期)2016-02-28 20:48:08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种族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