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2-04-12 09:01杨立军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区教育

杨立军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考试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8)

一、社区教育的起源、组织形式和主要功能

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城乡居民开展文化知识、职业和生活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以提高全体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

(一)社区教育的起源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社区教育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北欧地区。丹麦民众教育家柯隆威于1844年在一个名叫罗亭 (Rodding)的乡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民众中学,强调通过教育的力量,使社区民众自觉地、自主地参与改善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过程。随后在北欧广泛兴起的民众教育,成为社区教育的滥觞和雏形。

严格的“社区教育”一词是20世纪初美国人德威 (Deway)提出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完善的社区学院系统,并与传统的正规大学有不同的教育职能。它是一种非正规社会教育服务,其最根本的责任在于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开发的需要做出反应,是基层社会和生产一线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提供者。日本的社区教育也比较发达,把社区教育称为“社会教育”,将其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来认识界定。日本于1949年颁布的《社会教育法》把社会教育定义为除《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教育活动之外,面对社会上全体成员所实施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实际上它是以终身教育为宗旨,通过社会教育产生多种教育机能的渗透影响作用,以推进国民的社会教育活动为目的而设置教育机构,依托各种专门设施开展一切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及广播电视教育活动。

(二)社区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国外社区教育比较成熟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北欧的民众学校和学习小组,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民众学校分为民众中学和民众大学,民众中学是一种实施成人普通文化教育的机构,包括成人中等普通教育、成人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少量的中学后成人教育,无需入学资格证明,不设入学和结业考试,学生最终可获得继续升入高等学校深造的资格。民众大学是以实施成人高等教育为主,兼施成人普通教育的社区成人教育机构。学习小组是一个自主学习单位,拥有自己的教师和领导,采取自学和研讨的学习方式,自定科目、内容和教材,无统一模式,并可申请政府补贴。

美国社区学院面对的是社区各界立体式的教育需求,普遍具备职业技术教育、补偿教育、非学历教育、大学转学教育和普通教育五大职能。职业技术教育比重最大,主修职业技术学科的学生约占全体社区学院学生的一半以上;补偿教育在提高成人基础文化程度、扫除功能性文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社区非学历教育是指那些不计学分、不发文凭、不授学位的教育服务,内容包罗万象;大学转学教育是为有志进大学深造成才者开辟通道;普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获得行使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民馆”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社区教育综合设施,作为普及民主主义、搞活地区文化生活、振兴地区产业、提高居民教养、增强健康、陶冶情操,充实社会福利等各种活动的基地。根据日本《社会教育法》的规定,公民馆开展的事业主要有如下几项: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文化补习,举办青年学级;开设各种内容的定期讲座;举办讨论会、讲习会、讲演会、实习会、展览会等;置备各种书籍、记录、模型、资料等,供居民利用;组织文娱、体育活动,举办有关体育、文娱活动等集会;谋求与各种团体、机关经常性的联系;将其设施提供给居民集会及其他公共目的利用。

(三)社区教育的主要社会功能

社区教育在社区发展中具有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培养社区角色等重要作用。同时,社区教育能够冲破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形成一个各种教育因素的集合体,实现教育与社会一体化,从而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社区教育所形成的寓教育于管理、服务、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大教育格局,是对单一学校教育的突破、拓展和延伸。它的主要功能大致有以下六个方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办学,教育的设施、场地为社区居民共享;社区成人教育机构是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准;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担负社区通用性培训工作;帮助社区提高精神文化建设的水平,改善社区环境;推动各类教育发展,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一体化;参与企业教育,共同建设和发展企业社区环境。

二、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和任务

(一)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社区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起步的,是在总结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的实际出发,通过试点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全国社区教育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一所学校为中心,连结所在社区的部分工厂、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第二类是以社区为中心,由街道办事处或区级政府牵头,社区教育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第三类是以工业区或农业县为地域界限的社区教育,旨在加强企业、农村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和社区文化建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认识到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了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各地纷纷出台社区教育的“章程”、“暂行规定”等,为社区教育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社区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广大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产生了持续高涨的需求和参与愿望。另一方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以协调管理为特性的社区组织形式以及学校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国内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实施面向社区成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我国发展社区教育的政策导向

自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以来,我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拓展,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2001年11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明确了我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确定了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03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进一步扩大到61个,基本覆盖了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许多省级、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分别确定了一批省级和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各实验区初步建立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初步形成;创建了一大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等学习型组织;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比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社区建设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对提高社会全体成员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适应了我国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要求,适应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群众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促进了社区的稳定与发展,拓宽了教育服务社会的渠道和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发展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为发展社区教育指明了方向,为各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也增强了搞好社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当前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开展教育培训,是社区教育的基本工作。要重点抓好量大面广、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努力满足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等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积极抓好社区内的婴幼儿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校外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逐步实现有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的社区居民“人人皆学”的目标。

进一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根据社区内不同类型组织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型组织基本要求和标准,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

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区开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要依托社区内普通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面向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服务,使其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在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形成以区 (县)社区教育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街道 (乡镇)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居委会 (村)社区教育教学点等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构筑起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经验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功能之一,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遍及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系统,积极把社会服务功能延伸到参与和服务社区教育。“十一五”期间,中央电大实施了“社区教育推展计划”,在20个省市建立了44个社区教育实验中心,一批省级电大成立了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增挂了社区大学或社区教育学院的牌子,许多省市在政府的统筹下依托属地电大建立了社区教育体系。目前,中央电大成为首个“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坚持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扩大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经验主要是:

以信息技术助推社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是利用远程教育技术,通过整合社会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一切有能力、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的开放性大学。中央电大开发的远程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开放电子公务系统,成为构建开放教育网络教学环境的重要技术支撑。全国各级电大通过卫星、互联网和组织体系实现了有机连接,形成了天地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方便、灵活、开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开放教育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的双向视频系统、直播课堂,以及各级电大建有的多媒体教室和视听阅览室,为社区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通过不断整合与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搭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全国电大借助自身的系统优势将远程教育延伸到了社区,并广泛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

以数字化课程资源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具有全员性、多样性特点,学习内容涵盖社区成员想学、乐学的方方面面。近些年来,中央电大以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提升职场竞争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开通了“开放课堂”,至今已累计开发视频课程资源总时长达数千小时;建设了数字化资源中心,其中“社区教育专题资源库”已入库医疗保健、生活技艺、安全教育、文体休闲、科学素养、法律维权、职业教育等8大类和文化艺术、烹饪、生活小窍门、养生运动、法律案例、职业培训等22个主题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媒体类型包含视频、网络课程、课件、文本等多种形式。同时,各地电大也通过课程开放和资源整合,建有丰富的本土特色鲜明、适合本地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课程资源。电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方式,既可以通过网络中心数据库和地方节点库向社区及其成员提供学习服务,也可以基于数字视频通过网络和光盘提供服务,还能以移动硬盘为载体,用电视或电脑直接播放。

以课题和项目为纽带展开社区教育。为了指导和推动社区教育健康发展,中央电大成立了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建立了社区教育兼职研究员队伍,通过开展《广播电视大学推展社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总结了电大社区教育的成功个案,探索了“政府主导、整合资源、项目带动”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提出了电大进一步推展社区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建议。各地电大通过与政府机构合作,解决了社区教育工作体制不顺畅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和试点,把电大优质的教学资源带进社区,让社区教育扎实展开。

以活动为平台引领社区教育。2010年,被誉为“音乐教育领域奥林匹克”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中央电大承担了其中社区音乐教育专题的相关工作。“我的音乐我参与,让社区音乐教育创造和谐之声”为主题的“全国社区音乐活动展播”活动在许多社区开展起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及广播电视大学等近百个单位选送了节目,参与人群遍布22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在各地,电大充分发挥自身融入社会的优势,与相关部门合作举办“社区学习节”、“迎春笔会”、“大树下的培训”、“斗茶会”等活动,同样吸引了社区居民的踊跃参加。

以系统办学深化社区教育。最大程度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电大教育的基本要义。电大30多年的发展,建构了由中央、省、地市和县级电大组成的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系统。依托电大系统,搭建学习平台,建立网上网下的课程资源分送体制机制,建立社区教育实验中心,参与、组织和落实社区教育活动,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电大系统整体优势的发挥,越来越多地赢得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顺应了国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教育部大力推展社区教育的战略部署。

[1]杨志坚.历史视野中的广播电视大学 [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2]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EB].From http://baike.baidu.com/view/3563870.htm.2004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