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光,郭 红,黄 晓,李 辉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汉中市分校,陕西 汉中 72300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汉中分校座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它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是典型的盆地环境。汉中历史久远,交通相对便利,农业经济占主导,全市辖10县1区,总人口380万,经济社会水平较为落后,且地区发展不均衡。汉中电大是全市唯一一所政府主办的成人高等学校,主要承担着全市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任务。自启动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校立足于汉中地区的地理区位、人口情况、经济发展,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为方向,围绕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这三方面目标进行了有效实践,积极探索适宜秦巴山区学员学习实际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了以“一、六、三、三”教学模式为重点,以凸显实践教学环节和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为支撑的汉中电大教育模式。
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他的《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以使教学系统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1]由于汉中市经济欠发达,学员的学习条件较差,学员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同时考虑学习个体的诸多差异,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组织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中心,以学员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努力探求学员自学与教师导学、助学的最佳结合点以及有效的教学形式与途径,使教学组织更科学、更合理、更贴近学员的实际。
学校充分遵循专业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网络教学资源为依托,合理安排面授、网上学习、课程实验、网上答疑、小组学习、专业实践等教学环节,形成了适宜当地学员学习的“一、六、三、三制”教学模式和在网络教学资源支持辅助下的“自学、学习小组活动——面授辅导——电话咨询、自学”的学习流程,切实将教学过程落到实处。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由学员、网络教学环境及教辅人员 (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支队伍构成的立体互动教学系统。整个学习过程,学校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设施、学习环境和技术支持服务,学员随时可以通过“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视听阅览室和咨询电话、教师的答疑辅导以及作业批改、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得到学习帮助。网络教学环境作为桥梁和纽带实现着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资源之间的互动,彰显了现代远程教学的特色与优势。
在“一、六、三、三制”教学模式中,“一”是指完整的一个教学周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学期,实际有效教学周为18周。在这个“一”中学生依据本专业教学计划选修4—5门课程,修满相应的学分,相对应学校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落实相应课程的面授辅导和网上教学。“六”指的是将一个完整的学期划分为六个时段,每个时段包括三个教学周。一个学期是六个教学时段的联动和整合。第一个“三”就指的是每个教学时段的三个周,也就是三个教学周的独立划分。第二个“三”指的是在每一个教学时段中所包括的三周里完成三个具有联动关系的教学活动。即第一个教学周以学员的自学、学习小组讨论为主,包括学员自身对教材、网上教学资源的初步把握,同时通过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第二个教学周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网上学习,并通过学习平台、QQ、Email、短信平台、蓝卓移动校园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个独立的教学周内,一方面教师要吃透中央电大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师生互动初步解答学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疑问;第三个教学周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自学和学习小组学习的基础上面授辅导,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导学式”、“链接式”等教学方法着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方法。
“一、六、三、三”制教学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在现代教育资源支持辅助下的“自学——学习小组活动——面授辅导——电话咨询——自学”的学习流程。在这个框架模式中,学员的自学、网上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很好地体现了以学员为主导的学习主体性,同时积极地克服了学员地区分布不均衡、学习情况差别化等问题。教师的面授辅导、自学辅导体现了教学一体化设计教师作为“教”的能动性表现,“交互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德、情、思等方面得到发展。”[2]作为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远程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样更提升了立足于秦巴山区独特学员学习实际的教与学的效果。
将一个独立的教学计划执行周期即一个学期划分为六个板块 (时间单元),每个板块以三个自然教学周辅助构成,较好地反映了教与学的节奏,也实际照顾了本地区学员的经济能力、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每个教学板块中三个教学周的教学流程设计,很大程度上也平衡了学员学习实际和教学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全面性、一体化、个体差异性的均衡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展现了很强的操作运用能力和效果。
“电大高等教育的重点在于为地方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专门人才,可见电大高等教育就是要为地方培养人力资源,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培养重点是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专业性、应用性较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系统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显得尤其重要。汉中电大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着力凸显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方向,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重点探索,主要围绕实践教学环节而展开,以创新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为核心,探索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实践教学工作的长效机制。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学校对课程实践教学统一随课程教学进度安排,拓宽实践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健全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及管理体系,保证课程实践教学落到实处。重点培养对学员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加深学员对所学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了《电算化会计》、《会计模拟实验》、《基础会计》和理工类相关课程的课程实践教学。各专业每学期都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现实性的实践活动,学校要求每项活动有安排、有组织、有落实、有总结。如法学专业举办模拟法庭、《刑法学》案例辩论、《国际法专题讲座》,将学员带入模拟案例情境中,把案例的分析与法学知识紧密结合,使学员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增强了学员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制造专业重视依托本市生产企业组织教学,坚持“教、学、训”一体的原则,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员走进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 (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以实习机电一体化设备及自动化加工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增进并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护理学专业举办《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及护理原则》的互动教学,将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结合起来,让学员参与治疗、检查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指导学员采取积极安全的护理对策,一线工作的学员为此深刻体认到“学了就是不一样啊!”诸如此类专业实践活动,精彩纷呈、别具一格。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对学员进行的阶段基础理论或专业技术进行训练,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初步转化是对前期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员综合分析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检验。由于基层电大学历教育的对象主要来自工作一线,汉中电大的学员分布也主要是全市各行各业单位部门,开展以学员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又是理论学习的充实和发展,它注重了传授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有机结合,加深了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体现了教育成果的应用性特征,彰显了教育核心精神和实质。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搭建成由教务管理系统、教学实施系统、支持服务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四个系统构成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这四个系统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信息平台(计算机网络及远程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结合、密切协作的整体。教学管理模式既坚持了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要求,又体现了较强的服务功能。在坚持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实施人性化管理,体现了管理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在由四个系统构成的教学管理流程中,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着重体现为四细:一“细”指全面准确把握当地市场变化和学员学习需求,细分学员群体,将全市各县区的学员学习情况从“入学基础”、“学习能力”、“工学矛盾”、“服务接受”四个方面因材施管、因需施管;二“细”指教学管理服务主体分工和岗位的精细划分,职能与服务的精细品质,责、权、利的明确、到位;三“细”是细化分解每一个完整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计划、指令,使之落实到人,确保教学过程的环环相扣、良性联动;四“细”则强调了细化学校管理以及服务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并精密实施。在这个四“细”组织框架中,以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观为指导,实行教学实时与非实时督导,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在精细化质量管理的重要经验。
实时督导是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对全校的教学开展实时监控。每周六、日是学校教学日,学校领导亲临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进度、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需求。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召开课程辅导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学校建立了课程联系人制度。对每门课程确定了一名责任人,具体负责该课程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随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每次授课前,课程联系人再次联系任课老师,并通过校园网站、手机、电话等方式提醒每位学员以提高面授课的到课率。
非实时督导是对教学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炼经验、查找不足、落实整改。为加强同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学校要求课程辅导员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的内容、网上学习等自学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和指导。在教学工作中,学校还要求对面授、网上学习、实践教学、小组学习、平时作业、答疑等重点学习环节和管理情况都要进行记录,留下翔实完备的资料。学校结合省电大每学期的教学检查工作对分校所属各工作站、教学点进行教学检查,检查结果在全市电大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
以“一、六、三、三”教学模式为重点,以凸显实践教学环节和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为支撑的汉中电大教育模式,围绕汉中地区学员的学习实际,在学习需求和学习条件两方面达到了教与学、学与管、学与用的平衡,具有很强的地区实践性。着眼于汉中市当地的人口分布、地域特点、学习基础条件,将时间的划分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集中体现了有效教学的“过渡性”——以网络为纽带打破时空局限,同时接合传统教育方式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教学相长的新型关系。这不仅是教育方式的互补,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它绝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立足于地区实际,着眼于重新整合传统教育思路,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寻找最佳结合的“黄金点”,从而追求教育质量的最优化。从长远来看,这种教育方式很好的影响了地区的教育观念,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影响力,能够实现平衡性的质变过程,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汉中电大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最核心的重点是“人才质量”。教学模式的改革所展示的是过程性的动态模式,具有流动性、联动性的特征,很好地掌握了人才培养的积累性特征;凸显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指向了结果性的静态模式,具有指向性、升华性的特征,准确地掌握了人才培养的成果性特征;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体现了作为教学管理对学员学习的支持服务功能,具有过程参与和综合评价两方面的职能,有效地联动了“一、六、三、三”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两方面,从而使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固定化,在管理中积极体现了基层电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系统性优势和管理职能。作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汉中电大以开放、宽博的教育精神网聚当地求学者,发展成为目前在校人数达11000余名学员的当地最大成人教育基地,这种教育影响力正来自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
作为陕西仅有的两家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之一,汉中电大承载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借鉴多个地区的成功经验,成功探索出适宜秦巴山区学员学习实际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学校所提供的成功经验为同级不同地域的基层电大带来的启迪弥足珍贵。
]
[1]美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50.
[2]梁九义.论混合学习对我国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 [J].中国远程教育,2012,(9):43.
[3]魏顺平,袁亚兴.电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与学生构成变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8.